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冷暖的世俗、由心而发的真挚自然
话说古典出身的Ennio Morricone 原本想朝前卫音乐发展,却无心插柳在某次结识了一位爵士女歌手,并制作人生首部电影配乐,自此开启了辉煌的成就。
Ennio Morricone的电影配乐总能让人肺腑落泪,除了归功于作曲造诣与歌剧背景,也融入许多人生经验感受,尤其是儿时体验二次大战时的动荡与饥荒,在他每一条旋律中都有能听见这股饱尝人间冷暖的世俗、由心而发的真挚自然。
《天堂电影院》(Nuovo Cinema Paradiso)可是是他对极简主义的实践,这部将近3个小时的电影,Ennio Morricone只写了两条主旋律(其中一条还是他儿子Maurice写的),所有高潮迭起的笑泪场面、小老百姓的心情刻划、 男主角Dodo和老人Alfredo的友谊、与富家女的初恋、天堂电影院的重生与摧毁、离开与重返小镇等,电影不是用 “主题旋律” 就是用 “爱情旋律”。
开场时, “主题旋律” 以钢琴与弦乐四重奏演出,其他片段以同样旋律与乐器(偶尔加上小喇叭)重现。仅除了失火片段和华尔滋的个别音乐,Ennio Morricone 均以这二个主题旋律写完整部电影20多段音乐。
即使如此,这两条无论作为独立演奏或配合电影的旋律,均已致无从挑剔般完美!而在这么多次重复后,看完电影的观众,必能哼哼唱唱起旋律了,天籁经典,就是这样流传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