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摇滚漫谈】柳在夏--抒情曲的神话
韩国百大名盘第2位:
歌手:柳在夏(유재하)
专辑:1辑 《사랑하기 때문에》(因为我爱你)
出版年份:1987
个人评价:三星
一直不太明白,韩国人对柳在夏的偏爱,因为在我听来,柳在夏的1辑就是一张优美而悦耳的流行音乐情歌专辑,只不过和一般的由公司包装的歌手的区别是,这里面的歌曲,都是柳在夏自己的创作。即便有所谓的“早逝的天才”之类的光环加持,也很难理解柳在夏为何能排到如此之高的名次。
也许我们还得从柳在夏的人生来寻找答案。
柳在夏的人生简单而传奇,出生在富裕家庭,自幼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中学阶段自学了吉他,并开始尝试创作歌曲。大学就读于汉阳大学作曲系,大二就开始担任赵容弼乐队的键盘手,创作的歌曲《因为我爱你》被赵容弼慧眼识珠的收录在自己的7辑中。因为学校的规定,学生不允许在外兼职,柳在夏退出了赵容弼的乐队。毕业后,柳在夏开始在春夏秋冬乐队客串键盘手,春夏秋冬本来一直就是金贤植的制作班底,因此,柳在夏也参与了金贤植的3辑制作。
作曲系毕业的柳在夏,不仅作曲一流,且文字功力也很强,写出的歌词极富感染力。除此之外,他还擅长编曲和制作,精通键盘、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吉他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显然,在和金贤植的合作中,他并不尽兴,觉得自己的才能并未全部发挥出来。于是,他萌生了制作个人专辑的想法。
1986年冬天,柳在夏找到合作过的制作人赵伟任,并提交了一张专辑的小样,这便是《因为我爱你》的雏形。在这张小样中,柳在夏不仅包办了词曲创作,还提前把编曲的思路和想法都完美的呈现了出来。
经过两个月的录音和制作,最终,柳在夏的个人第一张专辑《因为我爱你》,于1987年上半年面世。可惜的是,专辑面世半年的时间里,虽然获得了一些专业人士的认可,但销量惨淡,几乎无人问津。
1987年,对韩国人来说,是一个风起云涌又动荡不安的年份,也是全斗焕政权在位的最后一年。关于这一年的历史,可以参阅几部韩国电影,比如张俊焕导演的《1988-1》,再比如奉俊昊导演的《杀人回忆》,再比如李沧东导演的《薄荷糖》。在这样动荡的大背景下,更受欢迎的显然是野菊花的《行进》或者宋昌植的《捕鲸》这类带有政治意味的歌曲,但柳在夏的个人专辑却似乎和现实没有半点联系。整张专辑全部根据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就,描写的是他与就读于首尔大学音乐学院的女友之间的相遇、相恋的日常,几乎就是一本私人的恋爱日记。比如那首著名的《忧郁的信》,就来自他第一次收到女友回信的经历。因为柳在夏对女友一见钟情,却苦苦求爱两年才等到女友的回应,其间的酸楚,一言难尽。而女友的回信,则充满对柳在夏的同情和对未来的忧虑,似乎已经预见到了这份爱情的坎坷。可以说,整张专辑溢满了忧伤的味道,这忧伤,来自柳在夏随意又慵懒的嗓音,也来自精心编配的音乐营造出的氛围,而唯一的一首演奏曲《Minuet》,集中展示出柳在夏古典音乐的修养和作曲专业的功底。
我们之所以讨厌唱片公司模式化包装的歌手和音乐,是因为那种音乐是专为取悦听众而精心制造出来的,我们听不到其中的表达。而柳在夏唱的虽然也是情歌,但这是他把自身的经历提炼而成的真诚的表达,对他来说,爱情带给他的喜怒哀乐,就是他当时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1987年11月1日,柳在夏在与友人外出时,因友人酒醉导致车祸,坐在副驾的柳在夏不幸逝世。柳在夏死后,他的音乐仿佛才被世人记起,不断被人提及,专辑不断再版,他的歌曲不断被人翻唱,被诸多影视作品收录,他的唯一一张专辑,被捧上了神坛。
关于翻唱与引用,我仍试举几例。其一,还是《请回答1988》,这部韩剧几乎就是一部韩国流行音乐史,除了第一位的野菊花,柳在夏的作品,剧中至少收录了三首以上,包括《忧郁的信》《在我的怀里》《我们的爱情》。其二,奉俊昊的《杀人回忆》,故事发生的背景就是1987年,连环杀手每次犯案前,在电台点播的歌曲就是《忧郁的信》。其三,2018年,金润雅参与JTBC的旅游音乐类综艺《Begin Again 2》,在一条幽暗的欧洲传统小巷里,在灰暗的路灯照耀下,在李善圭的一把吉他撩拨下,慵懒的翻唱了这首《忧郁的信》,听得我仿佛丢了魂。
写了这么多,柳在夏为何如此受欢迎,为何能排到如此高的名次,我还是不明白。在当下的世界里,其实谁也不能代表谁,更不能代表某个群体,我对柳在夏的感受,只是我个人的体验,和韩国听众毫无关系,和评选百大名盘的评委更是毫无关系。至于柳在夏为何受欢迎这类蠢问题,其实根本没有被提出的必要。我只要记住在我的音乐世界里,即便是柳在夏这么真诚的把情感坦陈在我面前,即便是我卖力的去拆解他音乐的细节,我也毫无连接和感动,因为,这实在不是我喜欢和欣赏的音乐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