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尼公爵的中國音樂盒
![](https://img9.doubanio.com/icon/u227426313-6.jpg)
ma io ho voluto una cosa umana e quando e il cuore parla sia in China o in Olanda il senso è uno solo e la finalità è quella di tutti.
我想要的,是一個有人性的東西,當心靈在敘述時,無論是在中國或是在荷蘭,方向只有一個,所追求也都一致。
——浦契尼致希莫尼,1924年3月25日。
![](https://img1.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p5566079.jpg)
18世紀初,以法國為代表的歐洲文學界對「東方」(這裡的東方指中東而非中國或日本為代表的遠東)的一切產生濃厚的興趣,當時最著名的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和波斯童話故事「一千零一日」廣為流傳並大受歡迎,而圖蘭朵其實就是波斯童話故事「一千零一日」中「王子卡拉富與中國公主」的一段。
歌劇圖蘭朵作為意大利作曲家浦契尼的天鵝之歌首演與1926年4月25日,意大利米蘭的斯卡拉劇院,由托斯卡尼尼執棒。
![](https://img3.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p5565392.jpg)
圖蘭朵是一個悲情又激昂,以遙遠的中國為背景的愛情故事。「第一幕」北京城的人民集合在紫禁城前,聽一位大臣宣旨:「欲娶圖蘭朵公主為妻的王子,必須先猜對圖蘭朵公主的三個謎題。如若答錯一個就會被處死。」紛亂人群中,異國君王帖木兒(Timur)在婢女柳兒的幫助下,與因戰亂而失散的兒子卡拉富(Calaf)相認。卡拉富原本詛咒這位兇殘的公主,但當他看到圖蘭朵之後,立即愛上了她。卡拉富打定主意,要為愛涉險去答謎題,宮中大臣平(Ping), 彭(Pang), 龐(Pang)出現,試圖勸阻這位年輕人,同時眾位之前圖蘭朵刀下喪命的王子鬼魂亦出現,表示雖為刀下鬼,仍深愛公主。帖木兒苦心勸說兒子無效,只好讓柳兒再去勸說,柳兒的眼淚最終只換來了,卡拉富將父親交給柳兒的託付。
![](https://img3.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p5566173.jpg)
「第二幕」圖蘭朵在宣佈謎題之前,說明自己設下此致命謎題的原因:千年之前,一位中國公主名為樓琳(Lou-ling)被異邦人殘殺,她無辜慘死時的尖叫聲穿越時空,傳到了圖蘭朵的耳中,圖蘭朵立誓要向異邦王子復仇。讓圖蘭朵始料未及的是,她的三個謎題被卡拉富一一解開,公主立即反悔,稱不願意嫁給陌生人。卡拉富想用愛去感化公主,所以也提出了一個謎題:他的名字。若公主能答對,他願意去死,免于公主要嫁給他的命運。
![](https://img2.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p5566081.jpg)
「第三幕」圖蘭朵下令,當晚北京城無人能睡,直到找出陌生王子的名字為止。圖蘭朵抓了帖木兒和柳兒,欲對他們用刑。柳兒告訴公主只有她知道王子是誰,但她不會說出來。圖蘭朵遂對柳兒一人用刑,柳兒不招,圖蘭朵問她緣由,柳兒答為了愛(Tanto amore segreto/秘密的愛情)。柳兒自盡而亡。王子激動的怒斥圖蘭朵,但仍要以行為感化冷酷的公主,王子不顧圖蘭朵的反抗,奮力吻了圖蘭朵,這一吻溶化了圖蘭朵冰冷的心,圖蘭朵承認王子贏了。圖蘭朵帶著王子來到其父王的面前,向眾人宣佈這位陌生王子的名字,他的名字是「愛」。
![](https://img1.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p5565389.jpg)
對於中國觀眾而言,圖蘭朵的魅力離不開其中的中國元素,孔子,道,中國的屬相,茶,「浙江」「揚子」等中國地理名詞,而最為我們津津樂道的是圖蘭朵中的中國旋律——「茉莉花」。根據阿搭彌(與浦契尼合作創作圖蘭朵的劇作家)回憶,1920年8月,浦契尼曾在出使過中國的朋友法西尼公爵家中,聽到一個從中國帶回來的音樂盒中的旋律。並且到了70年代,美籍音樂學者魏弗(William Weaver)在羅馬找到了法西尼夫人,她還保存著這個音樂盒,再一次確證了浦契尼歌劇中中國旋律的來源。音樂盒中共有三段旋律,第一段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茉莉花」,無疑茉莉花在劇中被指代冷酷的圖蘭朵,圖蘭朵每次出場,這個旋律都會長短不一的被樂團以不同方式奏出,呈現出圖蘭朵清純、冷酷、神秘、遙不可及等多面的個性。
![](https://img2.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l/public/p5565391.jpg)
這一版圖蘭朵祖賓·梅塔指揮倫敦愛樂,表現可圈可點,帕瓦羅蒂和薩瑟蘭搭檔也是精彩絕倫,是我比較中意的版本。
參考資料:有幸聆聽台灣學者羅基敏2016年講座《西洋音樂裡的中國》時筆記資料,羅基敏論文「浦契尼與他的時代」、「由童話到歌劇:圖蘭朵與19世紀圖蘭朵歌劇」、「圖蘭朵之中國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