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Nenia C’alladhan中的女声——Constance (Cuirina)
寻找Nenia C’alladhan中的女声——Constance (Cuirina)
一
Sopor Aeternus实在是太著名了,边哭边唱的声音,惨白的身体,我不需要介绍了。但是说实在的,我并不多么喜欢那种阴森的死亡腔调,平时也很少听他的专辑。但Nenia C’alladhan却是个例外。
VC上的介绍说这是张“新古典民谣”,Last.fm上说它是medieval-folk(中世纪民谣)。我倾向于后者,这张专辑几乎每一首歌都在讲故事,大致是些德国忧伤的古老传说。Sopor 官网上有英文的歌词大意。
Sopor在这张碟里没有用他那种典型的唱腔,但这是次要的——那个清逸而伤戚的女声竟让我无比感动,尤其是Original版本的Sternblumennacht。这首歌也是这张碟中唯一一首能在千千静听上搜到歌词的,我查了一下百度,似乎不少中国人都喜欢这首歌。
但是,这个女声是谁?她自己有什么专辑?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
VC上说是“Sopor aeternus灵魂人物Anna Varney与女歌手Constance组成的新古典民谣组合。”
这个Constance又是谁?VC上就查不到任何信息了。
Last.fm上倒有不少信息。给Constance加了个括号:Cuirina。幸好其页面的吼吼箱(Shout Box)里有人留言,给出了Cuirina的主页。我又在Google上搜到了Sopor的论坛里一篇04年的帖子,这样,差不多能拼凑起这个无名女歌手的一些信息了。
二
她名叫Constanze Fröhling,又叫Cuirina。官方发表的专辑只有这张Nenia C’alladhan。她说“Nenia C’alladhan ……ist nicht wirklich vergleichbar mit meiner Musik da zum grossen Teil mit männlicher Stimmbesetzung und Orchesteruntermalung gearbeitet wurde。”我不大懂。她的主页(Projecte页面里面)上还有一篇Gothic world上的访谈。我也还完全不懂。
Sopo的论坛里有人问起她现在的情形。但是她最近没有消息。2002年她似乎有一张叫《Yori Lucenari –Nachtflug》的专辑,收了她90年代的作品。但是只有100张限量版,在Web上和Soulseek(可能是外国的Verycd)上找不到任何CD或mp3的信息。(那个发帖子的还说,虽然如此,他还在锲而不舍地寻找)
Cuirina的主页上有她自己的歌(Lieder),提供MP3下载。其中有不少小括号:WoW、DAoC、Lotro,颇令人疑惑。原来这是些带中世纪风格的奇幻网游(魔兽世界、Dark Age of Camelot、Lord of the Ring online)。其中有首Feorl der Barde还做成了一个Video,就是用的DAoC的画面,那是个很老的游戏了,3D画面还很拙劣,歌词不懂,大致讲的是一个叫Feorl的游吟诗人在征战年代伤感的爱情故事。
Last.fm也称Cuirina是一个bard(德语是Barde,也即Minstrel)——中世纪凯尔特民族的游吟诗人。她的歌伤感而幻美,让人们在音乐中游历梦幻的国度。吼吼箱里的那人说“Wunderschöne, oft traurige Balladen inspiriert von diversen Rollenspielen - das ist Cuirina!”(Beautiful, often sad ballads inspires from various role-playing(?) - this is Cuirina!)
Cuirina就这样钟情于中世纪的英雄与爱情,歌词往往很长,似乎回响着从荷马留传而来的叙事传统,单纯的吉他萦绕着久远的传说,声音邈远而温暖,仿佛幽然闪过的神秘月影……
她的主页上还有一篇传记(Biographie),一篇讲述她减肥的奇迹,一篇“We are Family”都很长,自己的德语还差得远……
这差不多是能找到的全部信息了,我费了好大的劲,用字典和在线翻译忙来忙去,终于因为德语只学了一学期的缘故,不能给出太多的信息。
三
寻找这神秘女声到深夜,我竟久久不能入睡……
接触Nenia C’alladhan是一年以前的事情了。当时是在回家的火车上,窗外是北方无雪的寒意,黄土高原破碎的沟壑和天空。那是我第一次听Sopor Aeternus,边哭边唱的声音。《Dead lover….》听得我昏昏欲睡。当我从旅途颠簸的夜晚中醒来,车窗外还是北方无风的地平线。我换了一张《Nenia C’alladhan》来听,却被那个神秘女声吸引住了,轻灵而稳重,有森林一样的忧伤,又有童话般的慰抚。直到《Sternblumennacht》幽寂的调子在心底流淌,那忧伤而安逸的主题不停地回旋,我望着窗外忽闪而过的大地与时间,竟然有种莫名的感动。我凭直觉和乐感想到了Minstrel这个古老的职业,一个近乎被遗忘的梦幻……
琴弦,森林,小径,村庄,田园,仙女,远古英雄的旅程……这是欧洲中世纪游吟诗人的田园牧歌的传统,他们的歌声中有希腊式的风暴和永无岛式的宁静,平原丘陵的风声是抒情的长笛,破晓的歌声中包裹着骑士的典雅爱情,沉睡的星火坠入长夜的思念。梦中的兰花、夜的颂歌,国王城堡的通话,中世纪浪漫的理想滑动在琴弦的颤动里……
游吟诗人的另一传统可以追溯到荷马的《伊里亚特》,即英雄史诗,他们歌唱英雄、战争、荣誉、鲜血。尤其在北欧的维京人那里,这种传统发展得更加宏伟。如今在歌特、金属届有不少号称Symphonic Metal的乐队,动辄“交响史诗”,用这种雄浑的格调来叙事,比如Avantasia的《Metal Opera》。
在我接触的音乐里,idyll、pastoral的叙事传统仿佛被遗忘了。那些从诗人和歌者口中流出的安逸的故事,我很久没有听到了……在这个Nightwish流行的年代,接触的几个“中世纪”风格的乐队,也都加上了黑暗时代的圣咏和气度,比如Haggard和Estampie。在我听过的贴着medieval标签的音乐中,Blackmore’s Night是唯一一个有纯净静灵的浪漫气息的——但是BN是抒情的,少有流水般明确的叙事。Enya据说是带着凯尔特民族的音乐传统的,可她仍然没有叙事,而且Newage的风格已经失去了器乐的干净。
今天我终于发现了Cuirina——在那吉他干净的叙事中,我拾回了久违的梦,采摘了昨日的花朵……那曼妙的声音里,缥缈的故事时时浸透着忧伤,而幽蓝色的忧伤中,一束温暖的光铺洒在冰冷的湖面,忧伤的传奇在歌声中慢慢融化,森林的积雪披着月光的短笛,渡鸦的叫声消融在天际的霞光中……虽然我现在还看不太懂歌词,但那份感觉已经通过音乐浸润到直觉的最深处。
Cuirina的叙事总少不了忧伤,这是他Gothic的一面;而忧伤的背景确是永远是宁静的田园森林。忧伤的背后,永远有美丽的自然。她的两张照片已经表现得很清晰了:
[图片已失效]
前一张是典型的“哥特”风格,略带惨白的恐怖;而后一张的仙女形象却纯净动人。
“哥特”式的忧伤已经浸泡的我好久,“生存的悲剧性”似乎被我厌倦了。期末的时候读莎士比亚的爱情喜剧,在那些对人性和爱情高贵的颂歌中,我回忆起了Blackmore’s Night的那些情歌……Ghost of a Rose,Way to Mandalay……环绕着文艺复兴的幸福与相思,欢乐与光明,那样简单而单纯歌词,竟让我的心融化了……
而今天,在Cuirina的叙述中,我回到了比文艺复兴更古老的中世纪。无名吟游诗人的脚步和琴声梦幻般走进我的黑夜,在我心里唤起一阵流动的风,把忧伤洒在月下的平原。
中世纪的吟游诗人少有人留下姓名。我们听说过或者读过的英雄传奇,少有知晓作者。他们希望把英雄与故事留住,而不是自己……
Cuirina也是这样的无名歌者。Sopor Aeternus算是顶级大牌了,而与之合作过的Cuirina却默默无闻,竟然连一张自己的官方专辑也没有。然而她的声音如此动听,容貌也楚楚动人。我颇为不解。司马迁悲叹“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在《伯夷列传》中又说“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 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Cuirina的歌确实美妙,那次与Sopor的合作也算是“附青云之士”了,但她仍没能“砥行立名”,“施于后世”。这是一种悲哀吗?
这次我在回家的火车上,遇到下铺一位背着自己油画的旅行者。他大学毕业很多年了,坚持四处旅行,写生,创作。闲谈中,有人客套地说祝他成名。他说,自己不岌岌于成名,最大的愿望无非是画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同时得到别人的承认。我便问他,“得到别人的承认”,不就是某种程度的“成名”吗?大抵艺术创作者,都怀着这样的心态——为自己创作,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当二者不平衡的时候,矛盾就产生了。矛盾反应在作品里,悲剧性就呈现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经过一番寻找,我总为Cuirina的默默无闻而不平。那段仙音的歌声在《Nenia C’alladhan》中是如此令人感动,而歌者的身影却隐遁进枫林般的黑夜……难道历史注定不给吟游诗人们以姓名吗?Cuirina的身影很美,自传中最后的一张照片可以看出她已经步入中年,多了些沉稳和安详。我不知道Cuirina有怎样的世界,有怎样的生活,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的创作……
我只是翻着字典看懂了Sternblumennacht 的两段话,还只能在那种温暖而失落的声音里感受传奇叙事的错落的忧伤,对于回归中世纪吟游诗人的Cuirina,我还说不了什么。我等待自己德语成熟的日子,好好写一写Cuirina,这位萨福的后代,写写她的创作,她的生活,她的减肥,她的歌吟,她的叙事,那中世纪的魂影之梦……
查找的参考资料来源:
http://forum.sopor-aeternus.de/viewtopic.php?t=798
http://forum.sopor-aeternus.de/viewtopic.php?t=399
http://www.last.fm/music/Nenia+C%27alladhan
http://www.last.fm/music/Cuirina
http://www.cuirina.de/
一
Sopor Aeternus实在是太著名了,边哭边唱的声音,惨白的身体,我不需要介绍了。但是说实在的,我并不多么喜欢那种阴森的死亡腔调,平时也很少听他的专辑。但Nenia C’alladhan却是个例外。
VC上的介绍说这是张“新古典民谣”,Last.fm上说它是medieval-folk(中世纪民谣)。我倾向于后者,这张专辑几乎每一首歌都在讲故事,大致是些德国忧伤的古老传说。Sopor 官网上有英文的歌词大意。
Sopor在这张碟里没有用他那种典型的唱腔,但这是次要的——那个清逸而伤戚的女声竟让我无比感动,尤其是Original版本的Sternblumennacht。这首歌也是这张碟中唯一一首能在千千静听上搜到歌词的,我查了一下百度,似乎不少中国人都喜欢这首歌。
但是,这个女声是谁?她自己有什么专辑?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
VC上说是“Sopor aeternus灵魂人物Anna Varney与女歌手Constance组成的新古典民谣组合。”
这个Constance又是谁?VC上就查不到任何信息了。
Last.fm上倒有不少信息。给Constance加了个括号:Cuirina。幸好其页面的吼吼箱(Shout Box)里有人留言,给出了Cuirina的主页。我又在Google上搜到了Sopor的论坛里一篇04年的帖子,这样,差不多能拼凑起这个无名女歌手的一些信息了。
二
她名叫Constanze Fröhling,又叫Cuirina。官方发表的专辑只有这张Nenia C’alladhan。她说“Nenia C’alladhan ……ist nicht wirklich vergleichbar mit meiner Musik da zum grossen Teil mit männlicher Stimmbesetzung und Orchesteruntermalung gearbeitet wurde。”我不大懂。她的主页(Projecte页面里面)上还有一篇Gothic world上的访谈。我也还完全不懂。
Sopo的论坛里有人问起她现在的情形。但是她最近没有消息。2002年她似乎有一张叫《Yori Lucenari –Nachtflug》的专辑,收了她90年代的作品。但是只有100张限量版,在Web上和Soulseek(可能是外国的Verycd)上找不到任何CD或mp3的信息。(那个发帖子的还说,虽然如此,他还在锲而不舍地寻找)
Cuirina的主页上有她自己的歌(Lieder),提供MP3下载。其中有不少小括号:WoW、DAoC、Lotro,颇令人疑惑。原来这是些带中世纪风格的奇幻网游(魔兽世界、Dark Age of Camelot、Lord of the Ring online)。其中有首Feorl der Barde还做成了一个Video,就是用的DAoC的画面,那是个很老的游戏了,3D画面还很拙劣,歌词不懂,大致讲的是一个叫Feorl的游吟诗人在征战年代伤感的爱情故事。
Last.fm也称Cuirina是一个bard(德语是Barde,也即Minstrel)——中世纪凯尔特民族的游吟诗人。她的歌伤感而幻美,让人们在音乐中游历梦幻的国度。吼吼箱里的那人说“Wunderschöne, oft traurige Balladen inspiriert von diversen Rollenspielen - das ist Cuirina!”(Beautiful, often sad ballads inspires from various role-playing(?) - this is Cuirina!)
Cuirina就这样钟情于中世纪的英雄与爱情,歌词往往很长,似乎回响着从荷马留传而来的叙事传统,单纯的吉他萦绕着久远的传说,声音邈远而温暖,仿佛幽然闪过的神秘月影……
她的主页上还有一篇传记(Biographie),一篇讲述她减肥的奇迹,一篇“We are Family”都很长,自己的德语还差得远……
这差不多是能找到的全部信息了,我费了好大的劲,用字典和在线翻译忙来忙去,终于因为德语只学了一学期的缘故,不能给出太多的信息。
三
寻找这神秘女声到深夜,我竟久久不能入睡……
接触Nenia C’alladhan是一年以前的事情了。当时是在回家的火车上,窗外是北方无雪的寒意,黄土高原破碎的沟壑和天空。那是我第一次听Sopor Aeternus,边哭边唱的声音。《Dead lover….》听得我昏昏欲睡。当我从旅途颠簸的夜晚中醒来,车窗外还是北方无风的地平线。我换了一张《Nenia C’alladhan》来听,却被那个神秘女声吸引住了,轻灵而稳重,有森林一样的忧伤,又有童话般的慰抚。直到《Sternblumennacht》幽寂的调子在心底流淌,那忧伤而安逸的主题不停地回旋,我望着窗外忽闪而过的大地与时间,竟然有种莫名的感动。我凭直觉和乐感想到了Minstrel这个古老的职业,一个近乎被遗忘的梦幻……
琴弦,森林,小径,村庄,田园,仙女,远古英雄的旅程……这是欧洲中世纪游吟诗人的田园牧歌的传统,他们的歌声中有希腊式的风暴和永无岛式的宁静,平原丘陵的风声是抒情的长笛,破晓的歌声中包裹着骑士的典雅爱情,沉睡的星火坠入长夜的思念。梦中的兰花、夜的颂歌,国王城堡的通话,中世纪浪漫的理想滑动在琴弦的颤动里……
游吟诗人的另一传统可以追溯到荷马的《伊里亚特》,即英雄史诗,他们歌唱英雄、战争、荣誉、鲜血。尤其在北欧的维京人那里,这种传统发展得更加宏伟。如今在歌特、金属届有不少号称Symphonic Metal的乐队,动辄“交响史诗”,用这种雄浑的格调来叙事,比如Avantasia的《Metal Opera》。
在我接触的音乐里,idyll、pastoral的叙事传统仿佛被遗忘了。那些从诗人和歌者口中流出的安逸的故事,我很久没有听到了……在这个Nightwish流行的年代,接触的几个“中世纪”风格的乐队,也都加上了黑暗时代的圣咏和气度,比如Haggard和Estampie。在我听过的贴着medieval标签的音乐中,Blackmore’s Night是唯一一个有纯净静灵的浪漫气息的——但是BN是抒情的,少有流水般明确的叙事。Enya据说是带着凯尔特民族的音乐传统的,可她仍然没有叙事,而且Newage的风格已经失去了器乐的干净。
今天我终于发现了Cuirina——在那吉他干净的叙事中,我拾回了久违的梦,采摘了昨日的花朵……那曼妙的声音里,缥缈的故事时时浸透着忧伤,而幽蓝色的忧伤中,一束温暖的光铺洒在冰冷的湖面,忧伤的传奇在歌声中慢慢融化,森林的积雪披着月光的短笛,渡鸦的叫声消融在天际的霞光中……虽然我现在还看不太懂歌词,但那份感觉已经通过音乐浸润到直觉的最深处。
Cuirina的叙事总少不了忧伤,这是他Gothic的一面;而忧伤的背景确是永远是宁静的田园森林。忧伤的背后,永远有美丽的自然。她的两张照片已经表现得很清晰了:
[图片已失效]
前一张是典型的“哥特”风格,略带惨白的恐怖;而后一张的仙女形象却纯净动人。
“哥特”式的忧伤已经浸泡的我好久,“生存的悲剧性”似乎被我厌倦了。期末的时候读莎士比亚的爱情喜剧,在那些对人性和爱情高贵的颂歌中,我回忆起了Blackmore’s Night的那些情歌……Ghost of a Rose,Way to Mandalay……环绕着文艺复兴的幸福与相思,欢乐与光明,那样简单而单纯歌词,竟让我的心融化了……
而今天,在Cuirina的叙述中,我回到了比文艺复兴更古老的中世纪。无名吟游诗人的脚步和琴声梦幻般走进我的黑夜,在我心里唤起一阵流动的风,把忧伤洒在月下的平原。
中世纪的吟游诗人少有人留下姓名。我们听说过或者读过的英雄传奇,少有知晓作者。他们希望把英雄与故事留住,而不是自己……
Cuirina也是这样的无名歌者。Sopor Aeternus算是顶级大牌了,而与之合作过的Cuirina却默默无闻,竟然连一张自己的官方专辑也没有。然而她的声音如此动听,容貌也楚楚动人。我颇为不解。司马迁悲叹“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在《伯夷列传》中又说“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 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Cuirina的歌确实美妙,那次与Sopor的合作也算是“附青云之士”了,但她仍没能“砥行立名”,“施于后世”。这是一种悲哀吗?
这次我在回家的火车上,遇到下铺一位背着自己油画的旅行者。他大学毕业很多年了,坚持四处旅行,写生,创作。闲谈中,有人客套地说祝他成名。他说,自己不岌岌于成名,最大的愿望无非是画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同时得到别人的承认。我便问他,“得到别人的承认”,不就是某种程度的“成名”吗?大抵艺术创作者,都怀着这样的心态——为自己创作,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当二者不平衡的时候,矛盾就产生了。矛盾反应在作品里,悲剧性就呈现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经过一番寻找,我总为Cuirina的默默无闻而不平。那段仙音的歌声在《Nenia C’alladhan》中是如此令人感动,而歌者的身影却隐遁进枫林般的黑夜……难道历史注定不给吟游诗人们以姓名吗?Cuirina的身影很美,自传中最后的一张照片可以看出她已经步入中年,多了些沉稳和安详。我不知道Cuirina有怎样的世界,有怎样的生活,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的创作……
我只是翻着字典看懂了Sternblumennacht 的两段话,还只能在那种温暖而失落的声音里感受传奇叙事的错落的忧伤,对于回归中世纪吟游诗人的Cuirina,我还说不了什么。我等待自己德语成熟的日子,好好写一写Cuirina,这位萨福的后代,写写她的创作,她的生活,她的减肥,她的歌吟,她的叙事,那中世纪的魂影之梦……
查找的参考资料来源:
http://forum.sopor-aeternus.de/viewtopic.php?t=798
http://forum.sopor-aeternus.de/viewtopic.php?t=399
http://www.last.fm/music/Nenia+C%27alladhan
http://www.last.fm/music/Cuirina
http://www.cuirin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