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IA 悲悯与光之歌

如果只能用一句话记录Rubia的听后感,我一定要说周深的声音中有悲悯与光。最近风格颇为不同的作品一首接一首,燃的燥的、唱人间的、唱月照众生情的琳琅满目,可是这一首瞬间就让我觉得治愈系灵魂歌者又回来了。
不得不说作编曲老师太敢了。或许是我歌曲输入太少,总觉得如此简约风的作品现在真的不多了。
主歌前两句基本就是整歌的动机,音程略作变化构成后两句旋律,然后四句一重复形成主歌第二段。导歌也是两句旋律间只有一个小曲折、然后便悠扬轻盈地上了B4,顺畅地引出将主歌翻了八度的副歌。
因为旋律本身的舒适度极高,因此多次重复是很可以加强听众印象的。但前提是歌者要有本领将每一次的重复唱出细致的变化。否则只要听者稍一过脑听出不走心的机械重复,那整首作品就会瞬间沦为偷懒的结果。可这样静水流深式的安谧作品,想要唱出丰富的动态层次又不让听者觉得矫揉造作,实在太考验歌者了。
但是周深真的太能从极尽简约中唱出极致丰盈的灵魂了。
这首歌下到降E3上到E5,跨了两个八度从偏低的三组一直过了换声区,这也完全没有影响周深在各音区做出的从ppp到ff的细腻处理。必须要说周深的低音区真的越来越好听,仿佛贴着灵魂在低语抚慰;高音区弱处理的拿捏一如既往地精准,如飞鸿点水隐有涟漪却不兴波澜,歌声凝聚成丝缕般牵着灵魂引路;而第二遍主歌开始低音区渐渐坚实,再到高音区满溢而出如曦光乍泄的明亮,这个渐变的动态效果简直完美。
特别想说那句“hungers for a duo”。这一句给我带来的听感,与明月传说第二遍副歌中“一诺”与“过客”处的下行和声非常相近。周深仅靠音量上的精准渐强的处理,就营造出了如此美的声音线条,美到能突破人的心防,让人愿意将麻木冰封无动于衷的外壳卸掉,去更真切的感受他歌声中的鲜活诚挚热切的情绪。
虽然有点题外了但实在忍不住想夸:要在相对静态的作品中做出动态是非常考验微操精确度的。旋律起音的铺垫与收音的余韵,哪怕只是微妙的无法明察的区别,数次累积起来也足以被人类敏感的听觉捕捉,也许听者不能说出差别在哪里,但直感是无法被糊弄过去的。而周深在这方面不说臻于化境也绝对是一流高手了,他的作品线条总是美到让人泪目:既在气息音量等等技术细节上有超高造诣,又认认真真心无旁骛地在唱,这样来自灵魂的歌唱,当然最能触及灵魂。
听了Rubia童声加强版本之后大家更服气了也更想开除周深的人类籍了。
首先和声就很难找音准,个人猜想或许是故意把旋律性特别弱化的,这样单拎出来听的时候会因为和声中一部分音不够有旋律性反而给人一种小孩子努力抓音准的听感。
然后是捏音色,捏小孩子的声音时喉位应该会自然升高的,发出的声音会更亮更细也相对更容易出高音,但周深在和声里唱的好像是中低声部,最低似乎是个E3…这就很自相矛盾很反常规,属于自己跟自己刚的左右互搏式高能操作…
作为成年人一边捏小孩子的声音一边保持在中低音说话都很费力,周深还要兼顾唱的音准和英文咬字的清晰和声音的通透…
当然或许也因为童声唱低音区不做处理的话听起来不够有说服力所以混音老师又贡献了一波欺骗性操作。但如果不是周深自己能唱到足够接近真实且自然,那混音可能要做更多操作并会造成严重失真继而影响歌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