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宁波方言乐队,唱出小市民的爱恨情仇

「某个春天,一对老夫妻,老公拉手风琴,老婆弹吉他,在我们这一小公园,特别好听,两个人可能七十多岁了,那是我第一次在现实里,感觉音乐的美好。」
我的朋友阿执在描述上面这个场景的同时,给我发来一首歌,歌名叫《慈城公园交谊舞》,来自宁波独立音乐人还潮。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还潮的歌,我完全听不懂宁波话,却觉得很有滋味,旋律中铺面而来的怀旧的市井的气息,让我想起桐庐县城的小广场,想起潮汕公园的功夫茶,想起钱塘江边散步消夏的人们。
我去过宁波几次,看过三江口的日落,吃过舟山的海鲜,印象中宁波菜风味咸鲜,宁波人性格热辣。还潮的歌就像是一部宁波市井文化的风情录,在他目前发行的两张专辑和一张EP里,有描摹城市生活的歌,比如《慈城公园交谊舞》、《柯桥足浴中心》,也有展示宁波传统艺术的作品,比如根据宁波传统小调和歌谣改编的《听说你会弹钢琴》、《阿嫂看了出眼泪》,也有讲述真实事件的故事会,比如《张斌桥菜场杀人事件》、《独子的悲歌》。
阿执总结得好,还潮唱出了「生活里的家长里短,宁波市民的爱恨情仇」。
前两天走过阊门,我看到桥头和巷口聚集着打牌的人,看到电动车大军在城墙下浩浩荡荡的前进,看到杂货店门口有个小孩在跳绳,我总会想起还潮的歌,虽然他唱的是宁波,但走在苏州角落里的我同样感同身受。
-1-
宁波有个节目叫《宁波老话》,每周六晚上七点钟,准时开放电视台的热线电话,让观众打电话进来答关于宁波方言的题目。一般分成几个板块:第一板块是把普通话翻译成宁波老话,例如主持人这边说「时间」,观众那边就要答出「辰光」;第二板块是把宁波老话翻译成普通话,主持人说出一个宁波老话,你只要回答出其中一个意思的普通话就行;第三个板块是宁波老话顺口溜,主持人说出半句,你就得说出后半句。
这是我在豆瓣话题「记忆中的地方台节目」中看到的。写下这篇文章的豆瓣网友说,往往到第三个板块,能答上来的人就很少了。
还潮最开始用方言唱歌的时候,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个70后,对他各种猜测。因为很多老话本地人连听都没听过。我的宁波朋友大毛听了还潮的歌评价说,这家伙,老底子话可真厉害。
比如《八月夜桂花》里,「侧记引记」,打个比方,小时候男孩子总喜欢去拽小女孩的辫子,就会形容这男孩总是侧记引记。《阿拉永远OK》,「硬滋滋」,硬着头皮去做,除了无奈还得多一分骄傲。「看起撒情」,意思是眼里有活,很懂看眼色,并且能做的好。
《慈城公园交谊舞》里更多,「夜饭吃落」、「角角落落」、「墨漆泥黑」、「痒麻喽嗖」、「弄不拎清」……都是宁波老底子的俏皮话。
还潮这个名字,也是一句宁波话,意思是受潮了,也形容小孩子又恢复了坏脾气。
宁波话的发音口腔音很多,所以说话都比较大声。我的宁波朋友们都深有体会,大妈大叔喉咙响,很热情,聚在一起热闹。还潮的方言民谣,用清新的旋律消解了这种浓烈和泼辣,让它变得轻快温柔,像海浪轻拂沙滩,吹着微风,像情侣的嬉戏。
《南塘河春梦》就是一首温婉绵长的歌。每个宁波人小时候都有过这首歌里的经历,用宁波方言学橘子的俄语说法、泥鳅的法语讲法,以前是大人用来哄骗小孩的。在还潮的歌里,成了情侣之间的嬉闹,加上温柔的旋律线,非常浪漫。
除了宁波土话,还潮的歌里还包含了许多老宁波城区的城市记忆。月湖、南塘河、慈城公园、松兰山……你能感受到方言和地区记忆的关联性。
更难得的是,他的表达不止于此,不止于对方言的传颂和城市记忆的记录,他有对城市的思考,对本土文化的提炼,和对市井生活有温度的洞察。
-2-
在《老酒日日醉,皇帝万万岁》这张专辑里,还潮把视角对准本土的阿姨大叔,其中有一首同名曲目,录制的是小饭馆里几个爷叔喝酒聊天的声音,虽然你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但你能听出他们年纪多大,有几分醉意,甚至还能想象出那大概是一个冬天的晚上,一家10来个平方的苍蝇馆子,脏脏破破的,只有几张餐位,桌子上杯盘狼藉,几米远外老板在收银台忙碌着。
还潮给这段采样配上了简单的钢琴伴奏,把这几位爷叔嚼着花生米,喝着酒的对话变成了一首歌。淡淡开场,淡淡收尾,特别生动也特别烟火。让人遐想,让人沉思,像极了毕赣的电影。
还潮最熟悉的还是同他一样在城市里沉浮的年轻人的精神状态。《独子的悲歌》里回绝相亲远走他乡的远方亲戚的儿子,《布拉格的春天》里宁波「卡夫卡」的自嘲,还有《南塘河春梦》最后的笔锋一转,「原来我一觉醒来刚才只是个梦」。
还潮用日常的场景表现出的,不是一个美好童年,不是一幅漂亮的城市图景,而是一个青年带着一点点伤感和落寞的情绪。之所以这么表达,就像还潮在谈论第一张专辑《宁波人有三譬好譬》时所说,他认为「窃喜、挫败感才是被忽略的小市民们真实的情感写照」。
「譬如」这个词最能代表宁波小市民的精神状态。碰到不顺心的事,宁波人常常用「譬如」来自我安慰,譬如当初没有怎样,现在也不算吃亏受损。宁波人就是用这样一种「精神胜利法」,排解生活琐事里的郁闷纠结。近代宁波商帮闯上海,半商半匪,这让宁波人天生带一股侠气,干什么事都不像商人那么计较分明,反而干脆利落得很,淋漓劲。
在还潮的歌里,多的是这样人物:撞掉门牙的阿超,买香烟的阿斌,骑着电瓶车四处兜风的阿叔等。
为什么把视角关注在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小市民身上?
那些弄堂市井里的生活,嘈杂又有生趣,温暖又隽永。还潮无疑有着洞察世事的眼睛,这是我觉得珍贵的地方。
看一个城市的人情味是到夜深的时候去大街上走走,看看有多少家还在营业的饭馆,在城市的角落,有多少人喝醉,又有多少人入睡。他们都是什么职业,多大年纪,他们做什么工作,关心什么话题,每天喜欢做什么,想实现怎样的理想。
-3-
每一个地方都要有一个用自己方言唱歌的音乐人。每座城市都要有属于它的表达。
海丰的五条人也好,香港的小飞机场也好,上海的顶马也好,打动人就因为鲜活的市井和奔忙的人,以及奔忙之后还得在一声叹息里收拾收拾继续生活的劲头儿。没有特意的勾画,一切都真实自然,好像就在你我身边。
还潮的音乐也是这样。凝练了日常生活的韵味,又高于日常生活。让我意外的是,还潮非常年轻,生于1996年。去年秋天,还潮组建了乐队。但很少演出,理由是还没准备好。
生于九十年代的还潮,歌里还有九十年代的复古怀旧气息。我有些怀疑,这会不会是最后一代会描写蹦擦擦交谊舞,描写老式双卡录音机的创作者。
为什么要做通俗的东西,为什么要用方言歌唱?
每一个创作者都有这样的英雄主义,当日子还保持着它的温度时,当它还没变成模糊的记忆时,要怀着所有的温情,最后一次将它凝视。
民谣是这个时代的文学。我们需要,一代一代的,把最符合当下生活的东西表达出来,将属于一座城市的文化传承下去。因为,我怀疑未来是否还能拥有比现在更好的东西。
本文为电台「小婉的民谣与诗」文字稿
欢迎去 QQ音乐| 网易云音乐 |喜马拉雅|荔枝播客| 小宇宙 收听音频版
也欢迎你关注公众号「易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