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向标035 |明天的盐《明天的盐》暧昧的诗还是空洞的景观?
035
《明天的盐》
明天的盐
bié Records
综评:5.4分
1. Zzz:3.5分
无聊的、中式后朋的那种土味儿。制作其实不算好。录混和演奏的原因,乐器、人声都很没有冲击力且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甚至很多地方是那种节奏不稳到难以接受的业余。
2. Ziggy:4.3分
智齿虽然也没什么原创性还不至于那么懒,这算什么?在同麻兹妈,Backspace第一张,跳山羊第二张,梅卡德尔第二张(怎么那么多!杨海崧背几个锅?)共同角逐国产最差最无聊最没进取心copycat后朋克大赛中,明天的盐完胜。别的那些至少听着还有表面上的后朋乐队力道。不过这最后一首倒居然还不错。
3. 雪岭Snowii:5.5分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器乐无穷无尽的重复、单薄没变化的人声,几乎感受不到专辑文案中写的「铺陈、变奏和猝不及防的节奏变化」……甚至一些歌相比之前的EP版,吉他的音色变得不那么冷峻,也显得味儿不对了。
男女和声算是这张专辑仅有的稍让我提起兴趣的部分。
4. JoeZhan:6.5分
民谣的骨,后朋的皮。试图用皮相的涂抹来掩盖骨相的缺陷(“做后朋就可以在歌写不下去的时候一直重复就行了”),虽然皮相相比之前的EP已经有很大进步,但songwriting的原创度依旧欠奉,还是那套Z世代自恋文艺青年最爱的“身体叙事”和自说自话。创作者当然可以用“表达自由”为这种姜太公钓鱼式的创作态度辩护,但自我沉溺是当下的表达者中最不缺少的——而且只要技艺本身并无突破,就会成为最无聊的——特质。
5. 林艾舒:7分
讨厌也好,喜欢也罢,黎忘年在相对套路化的中国后朋克场景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干燥的凝练的音色,青涩的暧昧的词作,以及他有气无力的唱腔。只是这张专辑的呈现值得商榷。除去录音质量上的提升,整体并无多大变化;且收录五首旧作,尽管乐队认为此前发布的仅为小样。总之,“新”专辑的新鲜程度大打折扣。另外,排练室低保真与录音室高保真哪个更适合乐队的气质,也是一个需要时间消化的见仁见智的问题。但也并非全无亮点,「舞会」的冷静机械的合成器、「化验」的优雅哀怨的吉他旋律、「十字旅店」尾片的怪异的鼓点,以及致敬 Sonic Youth 的「爱的卡片」和致敬 Carsick Cars 的「夜光」,包括让我很喜欢的有女声的合唱,都能捕捉到乐队的巧思。结论,《明天的盐》不失为一张合格的乐队首专。
6. liz16:6分
如同好学生的标准答案,专辑中的声响宛如一笔一画写出的“标准字体”。不仅如此,标准字体构成一篇工整的标准答案后,还将此答案呈递给“富有经验且乐于批改”的老师进行指导。就此,一篇此地形式正确,符合行规且经由前辈辅导后完成的作业产生了。
不敢断言这是对何处声音的引用,但其对“本地后朋行业规则”极为遵守而生成的“正统之声”却真实地呈现出“精致”与“无聊”的普通气质。一种恶趣味却在此时产生——逐一对比是否能追溯出一些“未成熟”的样貌。对比完毕后,追求所谓“生猛”与“生命力”地提出一个问题:EP到专辑的过程就一定是完善、提升与进化吗?在此,否定的答案让“明天”二字在其同名专辑中显得不那么“明天”。其次,如果专辑的精细化打磨在客观上提升了录制水平的话,那么此处被削减的生命力到底是本身创作不足导致的,还是权衡后的“妥协”结果呢?
7. 见往不来:6.5分
可能是个人选择的幸存者偏差,也可能是真实存在的趋势,在我所观察到的年轻乐队中,江浙沪的新晋摇滚们带着一种知识分子式的书面的暧昧感,呈现更加自我、独立的形象。江浙这些年持续出产的音乐人,似乎让人看到多年来经济文化的积累对独立音乐反哺的呈现。即使是在后朋克、新浪潮的大动机之下,明天的盐也试图回避传统情绪的宣泄,寻求表达上的异质性——更多是来自于个人的身体体验和对物与词的经验理解。明天的盐以及这张同名专辑里的大部分歌,确实在去年给人的听感留下了强记忆。
“《北方的盐》”、“《世间的盐》”,“明天的盐”的双重意象暗含了某种生产关系与物欲、情欲的联系,倒也十分符合表达中暧昧不清的属性,但我对黎忘年在访谈的播客里无法自我阐释乐队和专辑的立意有些失望,某种惊喜和期待大打折扣。这有些像黎忘年早年的民谣风格和诗人气质,对于塑造的一个个意象只有自己可以解释的具体含义,在文本上还属于一个新诗诗人在青涩时期的习作,借助强节奏迫切又用力地抛出一个个意象,当听众在某些词义上可以与之对线的时候,便会发现自己可以轻易地爱上了它们,输入过强则人令人感到麻木。失望之二在于,录音室专辑和先前零零散散的单曲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高保真下甚至突出了主唱嗓音的欠缺,干涩的念唱实在不太悦耳。
8. 拖稿冠军实乃杨海崧最大黑粉:3.5分
才华欠奉,意识平庸的量产型后朋专辑,类似的表达,相似的节奏,无聊的旋律,思来想去,翻来覆去,我只从缝隙里看到了“杨海崧徒孙”五字,以及陷入是不是穿越到了20年前的自我怀疑。那拖稿冠军就书接蛙池,来继续讨论杨海崧写作范式的问题。作为一代大佬,杨海崧范式的成功之处在于,他通过这套“他-权力/我-自我/你-情欲”的文化抵抗/青年反抗模式,成功地实现了后朋这一外来音乐形式的中国化,后朋不再是英语六级作文比赛,而是一套以后朋为皮,以80年代迄今的中国城市现代化及青年反抗文化的社会探讨与人性书写。这套话术并不十分高明,但极其有效,而更妙的一点在于,通过一个对权力/欲望他者的书写与想象,得以确立自我的主体性存在(俗话说就是“给自己找爹”)。在“爹都被现代/后现代给弄死致残”的当代社会里,给了陷入“空无的幽灵/匮乏的主体”的年轻人一套非常熟悉且亲切的话语与慰藉。PK14的话语植根于城市阶层之上,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只有PK14反而越来越受到年轻人和新乐队追捧的原因之一,而不是舌头,更不是腰,因为他们都太“土”了。但是,兄弟,你不能真的心心念念要“小蝌蚪找爹爹”呀。这套基于他者诞生的想象性自我认同,可以任意将一个大词符号化为这套范式里的空洞能指,just like“时代/资本/他们/我们/男权/女权/县城/城市”,让每一个歌迷可以用幻想填充这个空洞并获得自我高潮,最终形成backspace、孤独的利里、明天的盐、丢莱卡、蛙池、梅卡德尔等等乐队的歌词连连看系列,而最根本、最紧要的问题被忽视了,那就是“你是谁?”。
缺乏完整的自我表达,沉迷于想象的他者书写,是现在所有年轻乐队面临的难题。我之前还曾经自傲说,中国摇滚乐的前二十年,是在讨论“我们究竟在为谁歌唱”的问题,而后面的发展,应该是“我们应该怎么唱”的问题,但目前看来,前二十年已经解决掉的问题,反而又成为了新的问题,甚至,直白点说,还要更弱智。明天的盐的文本内容,则更直接从身体叙事的自恋,退化到了身体口号,非常适合曾一度在互联网火起来的“都市废墟标语”系列——一堵待拆的废墟大楼,用油漆写上几句暧昧话,拍成照片或视频,收获赞美或转发。非常景观社会的抵抗方式,生活在一个被景观引导、包围的城市,然后成为新的景观。这不是城市边缘的夹缝挣扎求生,而是被默许被放逐之地的自作多情和自我怜悯,在其中显身的并不是本真的赤裸,“个体肉身要么血肉模糊,要么随意含糊”。
至于这张专辑音乐本身,就更加乏善可陈,基本上一模一样,写不下去了那我们就重复吧重复吧重复吧(后朋就这一点好嘿嘿)。很佩服写专辑文案的人,这么无聊的音乐,居然还能写出长达200字的宣传文案,很佩服,辛苦了(捶桌:我怎么就写不出来!)。
本期编辑:JoeZhan
欢迎关注官方账号:温带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