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颜值严重耽误了大众对其才华认知的现实凡尔赛
当年追着唱作人节目一期一首歌地惊叹下来,好开心这些让我惊叹的歌终于有了属于自己户口。
一个唱作人节目成全了一张高质量的专辑,现在每天沉溺在洗脑循环中的我简直开始提前过年。
听着录音室版本的joker,依然忍不住感叹:
张艺兴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他明明是个放眼全球都不可多得的集作词曲创作、编曲、制作、演唱、编舞、舞蹈、舞台与MV导演、编剧、镜头设计于一身,既有国际视野全球影响号召力又有民族精神社会责任的n项全能艺术家,
却就因为长得太帅,使得他无论去哪个音乐或舞蹈或偶像的节目当嘉宾,大家都没第一时间发觉这意味着来了一位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的业内重量级专家,反而只关注他怎么这么帅粉丝这么多……
长得太帅真的很影响大家第一时间发现他的才华。
这算不算张艺兴专属的超级无敌豪华凡尔赛版的小丑面具呢~
【joker】
说起小丑我心里最认可的电影形象依然是Heath Ledger在黑暗骑士里的演绎,用刀割出的永远的笑脸,微耸肩膀、习惯性舔舐永不脱妆的红唇的小动作,恶得偏执、张狂,同时带着尼采深渊凝视般的哲学意味。
张艺兴歌里的joker,给我感觉是洗去电影里暴戾的,纯净但不减张狂不羁杀伤力的joker,
甚至更像是塔罗牌中正位的愚者(The Fool),是画着小丑妆,嘲笑着马戏团观众们的嘲笑,打开了属于自己的那扇门,唱回湘江水坚定拥抱自己的愚者。
【爱莲说】
一直一厢情愿自认为参与了这首歌创作灵感,哈哈:
说回正题——
战略眼光始终面向国际市场的艺兴一直在探索M-POP——将中国元素与全球多元的音乐元素融合的曲风,这首《爱莲说》将周敦颐的古文散文改编为歌词,很显然是艺兴M-POP的最新尝试。
我始终认为任何艺术创作,自我表达是第一位的。
我国古代歌与诗本来就是不分的,
《尚书·尧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古人的诗是用来表明自身的志向,而诗的语言是以歌唱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从而突出志向与意义的。
《爱莲说》是非常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文章,将古人与自己的意志结合并且用歌曲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就很有“诗言志 歌永言”的精神。
从好莱坞的joker到宋代大家的《爱莲说》,张艺兴突破了古今中外的界限尝试各种元素的融合,而且这些元素的运用繁而不乱,全部以张艺兴要表达的意志为最核心。
其实以上都不是我意料之外,我更惊讶的是他音乐创作的“通感”性越来越强。这个细腻的男人特别善于把握住歌曲主要意象的感官特征,更善于统合他富有的轨道用听觉和他设计的舞台建构通感:
唱作人里的《爱莲说》闭眼细品,简直能看到映着月光的莲花,甚至能闻到莲花那淡淡的幽香,和睁开眼看到的披着白斗篷轻唱浅笑的仙子一样飘逸俊雅;
而《 PRODUCER 》的《爱莲说》给我的感觉很不一样,更像是换了温暖滤镜的的红莲,生机勃勃自信坚定地迎接晨曦。
【炎黄子孙】【马】
说起舞台与录音室版本的不同,
即使是没有福分登上大航海演唱会去切身感受的人,也完全可以用这个录音版与核兴舞器的舞台进行对比,拥有顶级舞蹈团队核兴舞器的张艺兴为《炎黄子孙》加入了录音版没有的唢呐等元素,加上配合的灯光,气势如虹非常震撼——
没办法,集作词曲创作、编曲、制作、演唱、编舞、舞蹈、舞台与MV导演、编剧、镜头设计于一身,既有国际视野全球影响号召力又有民族精神社会责任的n项全能艺术家创造视听盛宴就是如此简单呢!
同样运用了马头琴元素的《夸父逐日》都有那么多震撼舞台了,
那么至今为止还没有出现的《马》舞台会有多么霸蛮呢?
《马》也超级超级适合舞台啊!
“驾、驾、驾 go!”
“驾、驾、驾 玉!玉玉玉玉玉!”
和《玉》无缝连接呢!哈哈哈
【湘江水】
从唱作人2开始,《湘江水》一直是我心里的top选手,天知道我有多爱这里面诉尽离愁的笛声!
张艺兴对于beatbox与民乐的结合探索简直不要太成功,笛声与beatbox叠合在一起加上rap,就像长沙城一样勾连起古今,既有岳麓书院的书卷气又有火宫殿的烟火味!
这般功夫胖的参与实在是特别应景——
只有张艺兴的《湘江水》像是春节回不去家的一个人的长沙伢子,一边拼命喊“我不想家”一边暗暗抹泪回忆家乡疯耍场面一边滚回去拼命工作,孤独得让人心疼(狗头);
有了功夫胖的《湘江水》像是春节里一个回不去家拼命工作的长沙伢子正暗暗抹泪回忆家乡疯耍的场面,突然被一拍肩膀,一个眼镜胖胖老乡用长沙口音说:“yoo,bro,I'll back you up,bro! ”,有兄弟在(一起加班)好安心的感觉,哈哈哈!
【小城姑娘】【痴】
前面说的歌都是感觉不同的,这两首却是和当时看现场版的感受一毛一样。
《痴》一样是让我进入了迷幻花痴状态,再清冷的舞台配色与造型都拦不住的花痴状态!
然后让我不禁想遐想,谁说魏晋时期在酒与药里浸渍的风流不能这样再现呢!
《小城姑娘》一样让人听着就忍不住扭动起来
但是!
依旧怨念!
最最初那个复古迪斯科版呢!我也好喜欢那个版本哦!还幻想能拥有两个版本(猛男落泪)
我就是这么贪心!
【略过】
说起贪心,梦想一定要有的,万一张总裁百忙之中大发慈悲再普渡一下众生呢!
所以跪求《略过》和《 Goodbye Christmas 》一样出纯钢琴的 Instrumental 版!
我!太!爱!了!
【十面埋伏】
坦白讲一张专辑几乎每首歌都让我爱到不行的专辑真的少之又少,这张绝对算是。但如果说除了上文所有贪心的遗憾之外,唯一比较想说说遗憾的就是这首《十面埋伏》。
大概是因为《十面埋伏》算是我最最喜欢的琵琶名曲,太深入我的内心了,所以总觉得如果同名的歌能有深度的传承就更好了。
我一直感觉民乐里比起古筝或者古琴的音色,琵琶的音色总是略显轻浮(虽然还没有扬琴那么轻浮吧哈哈),但很难得在《十面埋伏》琵琶曲里可以诠释得刀光肃杀张力十足。而在 《PRODUCER 》里的《十面埋伏》我恰恰没有get到这种张力的构建,唱作人的阶段还以为是没有完成全貌的原因,但在专辑里听,不管是日本音阶的琵琶音色还是bass运用,都还是没有达到古曲的力量感吧,加上更加轻浮的笛子音色,整体就显得有些浮光掠影。 也许《PRODUCER 》里的《十面埋伏》想表达的更多是对无名鼠辈的轻蔑,是更加洒脱热血的江湖气,不像传统名曲背后有那么厚重的历史,不过一个曲子如果更有张有弛,让埋伏危机的地方更有压迫感、洒脱不羁的地方更轻松或者进攻的地方更尖锐更锋利一些,也许更符合我自己的恶趣味吧。
在我一个非专业的门外汉理解里,似乎中国传统名曲一般的建构方式貌似和做beat的深层逻辑是完全相反的,但如果不仅仅只是音色做个陪衬的beat而是进一步探索这两者的深层融合,也许能做出更具有民族识别性的作品也说不定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