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可以忘记摇滚,不可忘记在路上

这片土地上总有着太多的欲说还休。
是以有那么多踌躇的人,在路上。是以,听到腰的严肃与洞明。
不声不响之下,这支来自云南一角的乐队成为了今年首个出碟的内地乐队。他们不再呈现首张碟的阴冷凝重,西部公路片式的开头仿若越来越小资化的凯鲁亚克。《公路之光》的致敬并不止于文德斯的《德州巴黎》或莱昂内的《美国往事》,只是我确信主唱刘涛“在这宁静的水坑路”上那些粗糙的歌声,并不只为怀念狄安的杰克而唱。与其说渴望上路的他们期盼流浪,还不如说他们在期盼着一种流放的自由。
在路上的流放者并不沉默,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歌唱。
抒情的外衣背后,是这个时代的隐秘和荒谬。在貌似全民K歌的时代,唱着只有自己才明白的嘲笑之歌。弦乐包装下的《K男抒情曲》特地花了许多优雅来把这吊诡的现实“唱得很隐秘”。所以,《垃圾好比你的脸》已不需要呐喊尖啸,只要淡若民谣的喃喃,和那反讽的背景采样就好。每一个时代,都免不了有着这样头晕目眩的催眠,所以长久习惯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我们习惯了这种催眠下的遗忘———譬如把1968年4月29日受难的某个名字轻率地从历史上抹去,又或者是,对共和国旗帜上血染的风采,已然多少年没有了记忆。
在激情岁月的背后,原来曾有过如此多的年轻生命倒在路上。所以当天录制的《海鸥之歌》里,钢琴与大提琴长达9分钟的唏嘘才那么绵延压抑。而《高山下的花环》里的那些一无所知的路人采样,更把那些历史的苍白与荒凉,反衬得麻木无奈。那些青春就这么埋葬在某个貌似崇高的热血当年,那些花儿就这样消失在滚烫的洪流里,即使偶尔有一两只想要独立飞翔的海鸥,也和林昭这样的普罗米修斯一样淹没在遗忘的记忆里。即使在路上的我,偶尔会被上车下车的报站声触动灵魂,但也很快和其他人一样,迷醉在《今夜还吹着风》的K房包厢大合唱里。在路上的后人已把历史忘却。
“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
不知是否因为腰所在的小城与这饕餮酩酊的世界存在着的距离,故他们有时显得并不像是摇滚者的张狂,而倒有着民谣者的疏离。口哨下的刘涛,有时会令我联想到周云篷———譬如当他平静地歌唱着《你的世界在燃烧》,杨绍昆弹起“每个时代的伴奏”时;又或是已不能用风格来区分的陈升———就像据说定格于广州的《世界呢分钟》,没有固定的旋律,只得天马行空的自我呢喃。这分钟的他折射了这个国度的一年。来到这里的他有点疲惫,面对网内的喧嚣和网外的怅惘,自嘲为“忘了摇滚”的声音不免带上些悲情。所幸这个两千年的国度并不全然只得克拉玛依的漠然,看着属于楼顶一代的孩子们的眼睛,他们依然选择了继续上路。路上,有野草,也有野百合。
这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因为他们是在一个独特的语境下,折射一段不着四六的怪诞。十年恶果,悲喜交集。当他们开始提醒自己冷静的时候,腰已经开始蜕去年轻的外壳,而尽力使自己走在一条更成熟的路上。只是在增加了中阮后的公路尽头,会有这些流放者想要的光吗?
怒斥的光阴消逝在路上。自我放逐的腰,冷冷打量着这一切。(南方都市报)
是以有那么多踌躇的人,在路上。是以,听到腰的严肃与洞明。
不声不响之下,这支来自云南一角的乐队成为了今年首个出碟的内地乐队。他们不再呈现首张碟的阴冷凝重,西部公路片式的开头仿若越来越小资化的凯鲁亚克。《公路之光》的致敬并不止于文德斯的《德州巴黎》或莱昂内的《美国往事》,只是我确信主唱刘涛“在这宁静的水坑路”上那些粗糙的歌声,并不只为怀念狄安的杰克而唱。与其说渴望上路的他们期盼流浪,还不如说他们在期盼着一种流放的自由。
在路上的流放者并不沉默,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歌唱。
抒情的外衣背后,是这个时代的隐秘和荒谬。在貌似全民K歌的时代,唱着只有自己才明白的嘲笑之歌。弦乐包装下的《K男抒情曲》特地花了许多优雅来把这吊诡的现实“唱得很隐秘”。所以,《垃圾好比你的脸》已不需要呐喊尖啸,只要淡若民谣的喃喃,和那反讽的背景采样就好。每一个时代,都免不了有着这样头晕目眩的催眠,所以长久习惯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我们习惯了这种催眠下的遗忘———譬如把1968年4月29日受难的某个名字轻率地从历史上抹去,又或者是,对共和国旗帜上血染的风采,已然多少年没有了记忆。
在激情岁月的背后,原来曾有过如此多的年轻生命倒在路上。所以当天录制的《海鸥之歌》里,钢琴与大提琴长达9分钟的唏嘘才那么绵延压抑。而《高山下的花环》里的那些一无所知的路人采样,更把那些历史的苍白与荒凉,反衬得麻木无奈。那些青春就这么埋葬在某个貌似崇高的热血当年,那些花儿就这样消失在滚烫的洪流里,即使偶尔有一两只想要独立飞翔的海鸥,也和林昭这样的普罗米修斯一样淹没在遗忘的记忆里。即使在路上的我,偶尔会被上车下车的报站声触动灵魂,但也很快和其他人一样,迷醉在《今夜还吹着风》的K房包厢大合唱里。在路上的后人已把历史忘却。
“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
不知是否因为腰所在的小城与这饕餮酩酊的世界存在着的距离,故他们有时显得并不像是摇滚者的张狂,而倒有着民谣者的疏离。口哨下的刘涛,有时会令我联想到周云篷———譬如当他平静地歌唱着《你的世界在燃烧》,杨绍昆弹起“每个时代的伴奏”时;又或是已不能用风格来区分的陈升———就像据说定格于广州的《世界呢分钟》,没有固定的旋律,只得天马行空的自我呢喃。这分钟的他折射了这个国度的一年。来到这里的他有点疲惫,面对网内的喧嚣和网外的怅惘,自嘲为“忘了摇滚”的声音不免带上些悲情。所幸这个两千年的国度并不全然只得克拉玛依的漠然,看着属于楼顶一代的孩子们的眼睛,他们依然选择了继续上路。路上,有野草,也有野百合。
这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因为他们是在一个独特的语境下,折射一段不着四六的怪诞。十年恶果,悲喜交集。当他们开始提醒自己冷静的时候,腰已经开始蜕去年轻的外壳,而尽力使自己走在一条更成熟的路上。只是在增加了中阮后的公路尽头,会有这些流放者想要的光吗?
怒斥的光阴消逝在路上。自我放逐的腰,冷冷打量着这一切。(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