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景的夏日小品,聊几处细节
好像Eason近期新歌的宣传语里,都会有一句时隔X年。一方面他坚持粤中双栖,另一方面,也说明他近年来音乐上曝光量的降低。
无论出于怎样的缘由,这不是一件坏事。相较于一味的求量,而唱一些莫名其妙的歌曲,他现在的状态更像一名负责任的歌手。
《不期而遇的夏天》是同名电影的主题曲,电影还没上映,但这首歌的旋律,已经给电影的氛围定下了大致的轮廓:
大概率会是一部节奏舒缓的小品,没有磅礴的气势,没有扣人心弦的悬疑,有的是悠扬夏日里的一段故事,平凡却打动人心。
我没有看过电影,以上纯属听完主题曲后的猜想,电影上映后再看是否打脸吧。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小品呢?因为简单。无论是歌词、旋律、编曲,亦或是陈奕迅的演唱,都没有太多刻意为之的痕迹。
歌词中我最喜欢两个细节:
「烟灰 虽谨小又慎微
掸落 任风吹
是偶遇 那唯一的机会」
李焯雄把烟灰写活了,同时极具画面感,顷刻间,仿佛我们所有人都是烟灰中的一份子,被命运的大风吹落各地,偶遇相逢。
另一处,是三段歌词各自的结尾:
「不忍 惊动」
「狭路 相逢」
「风吹 草动」
短短十二个字,就像电影的预告片一样,好像什么也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只留个朦胧的印象,吸引人进影院一探究竟。
歌词中重复最多的那句:
「来时如夏日 去也匆匆
片刻错觉 会是暖冬
遇上你让我 终于觉得
我自有光荣」
略显直白,不如上述两处精彩,但也属于及格的大路货。
而歌词上的不完美,也正给演唱和编曲留下了发挥的余地。否则即便五音不全,或者干脆通读一遍,也可以感动数万人。
当然,陈奕迅只是用了大多数人都懂的技巧,没有炫技。比如,在歌曲第一部分的主句:
「来时如夏日 去也匆匆
片刻错觉 会是暖冬」
在「暖冬」处,你仿佛可以看到Eason的微笑,想必他在演唱至此时,就是如此。
而三段歌词中重复出现的:
「来时如夏日 聚散匆匆
仿佛迢迢长路 匆匆的一梦」
每一次,Eason的演绎都有细微变化。
第一次,是不加修饰的唱出;第二次,他把原本相同时值的「聚散」,唱为「聚·散」,此消彼长,意味深长。
还有一些细节就不赘述了,大家可以在听歌时,慢慢发现。
编曲上,如果我我没听错的话,梁翘柏用到了钢琴、手风琴、吉他、架子鼓。
钢琴与手风琴的组合简单悠长,营造出更宽阔的空间。并且首尾呼应的结构,引人反复播放。二三段中逐渐加强的鼓点,把歌曲带向高潮。间歇加入的吉他作为点缀,像是烹饪里的佐料,调味用。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简单的小品,很难成为大红的年度之歌,更别提成为经典。但在夏末,用这首水准之上的夏日主题小品,与夏天告别,也算是一件应景且浪漫的事吧。
推荐指数:3.5/5
微信公众号:wepenins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