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平淡与伟大

这个是年前在厦门的时候写的。
遇到一些豆友在看我的评论时,认为我在对季节的判断上有严重的问题,其实是因为一些评论要等杂志用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发上来。所以咯,很抱歉,麻烦大家无视那个部分好了。
《东京塔》的OST,是一早定下会写的,今天查日历的时候,发现原来已经到了“大寒”。此时的我在厦门的写字楼十一层,回头就可以看见高大而闪亮的楼宇,虽然不是东京塔,心底照样会涌起相似的情绪。冬天的濒海城市里比想象中寒冷一些,大海因为游泳者的离去而显得有些落寞。这样的季节和时间,听着《东京塔》的原声大概是再适合不过了。
怀着对《东京塔》本身的主观情感,我承认自己在听这张专辑之前,心里已经界定了它的大致内容。然而事实上,这张由泽野弘之和河野伸合作完成的作品远远超出了我的期望值,两位作曲家以新锐的音乐理念及宽广的视野打造出了一张多元化的、异彩纷呈的完整概念专辑,即使脱离《东京塔》的故事本身,它也是足够优秀和震撼人心的。
另一方面,这又与《东京塔》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虽然是描写母子间感人亲情的作品,导演也没有一味着墨于两人的细节种种,而是通过一个男孩子在东京的奋斗史(他几经沉浮的全过程),来表达着平凡人共通的生活经历,还有对家庭和亲人的情感。在电视剧的结尾,主角雅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直以来,只被我看作是街边的一道风景的人们,此刻每个人都显得那么清晰而高大。每个人都很了不起,每个人都在各自努力着。”这才是《东京塔》一直想要极力传达的观点,我们的平凡或许可以看作某种失败,然而一直保持着努力生活的勇气,却是身为普通人的我们,最应该感到自豪的。
《Motherhood ~Me & My Mon~》
这一首是全剧的主旋律,开头是轻柔的钢琴和小提琴交织。从题目上来看,讲的是“我和妈妈”两个人的故事,但在音乐的盘旋上升中,却可以分明看见投身于东京街头茫茫人海的少年,以及他身后始终有母亲投来的温暖目光。日本人在作曲上时而呈现出一种小格局中的大气,他们既能够捕捉到空气中最敏感的情绪,又不至于因此而陷入自怨自艾,体现出一种十分积极向上的心态。《Motherhood ~Me & My Mon~》使人联想起冬日的暖阳下,透过东京塔的玻璃窗俯瞰东京全景的情境,没有理由不充满力量。
说说东京塔本身。于58年建成的东京塔,超过埃菲尔铁塔13米而成为世界第一高塔,建筑材料只用了埃菲尔铁塔的一半,一年半的施工时间更是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东京塔的建成,一方面震惊了世界,另一方面更成为了战后日本人民的精神支柱。它象征着日本大众普遍具有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正如同《Motherhood ~Me & My Mon~》的最后一段旋律,在反复的跌宕之后,忽然拔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弦乐与管乐交织,钢琴作为主旋律,辅以打击乐、人声吟唱,歌颂的正是这座城市里,每一个勤勤恳恳为生活努力着的人。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人们,构成了支撑整个社会的决定性力量。
《Everlasting Love》 & 《Dear My Home Town》
在剧中,《Everlasting Love》这首曲子同样占据了极大的比重,它一方面传达着雅也和妈妈相依为命的深厚感情,也象征了到达东京后的雅也对故乡的怀念——学校、玩伴、外婆给的十元硬币、和妈妈一起看过的夕阳……,曲子的主体部分交由木质吉他、单簧管、提琴等几种或质朴或悠扬的乐器演绎,缓缓爬升的旋律让人轻易在脑海里勾勒出一个平和而美丽的村庄意向。另一首《Dear My Home Town》更是将主人公对故乡的眷恋刻画得淋漓尽致,首先在旋律上的优美程度就不亚于宗次郎的经典作《故乡的原风景》,两个不同版本中,尤以吉他作为核心的版本令人心折。全曲充溢着空心吉他的质感,辅以箫声的婉转柔美,并在后半段加入了柔和的女声、打击木琴、手鼓及风铃等元素,以平稳而交织的演奏进一步加强听者的主观感知,令人沉醉在一片醉人的田园风景之中。你知道,真正打动你的,其实是属于你自己的童年记忆。
《Sometimes Oton》 & 《Passive Days》
这是剧中出现的第一首曲子,虽然出现时机总是和曲名“有时还有爸爸”有些脱节,但用在描写雅也父亲荒诞的作派上,倒也不谋而合。此后这支曲子时常在剧中轻松愉快的段落出现,爽朗的军鼓、愉悦的吉他、浪漫的长号将整体气氛渲染得活泼而诙谐。因为故事最早开始在1990年代前后,所以《Sometimes Oton》的整体作曲风格倾向于老派爵士风格,一派怡然自得的气象。同样浪漫主义的《Passive Days》进一步加重了管乐的分量,更少有地融合了跳跃俏皮的Bass弹奏风格,主人公初到东京时的窘迫生活由此一览无余。此外还有更为玩票和随意的《Trouble Maker》,旋律本身和“有气无力”的演奏充满了生命的自嘲意味。
《蕾》
对于没有看过剧集的听众而言,《蕾》可能很难显出什么特别的地方,但作为主题曲,《蕾》很好地与剧情结合到了一起。这首亦喜亦悲的歌总是恰如其分地出现在雅也与母亲之间,所有的温暖和追悔莫及都能通过歌者从而变得更加难以忘怀。序曲部分和中段都有出现的类似音乐盒的旋律使这首歌带着很强的回忆性质,实力派唱作组合コブクロ(可苦可乐)富有感染力的嗓音,从第一遍主歌的温存,到最后阶段的情感迸发,都叫人十足信服。甚至可以想象小雅推着妈妈行进在樱花盛开的东京街道上,微风荡漾,人来人往,是如此幸福的情景。在不久揭晓的第49届日本唱片大赏上,コブクロ正是凭借这首打动人心的作品摘取了至高荣誉。
《Classic Or Rock》 & 《Tang》
说实在的,我真的想不起《Classic Or Rock》这首歌曾经在剧集里出现过,因为它的音乐风格和电视剧风格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但它同样是专辑中最能展现东京作为国际化都市原本面貌的曲目,也是最能表明作曲者用心的一环。《Classic Or Rock》以激进的小提琴和大提琴组合为开端,丰富的电子鼓点营造出空旷虚无的气场,钢琴作为复线点缀其中,紧接着是贝斯电吉他轮番上阵,最后还要加上噪音失真,实在是叫人大跌眼镜。《Tang》则更像是一首New Age融合Classic的作品,又是大号又是手风琴,钢琴演奏部分甚至颇有“Piano Player”Maksim的风格,末了一段女高音咏叹调更传达出东京(这座亚洲唯一的大都市)的多元化特色。从剧情上来讲,虽然没有正面描述,但这无疑也是主人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抛开故事而言,这两首精彩绝伦的曲目可以直接放入Disco了。女声版的《Motherhood ~Me & My Mon~》悠扬清澈依旧,但相比器乐版更多了某种落寞和伤感的情绪,纤细的歌声久久回荡在东京的深夜,将灯火辉煌的城市映照得更加盛大和寂寥。
限于篇幅,无法介绍得更多。整整二十首风格多变的曲目,即使偶有重复,也在变化中被赋予了全然不同的风情,这样的容量显然早已超越了通常的电视剧OST范畴,也可以由此看出两位作曲家对于作品的用心程度。新晋作曲家泽野弘之与老牌大师河野伸曾在较早的《医龙》中有过合作,因此两人的第二次碰撞更加得心应手、灵感四溅,无论刻画细腻感人抑或实验先锋前卫,都不得不叫人心悦诚服。大概是在一开始便没有拘泥于剧情本身,于是《东京塔》的原声音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跳脱出来,成为都市人们所共有的情感体验。正如主人公雅也说:“每个人,都会在以后的某个时候,体会到或者已经体会到和我一样的感伤。”因为每个人(无论是否远离父母,拼命在哪里奋斗),他们看似独自走过人生之路,可生命中始终会有那么一些牵绊让他们用心去守望。或是身后执着忘我的推动力,促使我们走得更远,也更加接近幸福。
http://tangmenxiaosan.blogbus.com/
影音版见《MOKA视线》第25期
http://www.moka.cn/public/magazine/detail/164/2241/index.jsp
遇到一些豆友在看我的评论时,认为我在对季节的判断上有严重的问题,其实是因为一些评论要等杂志用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发上来。所以咯,很抱歉,麻烦大家无视那个部分好了。
《东京塔》的OST,是一早定下会写的,今天查日历的时候,发现原来已经到了“大寒”。此时的我在厦门的写字楼十一层,回头就可以看见高大而闪亮的楼宇,虽然不是东京塔,心底照样会涌起相似的情绪。冬天的濒海城市里比想象中寒冷一些,大海因为游泳者的离去而显得有些落寞。这样的季节和时间,听着《东京塔》的原声大概是再适合不过了。
怀着对《东京塔》本身的主观情感,我承认自己在听这张专辑之前,心里已经界定了它的大致内容。然而事实上,这张由泽野弘之和河野伸合作完成的作品远远超出了我的期望值,两位作曲家以新锐的音乐理念及宽广的视野打造出了一张多元化的、异彩纷呈的完整概念专辑,即使脱离《东京塔》的故事本身,它也是足够优秀和震撼人心的。
另一方面,这又与《东京塔》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虽然是描写母子间感人亲情的作品,导演也没有一味着墨于两人的细节种种,而是通过一个男孩子在东京的奋斗史(他几经沉浮的全过程),来表达着平凡人共通的生活经历,还有对家庭和亲人的情感。在电视剧的结尾,主角雅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直以来,只被我看作是街边的一道风景的人们,此刻每个人都显得那么清晰而高大。每个人都很了不起,每个人都在各自努力着。”这才是《东京塔》一直想要极力传达的观点,我们的平凡或许可以看作某种失败,然而一直保持着努力生活的勇气,却是身为普通人的我们,最应该感到自豪的。
《Motherhood ~Me & My Mon~》
这一首是全剧的主旋律,开头是轻柔的钢琴和小提琴交织。从题目上来看,讲的是“我和妈妈”两个人的故事,但在音乐的盘旋上升中,却可以分明看见投身于东京街头茫茫人海的少年,以及他身后始终有母亲投来的温暖目光。日本人在作曲上时而呈现出一种小格局中的大气,他们既能够捕捉到空气中最敏感的情绪,又不至于因此而陷入自怨自艾,体现出一种十分积极向上的心态。《Motherhood ~Me & My Mon~》使人联想起冬日的暖阳下,透过东京塔的玻璃窗俯瞰东京全景的情境,没有理由不充满力量。
说说东京塔本身。于58年建成的东京塔,超过埃菲尔铁塔13米而成为世界第一高塔,建筑材料只用了埃菲尔铁塔的一半,一年半的施工时间更是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东京塔的建成,一方面震惊了世界,另一方面更成为了战后日本人民的精神支柱。它象征着日本大众普遍具有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正如同《Motherhood ~Me & My Mon~》的最后一段旋律,在反复的跌宕之后,忽然拔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弦乐与管乐交织,钢琴作为主旋律,辅以打击乐、人声吟唱,歌颂的正是这座城市里,每一个勤勤恳恳为生活努力着的人。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人们,构成了支撑整个社会的决定性力量。
《Everlasting Love》 & 《Dear My Home Town》
在剧中,《Everlasting Love》这首曲子同样占据了极大的比重,它一方面传达着雅也和妈妈相依为命的深厚感情,也象征了到达东京后的雅也对故乡的怀念——学校、玩伴、外婆给的十元硬币、和妈妈一起看过的夕阳……,曲子的主体部分交由木质吉他、单簧管、提琴等几种或质朴或悠扬的乐器演绎,缓缓爬升的旋律让人轻易在脑海里勾勒出一个平和而美丽的村庄意向。另一首《Dear My Home Town》更是将主人公对故乡的眷恋刻画得淋漓尽致,首先在旋律上的优美程度就不亚于宗次郎的经典作《故乡的原风景》,两个不同版本中,尤以吉他作为核心的版本令人心折。全曲充溢着空心吉他的质感,辅以箫声的婉转柔美,并在后半段加入了柔和的女声、打击木琴、手鼓及风铃等元素,以平稳而交织的演奏进一步加强听者的主观感知,令人沉醉在一片醉人的田园风景之中。你知道,真正打动你的,其实是属于你自己的童年记忆。
《Sometimes Oton》 & 《Passive Days》
这是剧中出现的第一首曲子,虽然出现时机总是和曲名“有时还有爸爸”有些脱节,但用在描写雅也父亲荒诞的作派上,倒也不谋而合。此后这支曲子时常在剧中轻松愉快的段落出现,爽朗的军鼓、愉悦的吉他、浪漫的长号将整体气氛渲染得活泼而诙谐。因为故事最早开始在1990年代前后,所以《Sometimes Oton》的整体作曲风格倾向于老派爵士风格,一派怡然自得的气象。同样浪漫主义的《Passive Days》进一步加重了管乐的分量,更少有地融合了跳跃俏皮的Bass弹奏风格,主人公初到东京时的窘迫生活由此一览无余。此外还有更为玩票和随意的《Trouble Maker》,旋律本身和“有气无力”的演奏充满了生命的自嘲意味。
《蕾》
对于没有看过剧集的听众而言,《蕾》可能很难显出什么特别的地方,但作为主题曲,《蕾》很好地与剧情结合到了一起。这首亦喜亦悲的歌总是恰如其分地出现在雅也与母亲之间,所有的温暖和追悔莫及都能通过歌者从而变得更加难以忘怀。序曲部分和中段都有出现的类似音乐盒的旋律使这首歌带着很强的回忆性质,实力派唱作组合コブクロ(可苦可乐)富有感染力的嗓音,从第一遍主歌的温存,到最后阶段的情感迸发,都叫人十足信服。甚至可以想象小雅推着妈妈行进在樱花盛开的东京街道上,微风荡漾,人来人往,是如此幸福的情景。在不久揭晓的第49届日本唱片大赏上,コブクロ正是凭借这首打动人心的作品摘取了至高荣誉。
《Classic Or Rock》 & 《Tang》
说实在的,我真的想不起《Classic Or Rock》这首歌曾经在剧集里出现过,因为它的音乐风格和电视剧风格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但它同样是专辑中最能展现东京作为国际化都市原本面貌的曲目,也是最能表明作曲者用心的一环。《Classic Or Rock》以激进的小提琴和大提琴组合为开端,丰富的电子鼓点营造出空旷虚无的气场,钢琴作为复线点缀其中,紧接着是贝斯电吉他轮番上阵,最后还要加上噪音失真,实在是叫人大跌眼镜。《Tang》则更像是一首New Age融合Classic的作品,又是大号又是手风琴,钢琴演奏部分甚至颇有“Piano Player”Maksim的风格,末了一段女高音咏叹调更传达出东京(这座亚洲唯一的大都市)的多元化特色。从剧情上来讲,虽然没有正面描述,但这无疑也是主人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抛开故事而言,这两首精彩绝伦的曲目可以直接放入Disco了。女声版的《Motherhood ~Me & My Mon~》悠扬清澈依旧,但相比器乐版更多了某种落寞和伤感的情绪,纤细的歌声久久回荡在东京的深夜,将灯火辉煌的城市映照得更加盛大和寂寥。
限于篇幅,无法介绍得更多。整整二十首风格多变的曲目,即使偶有重复,也在变化中被赋予了全然不同的风情,这样的容量显然早已超越了通常的电视剧OST范畴,也可以由此看出两位作曲家对于作品的用心程度。新晋作曲家泽野弘之与老牌大师河野伸曾在较早的《医龙》中有过合作,因此两人的第二次碰撞更加得心应手、灵感四溅,无论刻画细腻感人抑或实验先锋前卫,都不得不叫人心悦诚服。大概是在一开始便没有拘泥于剧情本身,于是《东京塔》的原声音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跳脱出来,成为都市人们所共有的情感体验。正如主人公雅也说:“每个人,都会在以后的某个时候,体会到或者已经体会到和我一样的感伤。”因为每个人(无论是否远离父母,拼命在哪里奋斗),他们看似独自走过人生之路,可生命中始终会有那么一些牵绊让他们用心去守望。或是身后执着忘我的推动力,促使我们走得更远,也更加接近幸福。
http://tangmenxiaosan.blogbus.com/
影音版见《MOKA视线》第25期
http://www.moka.cn/public/magazine/detail/164/2241/index.jsp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奎斯Chri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