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整为零的音乐时代,尹毓恪化零为整
个性,是这个时代每个歌手都会竭力强调的态度。但因为用的人太多,久而久之,个性这个词语本身,已经变成了一个形容词、一个修饰词,却又离词语的原来要表达的意思,越来越远。
于是,所谓的个性,也只是个性着别人个性过的个性,或者不自觉追随某种模式化的个性,却没办法从这些流水线式的个性中,体会到真正意义上与众不同的个性。
我想,从《浴室和太平洋》到《你在笑什么》,尹毓恪是在这个时代里,真正担当得起个性一词的歌手。甚至可以说,尹毓恪在音乐里的态度,以及他将态度转化而成的作品,还能够成为某种参照物。
而在我看来,所谓个性的基础,就是完全的创造力、创新力,是真正在空无的白纸上,用音乐去描绘最精彩的世界。从这个意义来讲,尹毓恪的上张专辑个性独特,这次的新专辑《你在笑什么》,依然个性鲜明。
之前,我曾经把《浴室和太平洋》,称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而这次的《你在笑什么》,专辑,可以说是尹毓恪对这种艺术概念的一种延续,甚至从完成度来讲,还有更多的升级。即作品与作品之间的衔接,更为连贯和流畅,并最终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结构。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尹毓恪在音乐角色上,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变化。因为在上张专辑里的他,还只是极少量参与了创作,更多是和创作团队,共同完成作品的走向和表达。
但在这次的新专辑,尹毓恪已经成了全创作音乐人,主导了作品从主题到表达的重要走向。再加上在专辑里占有音乐主导地位的和声及编写,大部分也是由尹毓恪完成的,因此《你在笑什么》就更能体现出尹毓恪灵魂深处的镜像。
而且,不仅仅只是用作品体现自我的敏感和情绪,以及那种甚至属于肆意、癫狂的神经质,由于音乐人陈陈陈近似恐怖片的氛围感设计,再加上尹毓恪高于演唱的演绎,甚至还让这张专辑,有了一种动态的戏剧感,甚至是实景化的戏剧感。
从上一张专辑开场时的浴室歌声,到这次恐怖片式的敲门声,尹毓恪在表达上,也从个人情绪的抒发,向着更高纬度的张力控制升级。
在具体的创作上,这一次的尹毓恪,其实已经打破了传统词曲唱的模式,文字、旋律和人声,在这张专辑里的表达,已经真正合而为一。甚至像《感冒》、《做贼》、《衣柜里有东西》等作品,都已经不再有明确的主副歌界限,整体的结构就如同Alternative R&B那样,完全是以情绪作为主导。
这种创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听歌的人完全不知道歌手的下一句,是什么走向,而音乐也因为这种神秘的延展,充满了无数想象力的空间。像《做贼》里将叹息声融合进演唱,《衣柜里有东西》、《寄给睡眠之神的一封信》、《和世界和解》等作品,通过大量和声形成更立体的旋律纵深,以及《我,完了》里把人声效果延伸出音乐氛围的处理,都让作品和歌手高度一体化。
这种一体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换一个歌手去演绎这些歌曲,甚至都不知道从哪里才能下手。这也是尹毓恪这张专辑的最大特点,这些歌曲都是他的,也会一直属于他。这,也才是真正的独特,无法复制的独特。
当然,《你在笑什么》这张专辑的出色,除了尹毓恪这些创作和表达的细节,更在于它在编曲、设计、串联,以及氛围的营造等等层面,有着更高纬度的整体设计。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整体设计,让专辑不仅有细节的匠心,更有那种宏观的企图心和野心,并最后让尹毓恪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了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出口。
但另一方面,虽然尹毓恪的精神世界奇怪又敏感,但却并不完全和真实的世界隔离,这恰恰也是一个唱作人,到底是故弄玄虚,还是真正高于生活的区别。
比如像《都给你,行了吗?》、《够了吧》、《我真奇,怪》、《我,完了》这些歌名,就可以让人感受到尹毓恪那种充满孩子气的情绪,尤其是奇怪的断句形式,更是充满了生活化的冲动。
也正是因为这种源于生活的语态,也特别让人感同身受,并产生共情。只是对于歌迷来讲,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种原本只是情绪化的表达,竟然都被尹毓恪写成歌,还用以冠名。这大概也是一个唱作人,将生活升华成艺术的最好例子。
尽管创作上的结构充满着不确定性,让听者在面对尹毓恪的作品时,常常会不由自主被牵引,被那些无尽可能的声线牵引,也被那些意想不到的情绪和旋律同步发展牵引。但这些旋律都是好听的,它们顺其自然又一气呵成。
《我真奇,怪》的旋律,融合着自然的律动,呼吸和节奏由此同步,轻快、轻松又轻盈。《都给你,行了吗?》在幽怨的声线中,却自始至终荡漾着唯美又优美的旋律。《和世界和解》即使去掉加分许多的和声部分,都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民谣小品,低吟浅唱之间,有敏感也有宁静,有心跳也有呼吸,有温情也有温柔。
最后还是要说,《你在笑什么》是一张逆时代的专辑。这张专辑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无法从任何一首作品中,截取15秒的片段,去取悦短视频的用户。
的确,《你在笑什么》的音乐文本,是个体更是碎片化的,但尹毓恪所做的,恰恰是将这些碎片化,以精妙的设计、氛围的烘托、音乐的变化,从而完成了一种整体感极强的结构,让流行音乐能够通过多维的巧思,最终真正成为艺术化的Art Pop。
这原本就应该是每一个音乐人和歌手的目标,但在这个短视频的时代,这样做的结果,却反而因为没有“遵守”15秒的约定,变成了乐坛的另类,这种退化的音乐追求,不得不说是这个时代的遗憾。
幸好,还有尹毓恪这样的唱作人,能够无视那些规则,用沉浸感极强的创作,去还原一个内心的真实世界,并用自我的天赋和才华,将个体的叙述形成一种艺术的张力。也让人明白,听音乐不应该是在15秒内速战速决,而应该在更长的时间里,体验更多的起承转合,在碎片化的时代,感受艺术作品完整的美好。
就像尹毓恪的这张专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