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色大厅表演过的人就很厉害吗
先说结论:如果是美声唱法歌唱家,那么他在金色大厅表演也就是常规操作。
而如果是民族唱法的歌唱家,在金色大厅表演就是超强实力的体现。 金色大厅,这个名称不是国人起的,其实本地人也会有Goldener Saal这个俗称。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正式名:Musikverein,音乐协会,或者全称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 in wien,维也纳爱乐者协会。
维也纳音协大楼,一共有6个音乐厅。两个大的是原建的,大音乐厅也就是人们最熟悉的金色大厅和小一点的勃拉姆斯厅。
一般正式的大型演出都会在这两个音乐厅举行。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剩下的四个小厅位于建筑地下,是于2004年才新落成的小厅,经常会有小团体或者音乐学院的学生去租场地(04年之后也有国内的一些文艺团体,少年宫、老年合唱团、大妈广场舞之类的)在这里举办音乐会。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我们为什么要拼命的去黑宋祖英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呢,这里头很有玄机。 金色大厅有1654个座位和300个站位。而且这里是没有任何扩音设备的。演员只能凭借自己的肉嗓,让自己的声音穿透交响乐队和合唱团。对于美声的歌手来讲,这个并不算难,但对于民族唱法的歌手来讲,没有超强的实力是根本做不到的。因为民族唱法的发声方法跟美声唱法不同,胸腔共鸣的运用比较少,所以相对而言声音比较小。 雷佳谈到她主演的无扩音歌剧《木兰诗篇》在日本东京学习院大学能容纳2000人的创立百周年纪念会馆演出时曾经说过,民族唱法的演员在歌剧院表演的难度,比美声唱法要大得多,一般的民族唱法的演员,在那么大的歌剧院,唱一两首歌还行,唱一部歌剧就很难坚持下来,因为这需要有强大的气息和声压来对抗交响乐队和合唱团的声势。 宋祖英的金色大厅演唱会,难度其实超过主演一部歌剧。因为一部歌剧一般只有一两首高难度的咏叹调,而宋在这场独唱音乐会中,有好多高难度的作品。《海风阵阵愁煞人》跨越两个八度,《珊瑚颂》有宋版特有的A5八拍拖长,有民族声乐9级难度的曲目《孟姜女》,有宋早年的参赛曲目,连续G5快速咬字的《今日苗山歌最多》。音乐会最后还有HighC表现。 为什么那么多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表演过的民族唱法歌手,最后只有宋祖英出了专辑?因为后来的演员都用了反送,可以让自己的声音轻松的压住交响乐队和合唱团,对于一个歌唱家来讲,这算是一种作弊。你用这样的现场出专辑,岂不成了笑话? 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满园的鲜花数你最红,你凭什么鹤立鸡群?所以非得把你拉下来,咱们大家一起比烂。
既然要贬低金色大厅,瞎话也要编得专业一点,来了:
把金色大厅描述成只适合交响乐队演奏,而不适合歌唱家演唱的场所。有些人真是为了抹黑别人,把良心放在了嘎吱窝了。 2013年,当今世界最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格鲁贝洛娃从艺45周年维也纳金色大厅音乐会,演出音乐会版的歌剧《异国女郎》。
其实关于中国歌唱家扎堆儿维也纳金色大厅的现象,应该从大的历史背景上来看。当时正值文化走出去战略,就像曾经孔子学院的文化输出一样。体制内的一线演员,都曾经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演出: 雷佳博导首演的歌剧《木兰诗篇》于2005年9月12日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演出。 后来她又携《木兰诗篇》于2008年9月1日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 第二代《木兰诗篇》的主演雷佳:2009年11月20,歌剧《木兰诗篇》在日本东京学习院大学创立百年纪念馆上演。 2010年9月8日,由雷佳主演的歌剧《木兰诗篇》在俄罗斯上演。
2010年3月30日,祖海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为世博喝彩,中国艺术歌曲音乐会”。
另外廖昌永、王宏伟也曾经在金色大厅举办过个人独唱音乐会,就不一一列举了。
后来好景不长,时过境迁。金色大厅有钱就能上,几万欧包场。很多业余文艺团体、中老年合唱团也到金色大厅表演。当然可能就是在金色大厅地下新建的小音乐厅表演,然后到金色大厅的正门去合影,回来就说在金色大厅演出过。
现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已经被彻底黑化。真正上档次的乐团和歌唱演员都不愿意去金色大厅表演。
关于中国歌唱家在金色大厅开个唱,应该说在2000年初的时候,国内没有先进的音乐厅和歌剧院,现在国内最著名的国家大剧院也不过是2007年才建成的。
对于一个民族唱法的歌唱家来说,当时去金色大厅是可以展示自己超强的实力。因为民族唱法的共鸣腔运用比美声唱法要少,声音相对比较小,传播距离也要短些。所以脱麦冲破交响乐队的难度比美声唱法更大。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宋祖英的维也纳金色大厅个人独唱音乐会在民族声乐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 现在十几二十年已经过去了,国内的音乐厅歌剧院如雨后春笋般遍地而起,可遗憾的是那些民族唱法的歌唱家艺术家们,却对近在咫尺的歌剧院望而却步,完全无视那些国外的歌唱家们在自己家门口的歌剧院表演,比如2019年,73岁的格鲁贝洛娃在广州星海音乐厅的个人独唱音乐会会;反而却对宋祖英十几年前在金色大厅的高光表现耿耿于怀。为什么呢,因为她们能力不行,水平不够。而且就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真正的歌唱家宋祖英51岁的时候还曾在这里无扩音脱麦演唱。不知道那些只能拿着麦克在晚会上笑眯眯的对口型的所谓“歌唱家”们,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画面会有何感想。是满心愧疚自叹弗如呢,还是继续评论金色大厅呢? 现在连武汉这样的二线城市都有大型的音乐厅了,也等待着那些民族歌唱家们去展示自己的才艺,证明自己不是徒有歌唱家的虚名。如今国内那些新建成的世界级音乐厅都空着,都没有民族唱法的歌唱家敢去表演,多少让人觉得有点悲催,所以我想,最起码你应该有能在国内的音乐厅现场脱麦表演的能力,再去贬低金色大厅才好吧,否则的话让人觉得你就是自己做不到,才想要把别人拉下来跟自己比烂的感觉。
武汉琴台大剧院,2009年建成。至今也没有哪个民族唱法的歌唱家敢到那里去展示自己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