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姐,还是做回山贼这份有前途的职业吧
看过电影《NANA》的人,如果恰巧又在两年前和许飞相遇,难免不把两人丝缕联系起来。同样是女孩子,独立自由,不拘小节甚至有些狂放不羁,把内心孤独和所受伤害都隐藏在年少轻狂的激烈音乐气场里面,不足八十斤瘦弱女孩身边站着的是乐队的几个男孩子成员。
只不过NANA画着烟熏大眼全身都是金属装扮很酷很摇滚很洒脱,而许飞,则是一个着黄衫留着乱蓬蓬的头发背着吉他抑郁不得志的流浪人儿。
但许飞这盘有着拗口名字的新专辑出现时候,忽然觉得许飞的装扮忽然变成了另外一个NANA——奈奈。那种染着酒红色头发笑容甜美甚至演唱会造型都摆脱不了天使翅膀和蕾丝白裙的形象,和奈奈那种永远很“咔哇伊”笑容甜美的样子真的很像。
我很不喜欢奈奈,我也不做“同学”好多年,忽然就幼齿起来做了许飞的听众(从许飞接下来一系列大学校园巡演明显可以看出,受众群定位是“同学少年”)。
因此,我对这盘专辑的感觉也就很分裂起来。喜欢的歌极度喜欢,厌恶的歌极度厌恶。
专辑开头的Intro是陈升的杰作,这样的陈升很熟悉,就像他在《ELLE'96十月纪念CD》专辑里每首歌之前的独白一样, 让人忍不住将耳朵竖起,仔细聆听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吐字。然后自己来构思一个故事,一个老男人和一个少年在街头相遇然后分离,他回忆自己的少年时代,她勾勒自己老去的样子。
这个Intro让我想到黄贯中那个43秒的吉他solo独奏“我的知己在街头”,有车流声响起和消失,周围似乎嘈杂,却更凸显吉他的铮铮声。
Intro的声音很低,必须开大音量,去捕捉陈升和许飞呢喃的合唱声音。其间响起的汽笛声,应该是为了和下一首歌“吉林到北京”呼应。因为“吉林到北京”的开头便是火车奔驰的声音。这首歌场达六分钟半,是陈升让许飞一口唱下来,并不象其他歌手那样一首歌出来甚至要在录音室一字一字的录,所以也算得上是不加修饰的live声音,许飞是在扯着嗓子在唱,甚至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但这些都是可以不去在乎的,陈升所引以为傲的也并非是他的唱工。
专辑出来之前有传闻这首歌词是许飞所写,我有些不信,许飞固然文采也算得上斐然,但这首歌词展示的功底显然她还没能达到。而且这首歌最开始的名字叫做“只许你大步向前走”,陈升曾经在《ELLE'96十月纪念CD》的独白里这样说:“我要大步走 走到那滂沱大雨里 痛哭一场 痛哭一场”。
等CD到手我打开一看,歌词:陈升+许飞。陈升果然是占了主导成分。开头的歌词便十分大气和倔强“了不起 你说得对 我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去后悔”,后面的那句“走过麦田 走过村庄 走过忙碌的城市”用简单的字描述了那段流浪。她吟唱着“Dududu,dududu”,亦用力唱着“再见了孩子 只许你大步的向前走”。这个就是我所最熟悉的许飞,不修饰,有一股犟劲儿,不媚俗,亦正亦邪。遇到阅人无数看穿世人面孔的陈升,对她偏爱袒护拔刀相助,除了许飞自身特质,任何人都做不到让陈升如此。因此觉得许飞还是很幸运的,尽管少时离家经历坎坷和痛苦,希望她经过麦田经过村庄到达忙碌的城市后,不会迷失了方向。
我承认,我想起了《眼望着北方》,想起了野孩子。没有人看见我,我心里多悲伤。
因为对“吉林到北京”的太过喜爱,乃至于下一首歌响起时候,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居然还是专辑主打歌,就象痛快畅饮完一杯啤酒兴致盎然再添一杯时发现里面飘着一只苍蝇,而朋友飘飘形容的简直出神入化:“感觉就象许飞迈开大步向前走,忽然下一步就踩进了粪坑里”。
“木偶”原本并未有太多感觉,听过几遍之后只是暗自猜测,尽管歌里唱的是爱情的木偶,但是潜意识里难免想到自己是否沦为“人生”中的木偶,或者说,是否成为娱乐流水线上的一个成品抑或是半成品,身不由己。比如那首“夏天的味道”,她做介绍时候名字是“风吹过的痕迹”,至于甚么原因,不得而知。这首歌很适合校园,适合毕业生,因为他们再也没有了暑假可以大把玩耍,也最终将远离“烂漫与天真”。周治平也很适合制作这样的歌,尽管这个快餐时代已经不再需要他,但是永远还是有人“做爱情的两岸,看青春的流逝”。
《年少》算是很契合专辑名称的一首歌,比起电影《飞行日志》里的版本,重新编曲的效果很棒,只是许飞唱起来多了几分慵懒和随意,少了几丝怀念和感伤,或许因为她还年少。只有等似水流年之后,才能偶尔想象,自己曾经喜欢过爱抱着吉他唱歌的少年,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
而许飞,趁着年少,开始了尝试新鲜。我发现,人真是不能念叨,上次许飞发ep时候,我引用了黄舒骏的那句歌词“全台湾都在r&b全美国都在rap”,这不新专辑里她马上就rap上了。相对于其他人唱给粉丝的歌,许飞也算标新立异,用幼稚园教师一般的语言来刻画出她认识的飞碟众生相。因为是原创外加自己担纲制作人,这首歌其实还不错,特别她摇头晃脑唱“爱谁谁/谁/ 爱谁谁/谁/ 总之他谁都瞧不起”的时候,还是有几分特立独行味道的。反而对她另外一首原创“痊愈”没感觉,可能因为情歌太多太过泛滥乃至于有些“恨情歌”,而《痊愈》又没有甚么特别出彩之处,若说有的话,应该是谱曲水平提高了,我初次听时候,感觉袁惟仁味道很浓,而盗盗则说是许飞作曲,于是我俩打赌,谁赢谁得到一张点名要对方送的专辑。结果看了专辑之后才发现,我输了,词曲皆许飞,制作人赫然是袁惟仁。正象看到有人说袁惟仁近几年在主流圈里讨生活,而我甚是怀念他的“袁味”音乐,至今非常喜欢《你不知道的我》和《袁惟仁》这两盘专辑,那个只用一把木吉他低调做音乐的袁惟仁,真的是,好久……不见。
《1993》和《蝴蝶》是两首在现场演唱乐队效果会非常强的歌。1993开头部分有一点姜昕的感觉,尽管副歌部分有点象那个蒙牛酸的甜让人不忍多听。《蝴蝶》是我个人觉得许飞作词很不错的一首,有点陈绮贞的味道,总算跳出了小情爱的小圈子,挺清新可爱,带着一点小思考。除了《年少》,这两首歌的制作人都是李宇,本来以为大概是个重名的,可结果一看《1993》的词是黄勃写的,基本就可以确定了,这两人分别是The Verse乐队的主唱和吉他手。所以就仔细看了看每首歌的词曲制作人贝司等等,果然还发现了贝司手王寓弘。哈哈,难怪会觉得很乐队化。只是感觉挺奇怪,怎么交际起来的,个人猜测可能是关伟牵线的?另外可能专辑出现了王晓东的名字和所用的“大班音乐工作室”,所以前几天的许飞个人演唱会才会和曹方搭上线。
《爸爸妈妈》是在ep中就非常喜欢的歌,词很直白,正如陈升所说的“素”,但贵在心意恳诚,陈升帮着许飞把词雕琢了一下,小杰负责编曲,整首歌比ep里的立体丰满了许多。流浪娃娃,鹅毛雪花,春天柳絮夏飞花,过桥要到外婆家,娃娃已长大,背着吉他背着梦想去流浪。在遭遇挫折时候,会不会有“烂城市,破吉他,想回家”的感觉呢?
记得看许飞和陈升的新浪访谈,许飞介绍专辑说,有四五首歌她自己非常喜欢。陈升则自比“老油条”替她介绍专辑。她也说着自己的造型,染发,着裙装,无色指甲油,一袭白衫乖巧柔顺地站在那里,诚然,很美。但我知道,那不真实。一个从小流浪到北京学音乐遭到诸多打击说出“死也死在北京”的落魄少年,一个一路唱着罗大佑邓丽君的歌走进我心坎的文艺青年,一个本来有着被陈升称为“鸡毛掸子”般毛茸茸的刺儿头的摇滚青年,一个自组了“紫晨乐队”被几个年纪比自己大身材亦高大的男孩成员叫做“飞姐”的乐队老大,一个拥有一把民谣女声喜欢万晓利但对民谣还不算深入了解的门外汉,她不是一个顺水顺风进入白衣飘飘的象牙塔,弹弹吉他唱着小情歌征服小男生的乖巧正妹。这感觉就像逍遥快活的斧头帮帮主至尊宝忽然去扮白面书生,却被白晶晶一句呼喝:“好端端的学人家做什么学问, 还是做回山贼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吧。”
只不过NANA画着烟熏大眼全身都是金属装扮很酷很摇滚很洒脱,而许飞,则是一个着黄衫留着乱蓬蓬的头发背着吉他抑郁不得志的流浪人儿。
但许飞这盘有着拗口名字的新专辑出现时候,忽然觉得许飞的装扮忽然变成了另外一个NANA——奈奈。那种染着酒红色头发笑容甜美甚至演唱会造型都摆脱不了天使翅膀和蕾丝白裙的形象,和奈奈那种永远很“咔哇伊”笑容甜美的样子真的很像。
我很不喜欢奈奈,我也不做“同学”好多年,忽然就幼齿起来做了许飞的听众(从许飞接下来一系列大学校园巡演明显可以看出,受众群定位是“同学少年”)。
因此,我对这盘专辑的感觉也就很分裂起来。喜欢的歌极度喜欢,厌恶的歌极度厌恶。
专辑开头的Intro是陈升的杰作,这样的陈升很熟悉,就像他在《ELLE'96十月纪念CD》专辑里每首歌之前的独白一样, 让人忍不住将耳朵竖起,仔细聆听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吐字。然后自己来构思一个故事,一个老男人和一个少年在街头相遇然后分离,他回忆自己的少年时代,她勾勒自己老去的样子。
这个Intro让我想到黄贯中那个43秒的吉他solo独奏“我的知己在街头”,有车流声响起和消失,周围似乎嘈杂,却更凸显吉他的铮铮声。
Intro的声音很低,必须开大音量,去捕捉陈升和许飞呢喃的合唱声音。其间响起的汽笛声,应该是为了和下一首歌“吉林到北京”呼应。因为“吉林到北京”的开头便是火车奔驰的声音。这首歌场达六分钟半,是陈升让许飞一口唱下来,并不象其他歌手那样一首歌出来甚至要在录音室一字一字的录,所以也算得上是不加修饰的live声音,许飞是在扯着嗓子在唱,甚至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但这些都是可以不去在乎的,陈升所引以为傲的也并非是他的唱工。
专辑出来之前有传闻这首歌词是许飞所写,我有些不信,许飞固然文采也算得上斐然,但这首歌词展示的功底显然她还没能达到。而且这首歌最开始的名字叫做“只许你大步向前走”,陈升曾经在《ELLE'96十月纪念CD》的独白里这样说:“我要大步走 走到那滂沱大雨里 痛哭一场 痛哭一场”。
等CD到手我打开一看,歌词:陈升+许飞。陈升果然是占了主导成分。开头的歌词便十分大气和倔强“了不起 你说得对 我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去后悔”,后面的那句“走过麦田 走过村庄 走过忙碌的城市”用简单的字描述了那段流浪。她吟唱着“Dududu,dududu”,亦用力唱着“再见了孩子 只许你大步的向前走”。这个就是我所最熟悉的许飞,不修饰,有一股犟劲儿,不媚俗,亦正亦邪。遇到阅人无数看穿世人面孔的陈升,对她偏爱袒护拔刀相助,除了许飞自身特质,任何人都做不到让陈升如此。因此觉得许飞还是很幸运的,尽管少时离家经历坎坷和痛苦,希望她经过麦田经过村庄到达忙碌的城市后,不会迷失了方向。
我承认,我想起了《眼望着北方》,想起了野孩子。没有人看见我,我心里多悲伤。
因为对“吉林到北京”的太过喜爱,乃至于下一首歌响起时候,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居然还是专辑主打歌,就象痛快畅饮完一杯啤酒兴致盎然再添一杯时发现里面飘着一只苍蝇,而朋友飘飘形容的简直出神入化:“感觉就象许飞迈开大步向前走,忽然下一步就踩进了粪坑里”。
“木偶”原本并未有太多感觉,听过几遍之后只是暗自猜测,尽管歌里唱的是爱情的木偶,但是潜意识里难免想到自己是否沦为“人生”中的木偶,或者说,是否成为娱乐流水线上的一个成品抑或是半成品,身不由己。比如那首“夏天的味道”,她做介绍时候名字是“风吹过的痕迹”,至于甚么原因,不得而知。这首歌很适合校园,适合毕业生,因为他们再也没有了暑假可以大把玩耍,也最终将远离“烂漫与天真”。周治平也很适合制作这样的歌,尽管这个快餐时代已经不再需要他,但是永远还是有人“做爱情的两岸,看青春的流逝”。
《年少》算是很契合专辑名称的一首歌,比起电影《飞行日志》里的版本,重新编曲的效果很棒,只是许飞唱起来多了几分慵懒和随意,少了几丝怀念和感伤,或许因为她还年少。只有等似水流年之后,才能偶尔想象,自己曾经喜欢过爱抱着吉他唱歌的少年,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
而许飞,趁着年少,开始了尝试新鲜。我发现,人真是不能念叨,上次许飞发ep时候,我引用了黄舒骏的那句歌词“全台湾都在r&b全美国都在rap”,这不新专辑里她马上就rap上了。相对于其他人唱给粉丝的歌,许飞也算标新立异,用幼稚园教师一般的语言来刻画出她认识的飞碟众生相。因为是原创外加自己担纲制作人,这首歌其实还不错,特别她摇头晃脑唱“爱谁谁/谁/ 爱谁谁/谁/ 总之他谁都瞧不起”的时候,还是有几分特立独行味道的。反而对她另外一首原创“痊愈”没感觉,可能因为情歌太多太过泛滥乃至于有些“恨情歌”,而《痊愈》又没有甚么特别出彩之处,若说有的话,应该是谱曲水平提高了,我初次听时候,感觉袁惟仁味道很浓,而盗盗则说是许飞作曲,于是我俩打赌,谁赢谁得到一张点名要对方送的专辑。结果看了专辑之后才发现,我输了,词曲皆许飞,制作人赫然是袁惟仁。正象看到有人说袁惟仁近几年在主流圈里讨生活,而我甚是怀念他的“袁味”音乐,至今非常喜欢《你不知道的我》和《袁惟仁》这两盘专辑,那个只用一把木吉他低调做音乐的袁惟仁,真的是,好久……不见。
《1993》和《蝴蝶》是两首在现场演唱乐队效果会非常强的歌。1993开头部分有一点姜昕的感觉,尽管副歌部分有点象那个蒙牛酸的甜让人不忍多听。《蝴蝶》是我个人觉得许飞作词很不错的一首,有点陈绮贞的味道,总算跳出了小情爱的小圈子,挺清新可爱,带着一点小思考。除了《年少》,这两首歌的制作人都是李宇,本来以为大概是个重名的,可结果一看《1993》的词是黄勃写的,基本就可以确定了,这两人分别是The Verse乐队的主唱和吉他手。所以就仔细看了看每首歌的词曲制作人贝司等等,果然还发现了贝司手王寓弘。哈哈,难怪会觉得很乐队化。只是感觉挺奇怪,怎么交际起来的,个人猜测可能是关伟牵线的?另外可能专辑出现了王晓东的名字和所用的“大班音乐工作室”,所以前几天的许飞个人演唱会才会和曹方搭上线。
《爸爸妈妈》是在ep中就非常喜欢的歌,词很直白,正如陈升所说的“素”,但贵在心意恳诚,陈升帮着许飞把词雕琢了一下,小杰负责编曲,整首歌比ep里的立体丰满了许多。流浪娃娃,鹅毛雪花,春天柳絮夏飞花,过桥要到外婆家,娃娃已长大,背着吉他背着梦想去流浪。在遭遇挫折时候,会不会有“烂城市,破吉他,想回家”的感觉呢?
记得看许飞和陈升的新浪访谈,许飞介绍专辑说,有四五首歌她自己非常喜欢。陈升则自比“老油条”替她介绍专辑。她也说着自己的造型,染发,着裙装,无色指甲油,一袭白衫乖巧柔顺地站在那里,诚然,很美。但我知道,那不真实。一个从小流浪到北京学音乐遭到诸多打击说出“死也死在北京”的落魄少年,一个一路唱着罗大佑邓丽君的歌走进我心坎的文艺青年,一个本来有着被陈升称为“鸡毛掸子”般毛茸茸的刺儿头的摇滚青年,一个自组了“紫晨乐队”被几个年纪比自己大身材亦高大的男孩成员叫做“飞姐”的乐队老大,一个拥有一把民谣女声喜欢万晓利但对民谣还不算深入了解的门外汉,她不是一个顺水顺风进入白衣飘飘的象牙塔,弹弹吉他唱着小情歌征服小男生的乖巧正妹。这感觉就像逍遥快活的斧头帮帮主至尊宝忽然去扮白面书生,却被白晶晶一句呼喝:“好端端的学人家做什么学问, 还是做回山贼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