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夜》|以年轻时的叛逆不羁,慰藉成为大人的我们疲惫的灵魂

原文写在这里:
尾崎丰《15岁的夜》|以年轻时的叛逆不羁,慰藉成为大人的我们疲惫的灵魂
歌曲的诞生
1983年,18岁的尾崎丰以这首《15岁的夜》出道。尾崎丰在中学高中时代非常叛逆,不仅会跟同学打架,甚至也对老师大打出手,被无限期停学(后因出道彻底退学)。尾崎度过了非常混乱的中学高中时代,对他的创作起到了直接的影响。

在《15岁的夜》歌词里,尾崎描写了少年们反抗大人而离家出走的故事。其实这是尾崎在中学时的真实经历(他的真实经历是发生在自己14岁时,然而因为歌词发音语感的问题,受制作人的建议改成了15岁)。
1980年代当时,校园暴力和校园霸凌层出不穷成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年轻人对大人们怀抱着极大的不信任感,尾崎也是这些年轻人之一。
虽然这首歌只是”青少年从青少年的视角写给青少年听的歌”,但实际上在发行之后,引起了各个年龄层的共鸣和同感。
歌词中真实直白的情绪
虽然这首歌非常有名,但在当时(包括现在也有),它的歌词受到了不少的批判。
“盗んだバイクで走り出す”:骑着偷来的摩托车疾驰
”校舎の裏 煙草をふかして”:在学校后门吞云吐雾
这些歌词被认为有教唆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吸烟的信息,包括其后来的经典歌曲《卒業》中唱到“夜の校舎 窓ガラスこわしてまわった(在晚上的学校里 到处砸玻璃窗)”,也同样成为问题。
《尾崎丰歌词论》书中分析道,在尾崎的歌词中,有日常与非日常的对照。比如,“学校”,“家”等白天的意象,代表着日常;而从这拘束又苦闷的日常中逃离出来,飞驰向“夜晚的世界”,则需要“偷来的摩托车”,“砸坏玻璃窗”这样的非日常行为来实现。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尾崎的歌词中,这些不良行为并没有以一种“中二”炫耀的态度表述出来。也许尾崎内心是想成为那些即使是砸坏玻璃窗,偷摩托车,校内抽烟,却又真的觉得无所谓的学生的;
但是,骑在飞驰的偷来的摩托车上的尾崎,并没有“获得自由”,而仅仅只是说“自由になれた気がした”,“我好像感受到了自由”。
是啊,即使是做出了砸坏了玻璃窗,偷走了摩托车的行为想享受自由,但作为年轻人却依然还是要和大人们做斗争,又能获得什么真正的自由呢。
在《卒業》这首歌中,尾崎丰对大人的反抗,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怀疑达到了极致:
卒业して いったい何解ると言うのか
就算毕业,究竟又能明白什么?
想い出のほかに 何が残るというのか
除了回忆,究竟还能留下什么?
人は谁も缚られた かよわき子羊ならば
人如果是被谁束缚的软弱的小羊的话
先生あなたは かよわき大人の代弁者なのか
老师您是软弱大人的代言人吗?
俺达の怒り どこへ向うべきなのか
我们的愤怒究竟该发泄去何方?
これからは 何が俺を缚りつけるだろう
从今以后又有什么东西会将我束缚?
あと何度自分自身 卒业すれば
今后究竟还要从自身毕业几回
本当の自分に たどりつけるだろう
才能真正寻觅到自我?
他的叛逆不羁,带着一种正直和年轻人眼中的“正义”,这种无畏的愤世嫉俗,更多的是用正直和纯粹,来对抗大人社会的世俗与平庸。
然而他的歌词也隐约透露出了这种斗争的徒劳。种种情绪的自我矛盾与内心纠葛, 极大引起了那个年代青少年们内心的波澜;也许正是因此,尾崎丰才会成为80年代青少年的“教祖”吧。

今年年初,有一部尾崎丰的纪录片在日本上映,当时(2019年11月宣传期间)JR山手线的各个站,张贴出了写着尾崎丰歌词的海报。海报中,设计者故意将受批判和有争议的歌词划掉,通过这种形式来引发人们对于表现形式的限制与自由的思考。


这首歌的词非常有故事性和疾驰的画面感,他独白式的演唱方法和感情渲染,让人非常直接地感受到15岁的尾崎之所见,之所想。
人生,爱与梦想,真实与自我存在,自由与孤独,等等这些,尾崎带着年轻人的焦躁和戾气,直面这些主题,将自己毫无保留地,以歌曲的形式暴露在大众面前。
如果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不懂日语,我感到有些遗憾。因为歌词中那些用词的微妙之处,用中文翻译很难表达准确。
比如,前述的真正的自由和“気がした”感受的自由;
「自分の存在が何なのかさえ 解らず震えている」“连自己的存在是什么 都一无所知颤抖着”的“さえ”,将自我存在这一非常大的哲学命题用“さえ”来表达,那种正因为年轻才会将这个大命题看得很轻,却又焦虑地想要得到答案的情绪,用一个”さえ“表达得恰到好处;
「大人たちは心を捨てろ捨てろと言うが 俺は嫌なのさ」,在这里我将它理解为大人对学生恋爱的斥责,“别用心别走心了”,但这里直译应该为”丢弃你的心“,”心“具体指代什么,一定有非常多的含义。
虽然这句词的重点在于”俺は嫌なのさ“,我的奋力反抗,但这里的“心を捨てろ捨てろ"为日语中的命令形,也隐含了大人们的强压与训斥,更加表现了大人与年轻人的对立,有一种非常大的冲击力,意味深长。我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用中文将这个氛围和情绪准确地翻译表现出来,只希望能通过这样简单的分析,让你能体会得更多一些。
世间的评价和尾崎丰的内心纠葛
19岁就成为了顶尖歌手,并获得了20岁以下青少年极大的崇拜。然而在尾崎过了20岁生日后不久,他就宣布”无期限休止演艺活动“。
关于这一点,他的制作人须藤晃转述尾崎经常对他说的话:
”我仅仅只是把自己个人的东西唱出来了,为什么人们都要说我在煽动些什么呢?“
尾崎丰在当时,只要外出,都会引来身边的人膜拜式的追崇,当时的媒体将尾崎丰称为”教祖“,”救世主“,他对这样的现象感到非常困惑。也许正因为如此,他对做音乐这件事渐渐失去了乐趣。
当时担任尾崎音乐鼓手的吉浦芳一说,”到19,20岁的时候,尾崎曾说,他对《15岁的夜》这首歌能唱到什么时候这件事感到非常痛苦“;同时,吉他手江口也表示,”他不会让我们看到他苦恼的样子,但是我们都能很明显地感受到。“
出道之后,尾崎丰一直在唱着反抗大人的歌,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歌手事业的成功带来的社会声誉与名利,使他对于他自身,以及自己作品的世界观产生了困惑与怀疑。
尾崎曾经向制作人须藤晃明确地表达过,不知道自己将来该唱什么歌,为了摆脱这种痛苦,获得创作的新灵感,他一个人远赴美国,却在半年后回国了。紧接着,1987年12月,尾崎因为藏毒被捕。
在被释放后,尾崎为了复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登场电视综艺节目,并表达了要重新出发的复出之意。(这张截图真的好帅啊。。)

然而,在短暂复出之后,1992年4月25日早晨,尾崎丰被居民发现横倒在足立区千住河原町的平房屋檐下,且浑身是伤。居民通报后,他被送医观察,但医生的诊断仅是“饮酒过量”。之后尾崎丰和妻子一起安然回到家中。然而就在当天下午,家人发现他已经呼吸停止,并紧急通报救护车送往日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救。急救无效,宣告死亡,得年26岁。
调查后的正式官方死因是“使用药物过量引起的肺水肿”。但尾崎丰在死前浑身的伤痕与瘀青,当局却无法解释,于是他杀的说法也广为流传着。但尽管如此疑点重重,当局的最后结论仍没有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尾崎丰对谢霆锋的影响非常大,而谢霆锋的长相气质,以及早期风格也的确与尾崎丰相似。我不禁遐想,如果尾崎丰没有去世,现在的他,会如同谢霆锋一样,收起不羁与叛逆,变成一个内敛稳重的中年人吗。
为什么几十年后尾崎丰还是如此触动人心
正如尾崎丰自己所说,他的作品都是个人的,私人的情感,然而这些情感,却能让所有人产生共鸣,年轻人视他为自己的代辩者,将他的歌神化为信条,而大人们则能将他的歌映照到自己年轻时的回忆和经历之中,带着一种青春消逝的缅怀之感。
从文章前的那段演唱会视频也能够感受到,他对歌曲的诠释,都让人感觉像是烟花一样,用尽全力燃烧了自己全部的能量与情感;
每一首歌曲的完整性,以及想要传递的信息,真的就像是从灵魂深处的发声与呐喊。
这种纯粹与炽热,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依然能传递给我们;
这种消耗生命式的演唱,令人感慨,也令我想起了,今年离开我们的三浦春马。都是那么纯粹真实的人,却又活得苦闷,燃尽了自己。
我最喜欢的是《15岁的夜》和《我为了我的存在(僕が僕であるために)》,还有一首《シェリー》也是唱得肝肠寸断。
然而他的情歌也非常经典,更加为人熟知,比如《I Love You》,以及被谢霆锋翻唱过的《forget-me-not》(谢霆锋粤语版名为《勿忘我》)。
所有的歌曲都可以在油管上找到渣画质演唱会现场,演唱会的感染力要远远超过录音室。
备上一杯酒,失眠的夜晚,让我们一起沉浸在尾崎丰的世界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