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Fire》:姚安娜的第一份“作品”,你可以吗?

大概每个女孩的心中,都有一个当公主的梦吧。
小时候看香港小姐竞选,当看到仪态万千的港姐冠军戴上桂冠、手捧权杖绕场一周时,家里的表妹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用头箍、晾衣竿充当替代品,自己的梦自己做。
姚安娜出道当艺人这件事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女孩长大以后,试图把儿时的公主梦延续下去的故事。即使外界的评论有褒有贬,部分抨击甚至火药味十足,至少,姚安娜跨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她站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姚安娜的《Back Fire》,给很多人留下的第一感觉就是:“初心虽好,用力过猛。”多层次、多角度切换的MV大制作场景,还有各路幕后音乐人大咖的助阵,都使得这首歌很容易就令广大观众、听众产生“过犹不及”的微妙错觉。
不管如何,作为一名备受各方瞩目的娱乐圈新人,姚安娜所引发的网络热度,至今仍然高居不下。至于吃瓜群众们此起彼伏的各种讨论,也证明了这一波操作,在实际意义上成功引起了大家对“姚安娜”这个名字的重点关注。
热度有了,然后呢?接受采访时,娱圈人士最喜欢说:少谈绯闻,多聊作品。毕竟,作品才是艺人的立身之本。在这里,姚安娜的出道之作《Back Fire》,到底能否被称之为一件“作品”呢?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答案。
每个歌手的第一首歌,大都是表明心迹的言志之作。作为姚安娜的首支出道单曲,《Back Fire》承载的意义之重大,不言自明。我对这首歌的第一印象是:这个在唱功、舞技上仍略显稚嫩的女孩,正在尝试着把内心的那一团熊熊烈火,烧给你看。

《Back Fire》的其中一句歌词,从姚安娜口中唱出来,似乎特别的有意思:“所谓的教条,由我来打破,编写公主的传说!”关于“公主”的定义,不同背景、立场的人,自然有不同的解读。那么,姚安娜又是怎样定义“公主”这个词的?
有趣的是,《Back Fire》MV里的姚安娜,并没有穿起那些世俗意义上的华丽公主袍。MV中的妆容打扮,除了酷炫简洁的黑色舞衣,甚至还有站在灰色聚光灯下的中性西装。每一件看起来,都不那么像“公主”,却是姚安娜自己做的选择。

不穿公主裙,反而打领带,这大概正是姚安娜亲手打破的教条之一吧。每个女孩子心中最想成为的那位公主,本质上都是千差万别的形状,而姚安娜只想当自己的公主,不需要去讨任何人的欢心,能讨好自己,也就够了。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只要捧起麦克风乖乖唱着甜美的情歌,就能博得欢呼与掌声。但姚安娜好像天生就没有这样的“公主命”,她仿佛更注定要在坊间的争议声、生活的大风大浪之中,一步一步摸索学习,如何捍卫自己的公主理想。

像姚安娜这样,降生在顶尖商人之家、也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无论日后选择做什么,她的一举一动都注定聚焦在镁光灯之下。姚安娜甚至选择了看上去最难走的那一条路:当艺人。豪门二代的刻板印象,对新人来说,有时就是原罪。
在这条路上,娱乐圈也有不少值得姚安娜效法的前辈。厦门的林峯,香港的麦浚龙,出道时都不被看好,后来也闯出了各自头上的一片天。假如姚安娜真的全然相信自己此刻在做的事,任何的偏见、流言,都无法轻易把她击倒。
其实,姚安娜难道不晓得自己的娱圈之路,天生会比其他人难走很多吗?倘若诸位看官能暂且放下对“姚安娜”这个标签背后的成见,试着以持平的态度去听《Back Fire》这首歌,你或许能发现,姚安娜藏在这首歌背后的一些弦外之音。
“盲目追踪舆论,期待谁的评论,这种情节,从不在我的剧本!泡沫王国,耳语、争议,在拉扯;规则、原则,不断被掠夺……”你几乎很难想象,如此一语中的、犀利尖锐的歌词,会出现在姚安娜的个人歌曲当中。

假如我事先不知道这首歌的演唱者是姚安娜本人的话,给人留下一种“高级感”范儿的《Back Fire》,从曲词、编曲、录音、制作到MV拍摄,都已经达到了华语乐坛的专业水准。如果把它称之为姚安娜踏入乐坛的第一份“作品”,也是够格的。
即使我们已经有了蔡依林、萧亚轩,舞曲始终还是华语音乐的软肋。习惯了模仿欧西、日韩,华语舞曲还能找到自己的出路吗?这个问题,姚安娜估计一时三刻也回答不上来。她之所以选择以舞曲出道,大概也是下意识地凭着自己的直觉去做。

坦白说,姚安娜离成为一名Vocal唱将,还有蛮长的一段路要走。在专业水平方面,姚安娜也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诚意能搭救这一切。主打舞步与肢体动作的舞曲,反而能帮助演唱经验不多的姚安娜,真正做到扬长避短。
与其站在唱功的层面上纠结姚安娜唱得好不好,倒不如着力探讨一下《Back Fire》所传达出来的女性态度吧。我们听过太多流行曲里有“敢爱敢恨”、“不怕受伤”这样的词汇,但“敢爱也敢恨,不惧伤痕”由姚安娜唱出来,又是别具味道的。
唱出来很容易,但要身体力行地去做,却很难。对于旁人加在她身上的各种标签、符号甚至是中伤,姚安娜能做到“不惧”吗?问题又绕回到了原点,《Back Frie》本身的作品性,恰好正是因为这是挂上了姚安娜之名的作品,才得以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