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梁祝

山伯爱上了英台,一个朝夕相处有血有肉心神契合的少年,情之所动身不由己,终于化解了内心枷锁前去楼台相会,却看到英台已凤冠裙摆,心中怅然若失。山伯已至,他心中的雪白少年已消失,不留一字。
英台苦涩,本是女儿郎,哪来少年如雪白,我如何不是?已多次苦苦暗示。三年同窗,难道光阴虚掷?即相知又相识,何必辨雄雌?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楼台》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梁祝这个故事。以往我们认为梁祝凄美是在于生不能同寝但死而同穴,之后化蝶成为传奇。《楼台》是从梁山伯发现英台是女孩怅而若失开始的,原来三年里面他心心念念形影不离的兄台,他心有独钟的谦谦君子是个女孩子,他是惆怅甚至不甘心的。英台完全解读了他的心情,心里愁肠百结,特别委屈:三年里各种苦苦暗示没想到你没有把你点醒,难道三年光阴都是假的吗?我们的山盟海誓都是假的吗?如果真心托付又何必辨雄雌呢?
我觉得整首歌,梁山伯是惆怅的,遗憾的,祝英台是委屈的不解的,同时这两个人又是哀怨的,怨生不逢时,怨相遇相知却又命运捉弄。周深在这首歌里的演绎,如怨如诉,歌未到半你已经能看到那个委屈的祝英台了。
词作也真是敢想,但偏偏设定得也挺合情理的。在原故事中为什么梁山伯一听到祝英台说有个和自己长得一样的妹妹就欣然前往了?是不是其实他爱的就是他面前的这个祝英台的形象呢?他对“妹妹”的所有期待与想象都来源于眼前这个人。没有马文才梁祝的故事就一定是圆满的吗?传奇故事,各执一词。
非典型梁祝,真的好有意思。
© 本文版权归作者 纠结的杰瑞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