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少年、一半更全能,胡彦斌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作为一个出道二十年,从才华横溢的天才少年,到如今将优秀音乐人形成矩阵,并致力于音乐教育的音乐人,像胡彦斌这样的经历、阅历和资历,通常意义上会如何呈现新作?至少从常理上来讲,应该变得成熟但也世故,精于技术却难免失之于热情。这,或许也是成长的某种代价。
但是胡彦斌并没有,虽然近几年,胡校长很多时候因为致力于音乐教育,使得推出作品的数量并不多,但即使如此,像《枪火Show》、《我敢》、《燃》、《决不回头》和《争霸》等等作品,单听名字就可以让人感受到热血、硝烟,以及不服。
这一次的新作《半生出走》同样如此,一句“半生出走,初心依旧”,言简意赅却又铿锵有力。另一句“执着逆流,游过平庸,和岁月成了对手”,有态度、有经历,还有充满现实撞击意义的诗意。
是的,“和岁月成了对手”真的让整首作品,有了很高的立意与人文境界。很多人面对岁月这样的题材,总是将它写成无奈、遗憾与感叹。但胡彦斌的这首《半生出走》,却将人生与岁月,置于一个对等的关系,他们成了对手,他们其实也在不断的较量中,成为了生死相交的老友。这是一个生动的画面,也可以成为一种人生的指引。

而胡彦斌在《半生出走》这首歌曲里的演绎,最难得的就是可以听见两种情绪的交错。一种是和他年龄匹配的成熟,尤其是副歌部分略带沙哑的唱腔,雕刻着成熟,也铺展着阅历,也一种成熟男人才有的魅力,也是用风雨挫折换来的领悟。
但胡彦斌最为难得的是,他在《半生出走》的副歌部分,竟然能完全呈现出一种少年才有的少年感,那种率真、赤诚、热血,以及头破血流依然不服的斗志,就像是一个刚出道少年的模样,也和刚出道时的胡彦斌一模一样。

既有风霜雪雨后的领悟与成熟,又有着满怀初心的少年感,这也让胡彦斌的这首《半生出走》,有一种很难在别的作品中听到的看似分裂、矛盾,但又在充满挣扎和冲撞中,更生动、更充满活力的赤子之心。
这是胡彦斌的歌,也是我们的歌,是胡彦斌替我们发声的歌。
《半生出走》的魅力,就在于让我们这些经常处于崩溃边缘的当代年轻人,在伤心绝望时,会将你从悬崖边上拉。并在我们已经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之间,又狠狠往往你背后推上一把,甚至踢你一脚,让你能够像少年那样依然可以迎着光前行、甚至逆行,怀揣着理想乘风破浪、无所畏惧。

可以说《半生出走》是一首励志歌,只是这首励志歌不仅可以共情、可以治愈,更可以为你带来助力。
作为一个从出道开始,一直强调音乐属性的音乐人,胡彦斌的这首《半生出走》,在音乐上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作品的填词,包括胡彦斌在内多达四人,作品的作曲部分,包括胡彦斌在内也有总共五人。

这并不是华语乐坛的常规做法,却是目前国际流行乐主流的做法。这种集体化的创作,实际上就是通过不同音乐人,在文字和音乐上提供各自新颖的动机,最终通过互动、互补的方式,完成一次博采众长的融合创作,让作品无论是文字还是旋律部分,始终保持着一种高位的精彩与精致。
比起个人创作难免会有的起落,这种融创作品也可以做到音乐表达的更丰富、饱满和立体,说的更通俗一点,可以做到全程无尿点。实际上,为什么电影剧本很少有人独立创作完成,都是靠团队共同创作,其实就是类似的道理。也正是因为彼此的共创,能够让作品形成环环相扣的严谨,甚至是精密。
这确实是和胡彦斌成立“牛班NEWBAND”之后,更为宏观的音乐格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格局大,作品格局也就大,音乐性自然就更为突出,甚至破格。
除了音乐本身,胡彦斌在《半生出走》里的演唱,也是可圈可点。整首歌曲的前三分之二,几乎都是以一种很克制和节制的方式演绎,而尾声部分突然的释放,又让作品的情绪有了一个很具穿透力的出口,让初心形成Power,让少年声情俱放。

尤其是“蓦然回首”那一句里超高音却恰到好处的收放,更是平衡了音乐的激情与成熟,让作品在听觉上形成回响,而回响则渐渐形成回味,绕梁不绝又意犹未尽。
从一定程度上,现在的胡彦斌也是全能唱作人里,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高度,或者说是很多唱作人某种未来方向。全能唱作,既包括了演唱和创作的基本功,以及在这个基础上的个人风格与特点,还包括对于音乐制作层面的把控,以及通过音乐人的矩阵,形成真正的音乐聚力。
就像胡彦斌在《半生出走》里所做的那样,他是歌手,也是作者,他是制作人,也是整首作品的Leader和指挥,或者说是音乐班底的班长,从而让音乐因为聚光变得更为闪亮。

听完《半生出走》,有一句话还是不得不说,胡彦斌的上一张专辑,已经是2018年的《入目三分》,我并没有催他,但也觉得他真的应该考虑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