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暂存档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我觉得这个时代的音乐人,有一种对社会的敏感力,并通过深度的独立思考,在音乐中不带偏见得表达,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从《Juvenile A》来看,陈珊妮无疑是具备这种特质的,就表达的深度和整体性而言,其尤甚于《战神卡尔迪亚》。
封面和第一首歌就奠定了整张专辑现代与未来感相映的基调——听《恶灵武士》(2054)时,看着那张城市远景 + 倒影的黑白封面,一半清晰却暗淡,一半模糊如同将被橡皮擦抹去。这种虚实的共存,仿佛《Akira》中战争之后的东京,说不出这座城市到底是迈向死亡还是充满希望,也如同《恶灵武士》开头的人声,你无法描述那种语调所蕴含的感情是欣喜还是痛苦。在音乐中,空旷的空间感仿佛就是这座城市远景图,随后出现了仿佛计时器的传达着一种迫近的声音,接着心脏跳动般的鼓点加入,伴随着陈珊妮略显迷幻的声音,逐渐接近、放大——在这一过程中,城市远景图也逐渐铺面而来,越来越近,越来越真实,最后你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就置身于这座城市...
结尾童声出现:"Forget today will be forgotten tomorrow." 我几乎是随即想到了《Akira》中预言未来的小孩。这是一种警醒。How about today? 听陈珊妮怎么说。
《你要去哪里》是对生活在信息轰炸中的人们的拷问。我从很早就开始警惕起各种信息对人造成的影响。网络时代给了每个人一旦说话就能被很多人看到的机会,而流量产生了巨大的利润空间。那么你将如何利用这一点?是为了流量发布引人注目的信息,然后借此被更多人关注?还是保持纯洁的高傲,输出有价值的内容,即便默默无闻?换作接收者,你如何区分真假新闻?是否能区分何为煽动何为客观?是否能对符合自己观点的煽动性文字说不?是否能在争论中保持理性和自我思考?"在庞杂的二进制数据扑面而来的网络时代,你,要去哪里?"歌曲中重击的鼓槌、反复出现的电吉他段落、MV中挥舞着麦克风杆的陈珊妮,正向你提出这个问题。而成为被媒体操纵的丧尸,还是拒绝与抵抗,则是你自己的选择。
《恐怖谷》探讨了女性的身体焦虑。陈珊妮大概认为,脱离人体运作机理去极端追求外表的完美,或是运用p图软件等刻意去表现得更完美,会使得人丢掉自我的独特性,而变得趋同、千篇一律。她在歌曲中用"机器人"这一概念去表达这种完美。她在歌曲第一段副歌后加入了一段变音成机器人声的演唱——"他们在真实与幻象的偏差之间,千篇一律的通过了图灵测验",似乎又在表达另一层指向未来的意义,使人不经意联想到《银翼杀手》、《我,机器人》等作品。不管怎样,陈珊妮还是在歌曲的最后几句给出了对于身体焦虑的答案,那就是做真实的自己。
《玉女穿梭》是一首光看歌名就觉得很有意思的歌曲,也大概只有陈珊妮这类怪咖会把太极里的一个招式拿来做歌名。为了完成这首歌,她找来了琵琶演奏家钟玉凤。由于前奏的琵琶solo并非在常用调上,因此演奏家都觉得有些头疼,不过出来的效果确是不错,再加上陈珊妮用刚学的京剧唱腔演唱主歌部分,配合电子风格,让这首歌成为了专辑里最独特的存在。这首歌讲的是hashtag,也就是人们发twitter、微博的时候经常会带上的话题标签"#"。虽然我不太认同给自己贴标签的行为,因为人是无法被简单的标签定义的,然而对于hashtag现象,除了滥用其以此来粉饰自己枯燥的生活外,我却并没有太多排斥。我想陈珊妮也只是在这首歌里描述了这种社会现象,至于评判则是留给听众。
《构图》是一首短小却又好听的歌。歌的内容很容易让人想到《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里的:
成功人士总是可以
得体的表达
以略过正确的事
以左右你的意志
《汉娜怎么说》是受思想家汉娜鄂兰“平庸的邪恶”理论启发所写的。最大的恶或许不是出于行为上的残暴,而是平庸的缺乏思考者们“人多势众”的积小成大。网络暴力是这个时代“平庸之恶”的最大体现,这某种程度上又是《你要去哪里》所批判的真假消息全盘接收的恶果。这首歌曲以钢琴前奏开启,随后平稳地伴奏,但在第二段副歌后,不和协的音符突然营造出了一种诡异的情绪,最后用一个上行的句子引向了副歌,接着便是快速的分解、重复、堆叠,把情绪导向高潮。
他们不说
自己那点软弱
他们不说
自己有些好斗
指尖上的复仇
本质上都怀旧
想来说说《恶童》。我倒不觉得这个世代真的是“恶童世代”,然而巨婴确实存在着,且在我们身边。“自诩为神一般的存在;自圆其说着爱;诛心论百无聊赖”都体现了这种“巨婴”式人格的特征。就现在的我看来,巨婴的出现和责任感和宽容心的缺失是息息相关的,“盛世美颜自拍”就是这一群人对自我的美化。
一个人若未曾仰望
将如何看待
星空的慷慨
我特别喜欢上面这句话,我们都需要跳脱出自己所处的环境去开阔视野,并全面地、理性地思考。
其他几首不讲了,不过最后一首《成为一个厉害的普通人》倒是这张专辑里化繁为简的治愈系作品。木吉他的伴奏把情绪的推进诠释得很完美,即便我最开始不太喜欢最后的说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