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之后,再度寻求统一的努力
瓦格纳作品中的男高音主角,经常是引入一个来历可疑的外地年轻人,进入一个陌生的旧世界。那个旧世界的秩序由此被破坏和重组,罗恩格林、齐格蒙特、齐格弗里德、施托尔青、帕西法尔,都在此列。男中音主角或男二,主要负责协调这股新生力量与旧秩序之间的平衡乃至统一,捕鸟者亨利、沃坦、萨克斯、古内曼兹,甚至半个马克王,亦在此列。
“统一”,是瓦格纳的关键词。整体艺术本身,即是业已分化的艺术门类之间重新的统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诉求在《罗恩格林》中体现得最为鲜明。第三幕换场间奏的进行曲肤浅而空洞,正如大部分寻找同一性最大化的宣传手段所做的那样。
索尔蒂的《罗恩格林》录音被赋予这样的使命:引入正统德奥音乐圈以外、且在风格上与传统有所区别的音乐家,以这样的班底来打造出统一整体性的高度,在这种整体性的高度上与传统版本竞争。《罗恩格林》中德意志统一的契机是因为匈牙利马扎尔人的入侵,而在现实的录音中,指挥家索尔蒂正是一个匈牙利人。他在此处的长项在于管弦乐与合唱团鲜明的亮度与惊人的色彩饱和度。这种亮度与饱和度令人直接联想到圣杯的光芒、天鹅骑士银亮的盔甲,以及被托玛斯曼形容为“闪着争光的蓝色美丽世界”。全剧的抒情特质避免了索尔蒂制造过多喧乱吵闹的声音。相对来说,80年代的索尔蒂气息变得悠长稳定很多,但他始终未能真正获得如克纳佩尔茨布什那般绵延的乐感,第三幕前奏曲铜管上“快乐动机”再现的时候不无断裂突兀之感。他的音响虽然较肯培EMI的经典录音有些空洞和浮华,但在这样一部寻求不真实的整体的作品中,却多少有些歪打正着,有一种童话般的气质,正如索尔蒂在《汉泽尔与格蕾泰尔》中所表现的那样。
多明戈的西班牙口音被质疑,但罗恩格林本来就是个外来者,来自蒙特萨瓦尔城堡,这个城堡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当年靠近摩尔人的领土。多明戈的确给角色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嗓音辉煌的多明戈被人们质疑,正如武功盖世的罗恩格林被埃尔莎质疑一样。无论如何,我认为在戏剧上,使用多明戈是行得通的,是可以打开全新局面的。
杰西·诺曼被认为是不适合埃尔莎这个角色。玛丽亚·穆勒、格吕梅尔都留下过经典的演绎。第一、二幕诺曼努力用一种少女的、幻想的方式来诠释角色,听得出来她相当努力,但毕竟不是本色流露。但我个人相当欣赏她在第三幕的表现,她宏大的音量、饱满的高音全数施展了开来,展现了埃尔莎面对“禁问”与内心的恐惧,是如何一步步陷入疯狂的。我认为诺曼在这里失其形而得其神。诺曼大段的演唱令我联想到她诠释的《蓝胡子城堡》与《期待》,一种可怖的自我毁灭的力量。从戏剧上来说,比傻白甜的演绎方式不知要高明多少了。埃尔莎这个角色同样需要特劳贝尔和弗拉格斯塔这样的声音,一部分的道理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