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笔记

《英国组曲》这个标题并非巴赫命名,而是18世纪末,被他人加上去的。甚至有人说《英国组曲》与英国无关。事实上《英国组曲》与“英国”有关联,巴赫依照英国样式,将前奏曲列于组曲之首。此外,在儿子的抄本里,也记载着《英国组曲》受英国人之托而作。另一方面的事实是,《英国组曲》不仅有着意大利、法兰西等拉丁音乐痕迹,还有北德意志严肃器乐风格。源于汉堡、吕贝克等北德的这种键盘乐风格,来自巴赫父辈们,而最终根源可以溯至不列颠与北欧。《第二号英国组曲》可以看出巴赫键盘乐的“国际主义”:阿勒芒德是起源于德国的慢速二拍子舞曲。到巴赫时代,实际舞蹈已经不存在而成为一种程式化舞曲,中等速度,4/4拍子,具有短小的弱拍。库朗特舞曲源于法国,后来传入意大利后形成法国式、意大利式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又互相渗透。巴赫采用后者,但其中的意大利风情仍然可以感受到。布列舞曲是17世纪法国民间舞曲。吉格舞曲,原来是16世纪英国流行的一种舞曲。这6首钢琴曲是否为18世纪后半叶才被称为《英国组曲》,“为一位英国显贵而作”是J.C.巴赫在抄本中加上的,还是老巴赫加上去的,这都无所谓。倾听之中,既可以想起当时住在伦敦的法国作曲家迪厄帕的钢琴组曲,也可以在它与1720年伦敦出版的亨德尔《第一钢琴组曲》之间发现有趣的联系。
——《音乐无疆:另一部欧洲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