标定某种时代风格的转折点
某些演奏家会标定出时代风格的转变,虽然他们是旗帜人物,但依旧是“标定”而未必是主导那种变化。因为风格的改变,终归是很难以个人为主导的,除了某些超级巨匠的特例。
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后期的演奏,就标志着演奏者对于细节的玩味被扩展、强化,同严整的结构控制之间的苹衡,由张力加剧而渐渐进入后者被挑战的状况。正如其它某些变化那样,起初的转变,并非显得歪曲,让人难以接受。仅是随着之后的愈演愈烈,发展出当时未能想象的面貌。
此处这张布伦德尔后期弹莫扎特奏鸣曲的现场录音很有代表性,相对于他以往的演奏,细节的表达性外向很多。然而,钢琴家终究还不倾向于那种激动时加快,抒情时放慢,又频繁堆砌的浅层次渲染、玩弄曲情的手法。
布伦德尔对于细节的强调,还是建立在整体构思之上的,有时是三连音的突出,却并无抽搐式的节奏紧张;有时是句子的结尾稍稍强调,表情目的各有不同,但还不会真的破坏结构;有时是前后两句之间的速度反差,效果比过去的自己,比他德奥一派的前辈们更为夸张,但还不至于进入“换挡”求变化的地步。
说到布伦德尔前辈的许多巨匠人物,或同辈的古尔达、德慕斯,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细节中的个性表现,其强度同后期德伦德尔相比,是只强不弱,只高不低的。仅是他们对于细节的、即时的强度,同整体的凝聚(无论是结构层面,还是更综合的品味层面)之间,往往有着更为浑然天成的表现。
布伦德尔的后期风格,也是对于他先前某种严谨性的放飞,但或许,钢琴家是在不经意间标明了:演奏者的个性、即时的感受,这些“主观”的东西,同作品的客观脉络之间的“矛盾”,终于再一次到了方向选择的时间点上。
© 本文版权归作者 Kempff946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