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激进的indie band之一。

Hey What并不是一张Double Negative的继承品,但更像是上一张专辑最后一首歌曲Disarray的后续。它所追求的表现手法是与Double Negative完全相反的方向,但可以说的是:Double Negative只是他们对glitch美学的初步探索,Hey What才是他们真正火力全开的时刻。
Low于2018年发行的Double Negative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他们曾是Slowcore流派最为著名的代表乐队,从90年代初成立以来便一直坚守着自己一成不变的风格,直至00年代后半期他们才对自己的声音作出了一些轻微的改变与尝试,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便是07年的Drums and Guns和15年的Ones and Sixes。作为Double Negative的前身,他们首次加入了电子乐与ambient的元素,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后来他们在Double Negative里所创造出的美学风格,但是这两张专辑所做出的尝试只是浮于表面的一些粗糙而保守的融合,并没有较大的突破,所以在当时并未引起波澜。也许是BJ Burton于16年与Bon Iver合作的22 A Million启发了他们,他们继Ones and Sixes之后再次找来BJ Burton,将之前在Drums and Guns和Ones and Sixes当中做出的尝试发扬光大,并铺满了BJ Burton在22 A Million中和Bon Iver共同探索的glitch音效,做出了一张具有革新与突破意义的、跨界融合的实验大作。而在Hey What当中,他们继续探索和实验前作创造出的独一无二的glitch美学,and they sound even bigger, bolder, more extreme and more aggressive. 这是他们迄今为止最具有野心、听感最为奇异、实验与激进的作品,同时我敢保证你绝对找不出任何一张和这张听起来相像的专辑。
Double Negative在动与静之间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它动起来能够瞬间冲击听众的耳膜与心灵,但它静的时候又几乎能有一种致幻而抚慰人心的效果,整张专辑在两种状态之间来回切换、无缝衔接。而Hey What则走向了一个极端:他们摒弃了上专贯穿始终的大篇幅氛围化的东西,用更加粗犷和疯狂的glitch与吉他/工业双重噪音持续轰炸听众的耳膜(甚至让我想起了Sunn O)))的Life Metal),专辑的听感与封面的粗粝质感完全相符,上专大篇幅的ambient在这里只剩下了缓和与润色的作用,给听众留下喘息的空间。破坏是这张专辑的重心:他们用效果器将一切声音全部加以扭曲破坏,直至它们彻底失真丧失原有的形态,暗示这个时代的疯狂、混乱与黑暗,而他们夫妻二人的vocal则听上去从未如此地uplifting和自信,仿佛是在一片混乱之中给予人们希望,ambient片段也提供了为数不多抚慰人心的时刻。
同时他们在这张当中几乎抛弃了鼓的使用,纯粹靠drone-like的宏大吉他噪音墙以及曲目之间自然流畅的过渡与衔接来推动歌曲与专辑的progression,这些歌曲听起来仿佛有一种被浪潮托浮在海平面上的感觉,吉他噪音和合成器处理得都很有起伏感(尤其是前半张),直至最后一首才出现明显的节奏和鼓声,almost like a great release。很厉害也很聪明的progression。minimalism的影子贯穿全专始终,而他们却可以用极简的细节做出如此厚重的音墙,这里面各种奇异的噪音其实大多是用效果器处理过的吉他的声音,这也是他们想要在这张专辑中探索的内容之一,去试验吉他所能呈现出的声音的可能性与多样性,直到它们听起来不再像是吉他。
但就是在这么一张专辑中,hooks are literally everywhere in nearly every song. 不同于上专的飘渺致幻,Low这次把专辑的中心放在了人声和旋律上,也因此,这张专辑的方向更像是基于Double Negative当中最与众不同的一首Disarray所展开的探索(在呈现出来的声音效果上也有很多类似之处)。每首歌都仿佛是由一个极为出彩的hook发展而来,并建立于hook与vocal之上,这似乎并不是如此一张extreme-sounding的专辑应该有的样子,但是他们却把二者融合得如此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出奇悦耳的旋律与绚丽的和声在轰鸣刺耳的噪声墙下绽放出层层叠叠的绮丽花朵,两者迸发出夺目的火花,形成激烈的冲突和鲜明的对比,这也是Hey What的创新意义所在。更加明亮与直截了当的songwriting和几乎占据主导地位的multi-tracked vocal更是暗示了新专辑与上张专辑的区别:他们在Hey What当中所追求的并不是Double Negative slow-burn的氛围,而是更为直接的情感与听觉的双重张力与冲击力,并探索这些脉冲般的声响实验与人声之间和谐共生、水乳交融的状态,这一点应该也是他们制作这张专辑的重要思路。
听众还可以明显注意到的是这张专辑惊人的超大音量。于上世纪90年代爆发的loudness war指在商业需求和厂牌的要求下,混音师与母带制作者不断地提升声音响度以在电台与商业广告中更好地抓住人们的注意力。这场响度战争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与批评,但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提升声音响度的做法来更好地表现他们所设想的声音与艺术表达效果并达到他们所想要的听觉冲击力。当然,提升声音响度最直接的缺点就是损失了声音的动态与细节,使声音失真,而失真的声音也正是他们在这张专辑中想要的效果。其实Double Negative就是一张标准意义上过度“loud”的专辑(尤其是专辑开头那声爆炸般的glitch声响,几乎是震耳欲聋的程度),没想到在Hey What当中它们竟然“变本加厉”地继续提升响度,这也是关于这张专辑的制作层面很有意思的一点。
制作Hey What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他们能够做到如此noisy却又如此悦耳和绝美的程度上。如此极端而激进的制作方式使得Hey What几乎像是一张experimental/avant-garde派的post-industrial/noise专辑。可以说,Hey What是一张对于普通听众或是习惯了他们原来的slowcore风格的乐迷相当不友好的专辑,听感上非常具有挑战性,我要承认我在第一遍听时几乎没有听进去,这绝对是他们生涯中最具有冒险性的一张专辑,且和前作的区别相当之大。而他们这种要彻底解构摇滚乐的态度和架势既混蛋又令人欣慰,他们几乎是明显摆着“你爱听不听”的随心所欲的态度在做这张专辑,至于你喜欢不喜欢,那就和他们无关了。但是在这个越发保守的时代能有人以这样的态度做如此新鲜的音乐,也是一件非常有勇气又令人欣慰的事情,在这一点上,Hey What也让我想起了今年上半年black midi发行的Cavalcade。
这张专辑alien and intimidating的声音对于一些人来说在第一次聆听时确实很难入耳,但只要你乐于去接受它、包容它,Hey What也可以是一张非常吸引人且具有独特美感的艺术品。
评分: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