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逝的巴基斯坦苏非音乐大师

4月17日逛北京的新桥市集,从纪录片导演丛峰那里买到1997年美国Triloka唱片为巴基斯坦著名苏非Qawwali音乐大师Ustad Badar Ali Khan发行的专辑《Lost in Qawwali》。

Ustad Badar Ali Khan1960年出生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一个旁遮普语Qawwali音乐世家,他的祖父、父亲和堂哥都是早已成名的Qawwali音乐家。Badar15岁开始成为了职业Qawwali音乐人,80年代后开始为宝莱坞和巴基斯坦电影创作Qawwali音乐,名声越来越大。除了表演传统音乐外,他也创作了一些适用于现代流行乐的Qawwali音乐,对推广Qawwali音乐做出了很大贡献。2007年Badar因心脏病在拉合尔不幸去世,年仅47岁。 相传在13世纪末,印度苏非大师阿米尔·库斯鲁(Amir Khusro,1253-1325)融合了波斯、印度、突厥和阿拉伯音乐创造了印度本土的苏非音乐Qawwali。库斯鲁在南亚穆斯林心目中拥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乌尔都文学之父”、“印度苏非音乐之父”。 “Qawwali”一词来自阿拉伯语的“Qaul”,意思是“(先知的)发言”。在莫卧儿王朝时期,Qawwali主要使用波斯语演唱,但随着Qawwali在南亚各地的传播,也开始使用乌尔都语、印地语、孟加拉语和旁遮普语等多种语言演唱。Qawwali流行于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和信德地区,印度的德里和海德拉巴地区,孟加拉的达卡、吉大港和锡尔赫特等穆斯林聚居区。各地的演唱方式受到本地传统音乐的影响,各具特色。 我在德里参观的库斯鲁之墓,还在附近听了Qawwali演出。


通常一次Qawwali演出由8到9人组成,包括1名主唱,1到2名副主唱,1到2名风琴手(也可以由主唱及副主唱演奏),1到两名鼓手,一般是Tabla和Dholak两种鼓,另外还有4到5名和声,同时用手打节拍。演出时大家盘腿坐在地上,主唱、副主唱和风亲手坐在前面,鼓手和和声坐在后面。 Qawwalis的主题是爱、奉献和渴望,按照内容可以分为7种: 第一种叫做“hamd”,是阿拉伯语中“赞美”的意思,是一首赞美真主的歌,通常是Qawwali的开始。 第二种叫做“na`at”,是阿拉伯语中“形容”的意思,是一首赞美先知穆罕默德的歌,通常是Qawwali的第二首歌。 第三种叫做“manqabat”,是阿拉伯语中“品德”的意思,是赞美伊玛目阿里或其中一个苏非圣人的歌,通常是Qawwali的第三首。 第四种叫做“ marsiya ”,是阿拉伯语中“挽歌”的意思,讲述的是680年伊玛目阿里之子伊玛目侯赛因和家人在卡尔巴拉之战中全部殉难的故事,这种歌只在什叶派仪式上演唱。 第五种叫做“ghazal ”,是阿拉伯语中“情歌”的意思,这是一种表面上十分世俗化的歌曲, 通常会歌唱饮酒的乐趣和与爱人分离的痛苦。ghazal在南亚本身是一种独立的音乐类型,通常并没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但是在苏非仪式的Qawwali语境下,这种世俗的隐喻被用来表达对灵魂与神圣结合的渴望,以及对神圣的热爱。在描写醉酒的歌曲中,“酒”代表“神圣的知识”,“酒杯”(saaqi)是真主或精神的向导,“小酒馆”被认为是灵魂存在的精神背景,“喝醉”代表获得了神圣的知识,或充满了热爱真主的喜悦。在描写对爱人渴望的歌曲中,实际上歌唱的是灵魂与真主分离的痛苦,以及对团聚的渴望。 第六种叫做“kafi ”,是旁遮普语、信德语和Seraiki语中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 第七种叫做“munajaat ”,是阿拉伯语中“独白”的意思,歌手用各种形式表达他对真主的感谢,通常用波斯语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