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
是的,我给了五颗星星,但我力荐的只是一首歌《innocence》。
在这里我听到了一个沉淀之后的艾薇儿,还是她,凛冽的声音,有时候甚至像裂帛一般的声嘶力竭。每当我的内心郁结着某种难以发泄的情愫时听她的歌,总是很轻易地在有些嘈杂的音乐里沦陷。于是忧伤或无名的郁愤便被平复、被安抚了。剩下的只有隐忍的感动、只有想要潸然泪下的平静。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体味着。
在写这些字的时候,我在听网友们同样给了好评的《When You're Gone》。关于她是流行还是摇滚、朋克的争论我不关心,也实在没资格讲什么。我想说的只是从一开始认识这个加拿大女孩的时候我就不曾把她和主流的音乐划清过界限。我比较庸俗,是在港台流行乐的熏陶下长大的,并且至今甘之如饴乐此不疲。20岁的时候才认识的她,跟那些自她出道就追随至今的歌迷比起来,我很没发言权。而在她之前我对欧美音乐的认识也就停留在几盘“奥斯卡经典”和“后街”、“西城”、迈克•杰克逊的程度上。
那时大学宿舍里大家都在用复读机听歌(MP3那玩意还不像今天这样大行其道。)一个同楼住的MM借了我一盘她的《展翅高飞》,虽然英语不好但我还是被她率性的声音俘获了。一个跟我一样个子不高的同龄外国女孩,长着这么一张好看的脸,这么努力地唱着自己的歌,我为什么不喜欢她呢?在爱上她的声音之前,我假装牛逼假装很有品位地告诉别人,我早就不把任何歌星、影星、明星当成偶像了。但后来我发现人不能随便撂狠话,不然迟早会自己打自己嘴巴。因为,后来我不但在百度图片上搜了好多她的照片放在博客相册上,竟然还在放学路上挤在中学生中间买了一大张她的贴纸画,贴满了日记本。(这个日记本现在还在用。)
原谅我吧,我承认我真的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天真。
昨天和同事一起去唱K,在点完了所有想唱的中文歌之后,我突然想念起这个久违的声音。
于是自不量力地开着原声唱了几首,(当然,要能把英文歌唱好就不是我了。)算起来这几乎是我第一次在MTV画面里看她,(之前只在电脑上看过她的演唱会视频。)心里竟然带着几份莫名其妙的感念,像是看到一位久别多时的少女时代的姐妹。
突然想起几年前写过一篇关于她的标题为《爱小艾》的文。现在看来多少带着点矫情。但天可怜见,我那时写的每一个字都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呀。
全文如下:
“Avril,艾薇儿.
关于艾薇儿我早就想写点什么了.我爱这个大洋彼岸和我同龄的女孩.我们住在同一个地球上.我出生那年,她出生,比我大一个月,然后在各自的家乡成长.截然不同的经历,同样的青春.对她的了解和参照,让我深深反思了自己的存在,那种灵魂上的相似点让我异常难以平静.
从第一眼在磁带的封面上看到她那种颓颓的眼神时我就爱上了她,不是喜欢,是爱.
不是追星族式的狂热崇拜,是一种惺惺相惜的关心和疼爱,一种平等的情感,姐妹一样.理解,认同和原谅.
虽然她并不知道我的存在.
她是用任性和反叛的年轻声音唱响世界的"朋克少女".而我默默无闻地生活着;她是用音乐这一方式来释放自己心中激情的"摇滚精灵",而我在籍籍无名中忍受着各种孤独和不安.压抑着内心的不安分.遥看着她所做的一切,我既淡漠又悲伤.也许我只是一只被锁在空塔里的妖精,因为会作怪,所以只好在古旧的空塔里,在无数个日夜中,无声无息地老去.在空塔里,我的呼喊只有空荡荡的回音,我的挣扎像同影子搏斗,只会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
在艾薇儿的眼神茫然而桀骜不驯时,我感到有一种同病相怜的安慰,那让我莫名地温暖:起码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女骇和我一样,为此我的孤独可以得到些许的缓解.
后来在网上看到她结婚的照片,被幸福的氛围环抱的脸,笑容那么温柔,安宁;那么恬然,贞静,这些词原本和她是不搭界的吧?
穿着婚纱的她是那么美!她原本就是一个笑容甜美的女子.只是从前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她发自内心地展露笑靥.总是向世界摆出一副酷酷的表情.而现在,她手捧香气四溢的玫瑰,站在爱人身边,终于可以流光溢彩地笑了.笑容里是安宁而满足的幸福.爱情让一个女孩新生.
她终于找到了她的归属感.
我深深深深地为她感到欣慰,并深深深深地为她祝福.
世上原本就有一种女子,她们在笑与不笑时完全有撒旦与天使之分.
艾薇儿就是,我心疼那个小撒旦,也爱那个温婉的天使.
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变,什么时候变,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想说的是,虽然我也不喜欢《girlfriend》这首歌。但现在我仍然像从前一样爱她。
在这里我听到了一个沉淀之后的艾薇儿,还是她,凛冽的声音,有时候甚至像裂帛一般的声嘶力竭。每当我的内心郁结着某种难以发泄的情愫时听她的歌,总是很轻易地在有些嘈杂的音乐里沦陷。于是忧伤或无名的郁愤便被平复、被安抚了。剩下的只有隐忍的感动、只有想要潸然泪下的平静。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体味着。
在写这些字的时候,我在听网友们同样给了好评的《When You're Gone》。关于她是流行还是摇滚、朋克的争论我不关心,也实在没资格讲什么。我想说的只是从一开始认识这个加拿大女孩的时候我就不曾把她和主流的音乐划清过界限。我比较庸俗,是在港台流行乐的熏陶下长大的,并且至今甘之如饴乐此不疲。20岁的时候才认识的她,跟那些自她出道就追随至今的歌迷比起来,我很没发言权。而在她之前我对欧美音乐的认识也就停留在几盘“奥斯卡经典”和“后街”、“西城”、迈克•杰克逊的程度上。
那时大学宿舍里大家都在用复读机听歌(MP3那玩意还不像今天这样大行其道。)一个同楼住的MM借了我一盘她的《展翅高飞》,虽然英语不好但我还是被她率性的声音俘获了。一个跟我一样个子不高的同龄外国女孩,长着这么一张好看的脸,这么努力地唱着自己的歌,我为什么不喜欢她呢?在爱上她的声音之前,我假装牛逼假装很有品位地告诉别人,我早就不把任何歌星、影星、明星当成偶像了。但后来我发现人不能随便撂狠话,不然迟早会自己打自己嘴巴。因为,后来我不但在百度图片上搜了好多她的照片放在博客相册上,竟然还在放学路上挤在中学生中间买了一大张她的贴纸画,贴满了日记本。(这个日记本现在还在用。)
原谅我吧,我承认我真的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天真。
昨天和同事一起去唱K,在点完了所有想唱的中文歌之后,我突然想念起这个久违的声音。
于是自不量力地开着原声唱了几首,(当然,要能把英文歌唱好就不是我了。)算起来这几乎是我第一次在MTV画面里看她,(之前只在电脑上看过她的演唱会视频。)心里竟然带着几份莫名其妙的感念,像是看到一位久别多时的少女时代的姐妹。
突然想起几年前写过一篇关于她的标题为《爱小艾》的文。现在看来多少带着点矫情。但天可怜见,我那时写的每一个字都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呀。
全文如下:
“Avril,艾薇儿.
关于艾薇儿我早就想写点什么了.我爱这个大洋彼岸和我同龄的女孩.我们住在同一个地球上.我出生那年,她出生,比我大一个月,然后在各自的家乡成长.截然不同的经历,同样的青春.对她的了解和参照,让我深深反思了自己的存在,那种灵魂上的相似点让我异常难以平静.
从第一眼在磁带的封面上看到她那种颓颓的眼神时我就爱上了她,不是喜欢,是爱.
不是追星族式的狂热崇拜,是一种惺惺相惜的关心和疼爱,一种平等的情感,姐妹一样.理解,认同和原谅.
虽然她并不知道我的存在.
她是用任性和反叛的年轻声音唱响世界的"朋克少女".而我默默无闻地生活着;她是用音乐这一方式来释放自己心中激情的"摇滚精灵",而我在籍籍无名中忍受着各种孤独和不安.压抑着内心的不安分.遥看着她所做的一切,我既淡漠又悲伤.也许我只是一只被锁在空塔里的妖精,因为会作怪,所以只好在古旧的空塔里,在无数个日夜中,无声无息地老去.在空塔里,我的呼喊只有空荡荡的回音,我的挣扎像同影子搏斗,只会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
在艾薇儿的眼神茫然而桀骜不驯时,我感到有一种同病相怜的安慰,那让我莫名地温暖:起码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女骇和我一样,为此我的孤独可以得到些许的缓解.
后来在网上看到她结婚的照片,被幸福的氛围环抱的脸,笑容那么温柔,安宁;那么恬然,贞静,这些词原本和她是不搭界的吧?
穿着婚纱的她是那么美!她原本就是一个笑容甜美的女子.只是从前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她发自内心地展露笑靥.总是向世界摆出一副酷酷的表情.而现在,她手捧香气四溢的玫瑰,站在爱人身边,终于可以流光溢彩地笑了.笑容里是安宁而满足的幸福.爱情让一个女孩新生.
她终于找到了她的归属感.
我深深深深地为她感到欣慰,并深深深深地为她祝福.
世上原本就有一种女子,她们在笑与不笑时完全有撒旦与天使之分.
艾薇儿就是,我心疼那个小撒旦,也爱那个温婉的天使.
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变,什么时候变,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想说的是,虽然我也不喜欢《girlfriend》这首歌。但现在我仍然像从前一样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