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时代,听一些不那么苦大仇深的音乐比较好

音乐的乡土性在民谣上体现的非常明显。一个地方的音乐有一个地方的温度。
若是论柔,没有地方会比吴越之地更甚了。当提起东北,总想起金属、后摇和戏谑,劲劲儿的;西北就更不要提了,那是扎根在广阔天地下的乡土力量;华北的音乐总是忧心忡忡,苦大仇深,这里的人民不会排解忧虑,让我有共鸣,但不会让我开心;南方的音乐似乎带着年轻和新鲜,这两年火起来的五条人和九连真人,歌唱小地方的小人物,有海味儿,但还是带着潮汕客家男儿的冲劲。
吴越之地的独立音乐不多,话事人虽然很顶,但前两年还被封禁了。其实这个地方产出的音乐最应该是柔和美好的,这里是中国最富足安闲之所在。
还潮这张专辑听了挺久了。每次一切歌,切到柯桥足浴中心、慈城公园交谊舞或者阿拉永远OK等我就一定会把听完的。因为这样的音乐听起来实在是太让心心安了。
不能说还潮写歌的能力有多强,他的许多歌都能听出别人的影子,譬如说《慈城公园交谊舞》与大卫鲍伊的《space oddity》,《独子的悲歌》与十来年前挺火的一手土嗨歌曲等。但还潮确实有一套,他的唱腔很有味道,虚虚的,吞吐着宁波方言,有种能让人安静下来的力量。
对我这个北方人来说,想象宁波这个地方,那就是一个神仙地儿:海不浓烈,风不急促,树木茂盛但不冗杂,城市富裕但不拥挤。年轻人有能力满足自己简单的欲望,他们可以在比较美好的地方恋爱。中年人没有那么多急促与争吵,矛盾存在,不过不会剧烈。老年人是最舒服的,他们可以在城市任意一个角落享受余生。
我想河南,哈尔滨和北京都不会有人写出《慈城公园交谊舞》这样的歌曲。河南大概率会落些庄稼地里的土,哈尔滨没有这么淡的人与事儿,哈尔滨的中老年人是悲情的,北京就更不用说了,充满了批判与自我批判。
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去享受生活,不论在哪个地方,都去享受当地的生活,而不是适应在当地活着。写这句话的时候我在用力思索如何享受北京的生活,好像没有思索出个所以然来。慢慢想吧。
我挺愿意去听还潮写出的这种类型音乐,在我心里比程璧等人的轻柔民谣听着舒坦,也比现在的一些阳光海岸,落日派对音乐真诚,但好像没有找到太多类似风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