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衰竭的精灵之音

迪克兰(Declan Galbraith)来中国了。这次去北京和上海。
当年大学里的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这个出生在英国肯特郡的爱尔兰男孩还像个小毛头,牙齿刚刚换完,门牙上套着用来矫正的铁丝,咋一看像哈里波特的迷你不近视版。就是这个小巫师,并没有受到霍格沃兹的专业培训,只是他热爱音乐的爷爷一把屎一把尿外加一把小吉他的把他拉扯大,经过几年的磨练,我看到舞台上的他举手投足间却俨然已经拥有一种成熟巨星的气质,纯真的声音里更是透着一种震撼人心的魔力。
作为二十年来英伦三岛最畅销的童音歌手,标准的90年后,迪克兰刚出道的时候,圣子般的童声打动了无数西欧岛国的岛民。迪克兰最初多是翻唱一些大人物的成名金曲,或是一些民谣和抒情摇滚,包括约翰列侬的《Imagin》和罗比威廉斯的《angels》,后来一些作曲家开始为他量身打造一些曲子,比如大家都熟知的那首反战曲目《Tell me why》——告诉我为什么!在那首歌里,孩子口中的每一次呼喊如同伤口的撕裂,簌簌的流出鲜血,弹片的轨迹消散在空气中,四周弥漫着金属和硝烟的气息,tell me why,那并不是询问,那是呼喊,那是抨击,那是唤醒人们对于鲜血淋漓的漠视和纵容。
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土豆之外,爱尔兰乃至大西洋沿岸的西北欧地区向来是个出产精灵的地方,从每一朵花里盛开出来的女人,男人和孩子,声带犹如寒带针叶林树叶的纤维,Enya,Meav,Cara Dillon,还有小红莓中那个女主唱Dlores,她们的声音如同水晶一样晶莹易脆,却在北欧湿润而冰冷的海风中保持空灵而不曾冻结。在那样的声音里很容易想象这样的美好画面:深黑色的夜幕下宝石蓝般的大海,在海平线上的月亮边行驶的巨大的冰山和海盗船,高高升起挂着骷髅头的桅帆,其间萦绕着精灵和人鱼们愉快的晚唱。
在爱尔兰有个传说,很多年前,有只美人鱼曾在圣乔治海峡为来往的船只歌唱,可是一天维京海盗抓住了她,一位善良的爱尔兰老人却冒着生命危险放走了这只美人鱼,可最后自己却被海盗扔进大海。这个故事从某个方面说明爱尔兰人对音乐的膜拜,他们对音乐的热爱是渗入生命的,在这个国家的街头你经常可以看到弹着吉他的街头艺人,酒吧中喝着吉列斯吹着的爱尔兰风笛的老头,甚至乡间赶着猪仔和羊群的小农都能把他们的传统的凯尔特民谣唱的有声有色。爱尔兰音乐和文学一样享誉世界,就是因为这个小岛上住着一群精灵和他们热爱音乐的人民。
而迪克兰,无可置疑的是精灵的孩子,上帝的天使,人们希望他的声音能如永不岛上的少年,永远长不大,永远年轻。
我看见网上海报上的宣传语是:“听天使在唱歌。”其实我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一直还是停留在老式留声机那个时代的,对声音有着近乎于偏执的迷恋,迪克兰的声音,除了天使和精灵,比喻和修辞一时在我脑海中如此匮乏。在一个安静的爱尔兰的夜里,眼前照片上的男孩抱着一把民谣吉他,他脸上的微笑稚嫩却迷人。这样的男孩总让人想坐在他的身边,或者一把把他搂进怀里——我不是恋童癖,也没有BL的倾向,我只想让他永远的为一个人歌唱。或者下楼去街角买一盒干电池,把他塞进电脑或者CD机,至少在这样的一个寂寞无人的夜里,精灵般的声音会永不衰竭。
http://vincentzhangyue.blogbus.com/logs/20486229.html
长江商报专栏。转载请注明。
当年大学里的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这个出生在英国肯特郡的爱尔兰男孩还像个小毛头,牙齿刚刚换完,门牙上套着用来矫正的铁丝,咋一看像哈里波特的迷你不近视版。就是这个小巫师,并没有受到霍格沃兹的专业培训,只是他热爱音乐的爷爷一把屎一把尿外加一把小吉他的把他拉扯大,经过几年的磨练,我看到舞台上的他举手投足间却俨然已经拥有一种成熟巨星的气质,纯真的声音里更是透着一种震撼人心的魔力。
作为二十年来英伦三岛最畅销的童音歌手,标准的90年后,迪克兰刚出道的时候,圣子般的童声打动了无数西欧岛国的岛民。迪克兰最初多是翻唱一些大人物的成名金曲,或是一些民谣和抒情摇滚,包括约翰列侬的《Imagin》和罗比威廉斯的《angels》,后来一些作曲家开始为他量身打造一些曲子,比如大家都熟知的那首反战曲目《Tell me why》——告诉我为什么!在那首歌里,孩子口中的每一次呼喊如同伤口的撕裂,簌簌的流出鲜血,弹片的轨迹消散在空气中,四周弥漫着金属和硝烟的气息,tell me why,那并不是询问,那是呼喊,那是抨击,那是唤醒人们对于鲜血淋漓的漠视和纵容。
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土豆之外,爱尔兰乃至大西洋沿岸的西北欧地区向来是个出产精灵的地方,从每一朵花里盛开出来的女人,男人和孩子,声带犹如寒带针叶林树叶的纤维,Enya,Meav,Cara Dillon,还有小红莓中那个女主唱Dlores,她们的声音如同水晶一样晶莹易脆,却在北欧湿润而冰冷的海风中保持空灵而不曾冻结。在那样的声音里很容易想象这样的美好画面:深黑色的夜幕下宝石蓝般的大海,在海平线上的月亮边行驶的巨大的冰山和海盗船,高高升起挂着骷髅头的桅帆,其间萦绕着精灵和人鱼们愉快的晚唱。
在爱尔兰有个传说,很多年前,有只美人鱼曾在圣乔治海峡为来往的船只歌唱,可是一天维京海盗抓住了她,一位善良的爱尔兰老人却冒着生命危险放走了这只美人鱼,可最后自己却被海盗扔进大海。这个故事从某个方面说明爱尔兰人对音乐的膜拜,他们对音乐的热爱是渗入生命的,在这个国家的街头你经常可以看到弹着吉他的街头艺人,酒吧中喝着吉列斯吹着的爱尔兰风笛的老头,甚至乡间赶着猪仔和羊群的小农都能把他们的传统的凯尔特民谣唱的有声有色。爱尔兰音乐和文学一样享誉世界,就是因为这个小岛上住着一群精灵和他们热爱音乐的人民。
而迪克兰,无可置疑的是精灵的孩子,上帝的天使,人们希望他的声音能如永不岛上的少年,永远长不大,永远年轻。
我看见网上海报上的宣传语是:“听天使在唱歌。”其实我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一直还是停留在老式留声机那个时代的,对声音有着近乎于偏执的迷恋,迪克兰的声音,除了天使和精灵,比喻和修辞一时在我脑海中如此匮乏。在一个安静的爱尔兰的夜里,眼前照片上的男孩抱着一把民谣吉他,他脸上的微笑稚嫩却迷人。这样的男孩总让人想坐在他的身边,或者一把把他搂进怀里——我不是恋童癖,也没有BL的倾向,我只想让他永远的为一个人歌唱。或者下楼去街角买一盒干电池,把他塞进电脑或者CD机,至少在这样的一个寂寞无人的夜里,精灵般的声音会永不衰竭。
http://vincentzhangyue.blogbus.com/logs/20486229.html
长江商报专栏。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