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生祥——从座谈会回来
(发现小组讨论不算乐评,只好再发一遍。)
去座谈会了。虽然今天挤不上地铁,出了地铁又找不到公车,导致迟到了四十分钟,遗憾地没有看到美浓的关于反水库和现在生活的两个短纪录片。但是还是很开心。座谈会持续到六点。越来越喜欢生祥了。没有失望,这是一个认真生活和思考、认真体会别人的生活的人。
想买没有听过的《临暗》,但是卖完了。大家要是知道下载地址,别忘了告诉我。买了《种树》。生祥和我说了话,握了手。他笑起来很亲切。回家的公车上,我眼前浮现他帮母亲养猪,太太种有机米的温情生活。正如生祥所说,生活对于他来说,是比社会运动更大的东西。我想,这才是从《我等就来唱山歌》到《种树》的真正原因。生祥的歌打动我,是因为我觉得他的想法和表达对我来说很近,很近。
生祥说《菊花夜行军》中阿城的故事,是他、永丰和他们周围的人的故事。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历与阿城一样的生命体验。诸如传统与现代、城市与农村的碰撞并非只是理论问题,而是切身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生命当中的。反水库对于美浓地区,对于生祥,不过是一个使矛盾和情绪集中爆发的契机而已。生祥说,那是他去参加社会运动,去和政府协商,去挨家挨户做民意,没有多想的,这就是发生在他生活中的事情。大家似乎总是有个误解,总认为交工是搞社会运动起来的,生祥就是一个社会运动的领导者,是个搞社会运动的。很多人对这方面提问,而且大家似乎都最喜欢《菊花夜行军》,都惋惜交工的解散,而对06 年生祥的个人专辑《种树》,有人认为生祥是在转向更专业的音乐路线,有的认为生祥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在打量周围的人。这都是我不能同意的。《我等就来唱山歌》和《菊花夜行军》很棒,一方面是因为他直接是对现实的反抗,另一方面他那中国传统乐器与现代民谣、客家方言的完美结合。无论搞音乐的还是学者都认为这是思考:反抗+使传统鲜活。对于他们来说,《种树》诸多的生活场景相对缺少激情、缺少活力,生祥已经开始回退到自己的世界中去。因此他们会问,生祥回到了家乡美浓,歌颂美浓,但美浓有好山好水,但我的家乡就是城市,我的家乡只有工业,我应该回到哪里去呢。我想,生祥是比这些人更加平和更加认真思考生活和去生活的人。他的表达方式是音乐,当反水库事件出现时,他便用音乐去唱那时村里人的反抗。水库事件过后,他进而反应WTO冲击下的农村的生活,农民在进城又返乡过程中的困惑。虽然生祥的歌并不喧嚣,也总是充满谐谑与调侃。但是这些毕竟只是反抗。对于生活来说,更重要的是在面对无法逃避无法反抗的东西,如何接受下来并去一点一点地重新获得好的生活,同时又不至于失去自己的根。对于生祥来说,这个根就是乡土。生祥的话总是朴实得让人感动,他说《种树》他就是想传达一点以前专辑里没有的希望的东西。在《种树》里生祥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反应他所认为的好生活,当然也会有些许愤懑与悲凉,但是更多的是一种其乐融融、乡里乡亲的温情。的确像生祥说的,当密度很大的社会反抗运动结束之后,他发现,去讲述生活对他来说是更加困难的,例如他自己关于死亡的思考,还有对农村分家产的思考,等等。我觉得生祥尤其难得和尤其打动我的地方,也就在这里。反抗与抱怨虽然容易激起人的激情与共鸣,但它们毕竟只是生活的一个很小很小的部分,停留在这里的生活是没有希望、也是没法儿过的,更大更重要的还是那些看似平淡甚至无聊的日常生活中细小的一切。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的问题也不是靠去找一个现成答案,而是靠去实打实地生活才能最终解决的。如果生祥的音乐只有《我等就来唱山歌》和《菊花夜行军》,那么我只会被他的音乐所打动,或许如同很多打动过我的人和事一样,终究也成了过眼云烟;然而当他有了《种树》,打动我的就不再只是他的音乐,而是他的整个人和整个生活了。因此,今天我也才会敢在知道“林生祥”这个名字不足半月(外加一向被打击为表达不清)的情况下,鼓起勇气谈了一点自己的想法(以上是个总结)。我觉得生祥离我很近。
期待着生祥的新专辑。他说两年差不多要出新专辑了。嘻嘻。当然,期待着下一次的会面:)
去座谈会了。虽然今天挤不上地铁,出了地铁又找不到公车,导致迟到了四十分钟,遗憾地没有看到美浓的关于反水库和现在生活的两个短纪录片。但是还是很开心。座谈会持续到六点。越来越喜欢生祥了。没有失望,这是一个认真生活和思考、认真体会别人的生活的人。
想买没有听过的《临暗》,但是卖完了。大家要是知道下载地址,别忘了告诉我。买了《种树》。生祥和我说了话,握了手。他笑起来很亲切。回家的公车上,我眼前浮现他帮母亲养猪,太太种有机米的温情生活。正如生祥所说,生活对于他来说,是比社会运动更大的东西。我想,这才是从《我等就来唱山歌》到《种树》的真正原因。生祥的歌打动我,是因为我觉得他的想法和表达对我来说很近,很近。
生祥说《菊花夜行军》中阿城的故事,是他、永丰和他们周围的人的故事。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历与阿城一样的生命体验。诸如传统与现代、城市与农村的碰撞并非只是理论问题,而是切身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生命当中的。反水库对于美浓地区,对于生祥,不过是一个使矛盾和情绪集中爆发的契机而已。生祥说,那是他去参加社会运动,去和政府协商,去挨家挨户做民意,没有多想的,这就是发生在他生活中的事情。大家似乎总是有个误解,总认为交工是搞社会运动起来的,生祥就是一个社会运动的领导者,是个搞社会运动的。很多人对这方面提问,而且大家似乎都最喜欢《菊花夜行军》,都惋惜交工的解散,而对06 年生祥的个人专辑《种树》,有人认为生祥是在转向更专业的音乐路线,有的认为生祥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在打量周围的人。这都是我不能同意的。《我等就来唱山歌》和《菊花夜行军》很棒,一方面是因为他直接是对现实的反抗,另一方面他那中国传统乐器与现代民谣、客家方言的完美结合。无论搞音乐的还是学者都认为这是思考:反抗+使传统鲜活。对于他们来说,《种树》诸多的生活场景相对缺少激情、缺少活力,生祥已经开始回退到自己的世界中去。因此他们会问,生祥回到了家乡美浓,歌颂美浓,但美浓有好山好水,但我的家乡就是城市,我的家乡只有工业,我应该回到哪里去呢。我想,生祥是比这些人更加平和更加认真思考生活和去生活的人。他的表达方式是音乐,当反水库事件出现时,他便用音乐去唱那时村里人的反抗。水库事件过后,他进而反应WTO冲击下的农村的生活,农民在进城又返乡过程中的困惑。虽然生祥的歌并不喧嚣,也总是充满谐谑与调侃。但是这些毕竟只是反抗。对于生活来说,更重要的是在面对无法逃避无法反抗的东西,如何接受下来并去一点一点地重新获得好的生活,同时又不至于失去自己的根。对于生祥来说,这个根就是乡土。生祥的话总是朴实得让人感动,他说《种树》他就是想传达一点以前专辑里没有的希望的东西。在《种树》里生祥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反应他所认为的好生活,当然也会有些许愤懑与悲凉,但是更多的是一种其乐融融、乡里乡亲的温情。的确像生祥说的,当密度很大的社会反抗运动结束之后,他发现,去讲述生活对他来说是更加困难的,例如他自己关于死亡的思考,还有对农村分家产的思考,等等。我觉得生祥尤其难得和尤其打动我的地方,也就在这里。反抗与抱怨虽然容易激起人的激情与共鸣,但它们毕竟只是生活的一个很小很小的部分,停留在这里的生活是没有希望、也是没法儿过的,更大更重要的还是那些看似平淡甚至无聊的日常生活中细小的一切。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的问题也不是靠去找一个现成答案,而是靠去实打实地生活才能最终解决的。如果生祥的音乐只有《我等就来唱山歌》和《菊花夜行军》,那么我只会被他的音乐所打动,或许如同很多打动过我的人和事一样,终究也成了过眼云烟;然而当他有了《种树》,打动我的就不再只是他的音乐,而是他的整个人和整个生活了。因此,今天我也才会敢在知道“林生祥”这个名字不足半月(外加一向被打击为表达不清)的情况下,鼓起勇气谈了一点自己的想法(以上是个总结)。我觉得生祥离我很近。
期待着生祥的新专辑。他说两年差不多要出新专辑了。嘻嘻。当然,期待着下一次的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