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衣裳和球鞋

如果不是今天豆瓣猜我會喜歡這張專輯,我想我也不會主動去搜一下它然后寫個評論。
小時候對流行音樂沒有特別專注,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內地原創音樂忽然火了起來,依照我自己的判斷,大概是在毛寧《濤聲依舊》之后。
94年下半年開始更多地聽流行歌曲,收集雜志和海報,當時買得最多的雜志是《當代歌壇》,哈爾濱出的,大概是北方比較早的八卦雜志了吧?他們的記者去采訪歌手的時候總是讓歌手拿著“大嘴鱷魚”拍照。
有點扯遠了,說馬格和《女孩與四重奏》,當時不是很喜歡很看好這首歌,因為歌詞沒有打動我,曲調怪異不艷俗,MV里的歌手不美麗,跟當時其他很多流行歌曲都不一樣。該不該穿那件花衣裳去等你?其實直到現在,MV里的馬格和平底球鞋一樣,仍然不是我喜歡的調調,也許我就是喜歡俗氣的花衣裳和高跟鞋。那個時候大愛的是丁薇的《斷翅的蝴蝶》,但這歌卻被老媽禁止聽,大概《小白菜》的旋律和爵士的風塵感讓她覺得尚在青春期的女兒不可以被這樣“毒害”。
在我看來,丁薇并不清高,從比“蝴蝶”更早的《上班族》就不是;馬格卻離我很遠,我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一直如此。
十幾年后,丁薇的專輯里又出現了《女孩與四重奏》,很興奮地找來聽,因為很期待也很相信丁薇會把它演繹得更美,卻發現不是那個調調。但我想我更喜歡丁薇版本,我是歌詞為先的人,丁薇的版本,硬充驕傲的女子更能打動自己,她這版《女孩與四重奏》甚至很適合在KTV里認真投入地唱一次。
至于金武林,他實在是個怪才。那年的《當代歌壇》里有張彩頁,是他,丁薇,以及另一個男歌手,那張彩頁顏色灰暗詭異,甚至讓我有點害怕去看。《女孩與四重奏》,兩個版本的編曲都非常贊,即便是十幾年后的今天再聽馬格的這個版本,依然鮮艷動聽,不信,誰去搜搜當時的《九月九的酒》或者《夢里水鄉》來聽,看看會不會傻笑著趕緊關掉。
有時候,小眾的東西就是這樣“經典”吧?
小時候對流行音樂沒有特別專注,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內地原創音樂忽然火了起來,依照我自己的判斷,大概是在毛寧《濤聲依舊》之后。
94年下半年開始更多地聽流行歌曲,收集雜志和海報,當時買得最多的雜志是《當代歌壇》,哈爾濱出的,大概是北方比較早的八卦雜志了吧?他們的記者去采訪歌手的時候總是讓歌手拿著“大嘴鱷魚”拍照。
有點扯遠了,說馬格和《女孩與四重奏》,當時不是很喜歡很看好這首歌,因為歌詞沒有打動我,曲調怪異不艷俗,MV里的歌手不美麗,跟當時其他很多流行歌曲都不一樣。該不該穿那件花衣裳去等你?其實直到現在,MV里的馬格和平底球鞋一樣,仍然不是我喜歡的調調,也許我就是喜歡俗氣的花衣裳和高跟鞋。那個時候大愛的是丁薇的《斷翅的蝴蝶》,但這歌卻被老媽禁止聽,大概《小白菜》的旋律和爵士的風塵感讓她覺得尚在青春期的女兒不可以被這樣“毒害”。
在我看來,丁薇并不清高,從比“蝴蝶”更早的《上班族》就不是;馬格卻離我很遠,我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一直如此。
十幾年后,丁薇的專輯里又出現了《女孩與四重奏》,很興奮地找來聽,因為很期待也很相信丁薇會把它演繹得更美,卻發現不是那個調調。但我想我更喜歡丁薇版本,我是歌詞為先的人,丁薇的版本,硬充驕傲的女子更能打動自己,她這版《女孩與四重奏》甚至很適合在KTV里認真投入地唱一次。
至于金武林,他實在是個怪才。那年的《當代歌壇》里有張彩頁,是他,丁薇,以及另一個男歌手,那張彩頁顏色灰暗詭異,甚至讓我有點害怕去看。《女孩與四重奏》,兩個版本的編曲都非常贊,即便是十幾年后的今天再聽馬格的這個版本,依然鮮艷動聽,不信,誰去搜搜當時的《九月九的酒》或者《夢里水鄉》來聽,看看會不會傻笑著趕緊關掉。
有時候,小眾的東西就是這樣“經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