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钱不省心

这张《风的另一边》制作名单里的词/曲/编曲/主唱/出品/制作/吉他/贝斯/鼓/合成器/钢琴/和声,都只有徐晨一个人的名字,是真的“一把抓”专辑。第一反应是——好家伙,我tm直接好家伙。
听完整张盘后,我发现这哥们并没有在糊弄,音乐品质也不算Lo-fi,他确实是“一个人也能活得挺好”。比如《白色转盘》这首略带雷鬼节奏的歌,虽然演奏一把抓,但你能感受到一点:这人的器乐掌控能力不错。他也不客气,很多歌里都给自己留了不少solo空间(像《没人能责怪你》中大段的吉他solo,挺带感的呦)。
另一首“一把抓”《靠岸》是专辑里我最喜欢的一首,曲调柔软,旋律倾心,适合深夜在朋友圈分享(呵)。这首歌的配器只有吉他和钢琴,众所周知,这种慢板歌是很难写的,相当考验歌手,一不小心就会表现得腻味。但摸胸说句实话,徐晨唱得很耐听,循环播放毫无压力。嗯,省钱摇滚真棒。
随着音乐制作技术的发展,这种一个人搞定各个环节的创作方式,在时间、经济成本上当然有优势,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风格单一是一方面,那种录音室互动,乐手在彼此合作中充满情感的、人性化的交流也没有了。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倾向于在电脑上完成整体规划和创作,交流沟通往往也是通过线上来解决,相当耐得住寂寞。
跑题了,赶紧回来。话说,除了几首“一把抓”之外,徐晨和其他乐手还是有合作的,印象最好的就是《头戴花冠的女孩》,打头的滑棒吉他和手风琴的对话相当动人,不过这样的“对话”没维持多久,手风琴就退隐了,直到歌曲收尾阶段才再次被提起。虽然这样的歌曲架构在专辑中并不多见,但也可见主创有提供对话空间的能力。
Anyway,如果你有充足的欧美摇滚乐聆听经验,就能感受到,民谣摇滚和经典摇滚乐对徐晨的影响是很显著的,他的编曲和演奏思维都很老派,老派不是贬义词哈,换个说法就是没有太多花哨的形式。80后喜欢说的“小清新”标签,也按不到徐晨头上,虽然唱片封面和部分歌词体现出城市文艺青年特有的小资情结,但好在所有情绪都是有根有据的(毕竟民谣还是偏重情感抒发的音乐类型)。而且,就音乐表现来看,徐晨的格局不小,起码不像多数民谣音乐人那样眼中只有诗与远方以及手里的土吉他,也不像高晓松民谣(?)那样泪眼婆娑style。此外,他也没有那么多拧巴、沉重的情绪,而是用真情实感给与世界礼赞,这也是我蛮喜欢的地方。
所以我觉得吧,这样的音乐,省钱不省心。re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