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耽美”陪伴的这一年——一个总结和告别贴

大约一个多月前就准备写一篇关于自己过去这一年的“耽美历程”,一是想以此记录或纪念一下过去一年沉溺或逃避于此的时光,二是想做一个总结和告别,因为任何人、任何事物总会存在“过犹不及”的弊端,“耽美”与我而言同样如此,如果说一开始,它带给我的是消沉低落时的一丝温暖与慰藉,甚至是逃避,但时过境迁,一旦变质为上瘾和沉溺,就会逐渐消磨掉最初的那份美好了。所以,有些东西还是把它们留在最美好的记忆里吧。
首先,先说一下我所说的“耽美”同时包括了耽美小说和广播剧,而且比较起来,听过的广播剧比小说还要多一些,而且广播剧听多了真的有发展成声控的危险(哈哈)。然后,之所以选择写在《将进酒》广播剧的条目下,除了我对它的喜欢之外,还有这也是我唯一一次去线下漫展看过配音主役的一部广播剧,在去年的上海国庆,见到真人追星成功的当时的我真的异常开心。
其次,主体部分其实没有想到什么特别的主题划分,就按照我自己看耽美小说的时间线索大致记一个流水账吧。
其实现在的我回顾这段历程有时会觉得不可思议,像我这么一个至今从未看过言情小说的人,竟然最后会沉迷于耽美小说。最早接触应该是在大二,至今还有着清晰印象的是当时期末考试结束,一个人在图书馆刷微博,被《镇魂》的预告片吸引,后来追剧并看了小说,这应该是看的第一本耽美小说,不过剧拍得真的一言难尽。
下面就按作者简要地总结一下自己看过和听过的小说,其实现在让我回想或者具体描述自己的读后感并不容易,很多地方没有那么深的印象,所以就只是记录一些最简单和直观的感触。
1.Priest:看过她的三本都很喜欢《镇魂》《默读》和《杀破狼》,其中后两本最喜欢。就我看过和感受来说,Priest的每本小说里边都绝不只是单纯的描写两个主人公之间的感情线,而总会包含着更宏大和更深层的主题,比如社会犯罪、原生家庭、家国情怀等等,这也是我最佩服的一个地方。当然其中对主要角色的塑造也是成功的,最喜欢的是《杀破狼》里面的顾昀,就像书里描写的那样“那地痞流氓的皮肉下、杀伐决断的铁血中,泡的是一把潇潇而立的君子骨”。顾子熹在我心目中简直就是完美到不能再完美的原耽小说形象(迷妹口吻哈哈),其实严格比较说来,每个作者所塑造的不同形象之间总会有很多相似之处,就拿这三本书里的三组CP而言,在人物的性格上是存在很多相似之处的。但我个人比较偏爱的可能都是表面上大大咧咧、阳光开朗的那一类,比如赵云澜、骆闻舟还有顾昀。
摘几段自己很喜欢的原文:
“一个人有时候是很难挣脱自己的血统和成长环境的。观念、习惯、性格、气质、道德水平、文化修养……这些可以后天改变的东西,就像是植物的枝叶,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把你自己往任何方向修剪,但是更深层次、更本质的东西却很难改变,就是在你对这个世界还没有什么概念时,最早从成长环境里接触过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会沉淀在你的潜意识里,你心里每一个通过母语获得的抽象概念里,都藏着那些东西的蛛丝马迹,你自己都意识不到,但它会笼罩你的一生。”——《默读》(我自己的经历让我每次读这段话时都会产生类似于感同身受的情绪)
“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倘若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当万死以赴。”
“我想有一天国家昌明,百姓人人有事可做,四海安定,我的将军不必死守边关,想像奉函公一直抗争的那样,解开皇权与紫流金之间的死结,想让那些地上跑的火机都在田间地头,天上飞的长鸢中坐满了拖家带口回老家探亲的寻常旅人……每个人都可以有尊严地活。”
“心有一隅,房子大的烦恼就只能挤在一隅中,心有四方天地,山大的烦恼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杀破狼》(这本书里的家国情怀写得很好,相比之下,伪父子的情感线对我来说也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2.巫哲:《一个钢镚儿》《有种你再撞一下》和《格格不入》
其实巫哲的作品我听得多看得少,只是会选一些自己很喜欢的片段去翻一下小说的描写,但她的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写作风格,看过很多人吐槽她的小说到最后都像流水账,但在我的观感里,虽然有很多关于平淡日常的描述,我却总会被这些细节打动,或是感动、或是感同身受。有人也会调侃巫哲笔下的主人公都很穷,确实很多书中描写的都是最底层的人生百态,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钢镚儿》里对初一家庭环境的描写。我们很多时候说从一本小说的人物中体会到感同身受,并非是说自己跟主人公的境况或遭遇完全相同,而是我们总能从中找到自己过去经历的影子,并因此而深受触动,初一的部分经历对我来说就是如此。
3.杂
从类型上说的话,感觉我真的是在一年之中几乎看遍了耽美小说的所有种类,虽然接受度确实越来越高,比如一开始无法接受骨科,但后来觉得既然是小说就也还行,但还是有些极其夸张和重口味的设定实在是无法接受,就不举例了,害怕这篇文到时候也发不出来。然后还接触了一些从未听说过的设定,比如ABO、生子这类的题材。
然后,再举几个喜欢的剧,可能只是其中的某个点吸引我,就会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关于耽改剧,首先说一下个人立场,我是一个及其反对耽改剧的耽美书迷,以至于前段时间听到《默读》要影视化的消息真的异常反感,一是从主观上觉得没有演员符合我心目中对费渡和骆闻舟的印象,二是既然拍不出情感线,就也不要非得改成什么知音或者社会主义兄弟情。虽然我至今看过的耽改剧只有两部半,《镇魂》《魔道祖师》是两部,《上瘾》还没看到一半,但好像这个并不能归到耽改里边,毕竟已经还原到还没演完就被禁播的程度了。
但还是要说一下,虽然过去一年关于《魔道祖师》演员的很多争议层出不穷,但我觉得这已经是至今耽改剧里边拍得很好的一部了,虽然也是改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落俗桥段,但抛开感情线不谈,墨香铜臭写得这部小说里边对人性这一主题的描写和刻画是很深刻的,包括其中人物的复杂度和多面性都是可圈可点的地方。
关于那些甜甜的小说,其实跟其它类型或题材的小说一样,小说的质量和水平必定参差不齐,看的和听的最多的还是那些虽然剧情和主题上没有那么深刻宏大,但又超级甜宠的文,好吧,生活本来就够悲惨了,看点无脑甜宠文起码能获得短暂的麻痹快乐吧(嘻嘻)。
《你的距离》可能是我看过最浪漫的一部,虽然说“山海可平,岁月亦可平”,但现实里还是接受不了这么大的年龄差,但书里的描写真的太美了,其中两人在墓地的一个场景,柏昌意说的一句话“如果我明天就死去,我的墓志铭也可以这样写——他拥有三十六年峥嵘岁月,和一位名叫庭霜的年轻爱人。”我当时真的考虑过我自己将来的墓志铭会写什么,不过按我现在的想法,将来我的骨灰将会洒向大海,估计都没有留下墓志铭的机会。
前段时间沉迷于《我只喜欢你的人设》和《我喜欢你的信息素》,原因就是真的太甜了,而且作者的文笔也很好,周自珩和路星辞真的太温柔了(传说中的文盲追剧,就只会啊啊啊,哈哈)
关于广播剧,就以最喜欢的《将进酒》为例说一下自己听剧的感受,《将进酒》和《杀破狼》是我听剧里边的并列第一名,无论是从配音演员对人物的演绎、对原著的还原度还是整部剧的后期、插曲都太完美了,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偏爱古风向的人简直太满意了。再有就是很佩服这本小说写得权谋向的情节,很多地方确实看一遍还看不太明白,同时策舟的完美爱情就不再赘述。
最后,总结这一年的得失与感悟,如果要说感谢或是积极方面的话,最重要的应该就是这些美好的耽美小说和广播剧陪伴我渡过了人生至今为止最消沉、悲观和低落的一年吧。虽然自己一直很清楚地知道,在那样一种不正常的生活状态中,这种沉迷更大程度上应该归结为对现实的逃避,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会遇到一段无法自己走出来的怪圈或是状态。最严重的一段时间很多次下决心去找心理老师寻求帮助,但最终还是靠经历时间自己渐渐走出来,可能现在甚至以后的我再回忆这段时光,会觉得是不是太矫情或是怎么样,但也是自己实实在在的经历,怎么也至于会后悔或遗憾,对我来说,凡是经历过的都会是宝贵的过去,无论好坏。再说,现在既然能写出这些话,也是因为这学期以来真的不再像去年那么抑郁和消极了,开始慢慢让一个人的生活更开心和多彩一些。
最后的最后,再说回小说,其实一路看下来真正好的耽美小说并不多,后来看了很多也只是很单线条地描述一些感情线,甚至是一些很俗套的情节,然后一开始还觉得很不屑,就觉得怎么能写得这么没水平。直到我自己想写一个故事、一本小说的时候,才真正意识到其中的难度,先不用说怎么升华主题使之不仅仅停留在情爱,就是构思怎么塑造好两个主要的人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梦想总是要有的,毕竟还年轻,怎么也要在有生之年写一部自己的小说,或许以自己的经历为背景,因为觉得能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变得有血有肉且能动人心弦是一件充满成就感和满足感的事情。
2021年5月6日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