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tenders:酷女登场
Chrissie Hynde的人生轨迹可以恰如其分地形容为“与摇滚乐一同成长”。生于五十年代,少年的她接受了六十年代流行音乐与嬉皮文化的洗礼,由此萌生了对乐队生涯的向往。七十年代,她奔赴伦敦追求音乐事业,给NME写过乐评、在Malcolm McLaren手下打过工,见证了地下音乐场景的兴盛、Sex Pistols与The Clash的崛起,但自己仍辗转于临时性乐队工作之间。朋克运动为当时萎靡不振的摇滚乐注入了革新的力量,同样为众多女性音乐人在充斥着男性荷尔蒙的摇滚乐世界里大放异彩提供了契机。此时Chrissie终于拉起了一支以她为主唱的乐队,冠名为The Pretenders,他们于1980年交出的同名处女作也一跃成为新浪潮的经典之作。
“New Wave”是个包罗万象、含义繁多的词汇——尽管诞生之初与朋克常常混用,它逐渐被用来指称朋克乐向流行世界伸展出的形态各异的分支。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朋克运动对摇滚乐的革命性意义,那就是“卸重”:大刀阔斧地砍掉冗长的乐曲结构、繁复的配器、故作高深的歌词,奉行“三个和弦解决一切”的理念,追求最原始纯粹的听觉愉悦,由此而伟大。新浪潮音乐在承续简洁的朋克美学同时缓和了音乐的冲击力和题材的挑衅性,转而广泛搜罗流行元素,无论是属于上个年代的英伦入侵还是时兴的disco和reggae都能为其所用。Pretenders自然深受朋克乐浸淫,而选择对“Stop Your Sobbing”的翻唱作为出道单曲,一定程度上也昭示了他们的一部分音乐血缘来源于The Kinks的代表风格,即由吉他riff和轻捷节奏驱动的流畅旋律。
同名专辑本身便清晰地展现了乐队相辅相成的两面风格。A面是张力十足的朋克单曲集合,甫一开场,急促的鼓点就迅速将专辑推上高速行进的轨道,由吉他手James Honeyman-Scott奏出的连续riff风驰电掣刮过听者的耳膜。这支乐队的演奏可被形容为精准干练而不失趣味,没有花哨的炫技但拳拳到肉——在器乐演奏曲目“Space Invader”(歌名来自1980年代的一款电脑游戏)中,他们自如的发挥成功营造了发射到外太空的自由感,但在其余时间内他们恪守职责、从不与主唱争抢风头。B面则是更具流行亲和力、新浪潮特质更突出的一面,专辑行进的速度放慢,重心转向用精巧的编曲构建氛围。尽管纯粹朋克状态的Pretenders已足够出彩,“Private Life”和“Brass In Pocket”这样带有独特气质的创作才是他们“王冠上的宝石”,同时也成为了整个80年代新浪潮艺人的范本。
当然,Chrissie Hynde是真正使这张专辑从优秀上升到独树一帜的灵魂人物。流行乐史上从不乏有胆识的女性试图像楔子一般打入男性霸权的乐队世界,其中很多人在音乐上选择的路径是与男性进行正面力量的碰撞;声音更粗犷些,分贝更高些,态度更嚣张些,从Janis Joplin到Riot Grrls都如此确立自己的音乐地位。而Chrissie选择的是巧取而非豪夺的路径,以武士为喻,如果前人是全副盔甲持重剑大力挥砍的骑士,她则是轻装上阵的剑客,身手如猎豹一般敏捷灵活。她的演唱从不过分用力,而是精准把控着四两拨千斤的力道,与背景的器乐密切配合、互相挑逗,且说且唱的随性姿态与俏皮的咬字更是妙趣横生。作为乐队的创作核心,她的歌曲常常不遵循固定的结构模式却又总能保持流行度,并且有着值得细读的歌词——它们篇幅不长且多半由散漫的短句组成,但无畏地书写着一个现代都市女性眼中的世界:“The Phone Call”中的冒险幻想,“Up The Neck”中的情欲横流,“Private Life”中对名利场的嘲讽,“Brass In Pocket”中的热情示爱。Chrissie的声音随性地将这些一一坦诚展示,她不屑于费力拗出“摇滚”的做派,但没有什么能比她浑不在意的轻松姿态更酷了。
很多厚积薄发的乐队往往是“出道即巅峰”,Pretenders的处女作也确实被普遍视作他们最杰出的作品。尽管后来的乐队在人事方面变故不少,但Chrissie始终是定海神针一样的存在。她的创作活力和特立独行的态度可是丝毫不会消减,在与不同音乐人的合作中持续输出带有她个人烙印的金曲。他们的作品目录一直延伸到了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