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 纷

三星半。看到《滨纷》的台湾版译名让我想起了五专的台湾译名《滨纷彩虹》。当年还和同学讨论内地版和台湾版翻译的差别。《滨纷彩虹》对照内地的《彩虹》,台版标题的滨字还有镶嵌进去的A logo。面对台湾版那么花里胡哨的译名我和同学其实都心照不宣地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但又不得不服,相比之下反而是中唱朴素不多余的引进让人很想笑。当年还思前想后买哪个版本的唱片:日版稀少但过于昂贵;台版性价比高但总是在英语歌名后印上中文,太画蛇添足;香港版仿佛和内地版质量差不多……那么多选择,多么令人怀念。现在当然不再有内地版,在香港也只能零星地找到台湾版,《滨纷》成了唯一的引进,反而是日本原版更容易购买到,只是价格还是美到叫人买不起。
这张专辑其实并没有那么平庸,每首歌都有记忆点,都是优良制作(除了听到Terminal我真的很想切歌)。
但是仿佛从这张开始,非常明显地,专辑的概念感开始消失殆尽(是的我觉得LOVE again甚至都是很有概念性的,像是love songs主题的延续)。同样当年被诟病很没主题的步解乍一听也很大杂烩,但有点题的同名主打,神曲层出不穷,长度也超级良心。 《滨纷》不再有早前几年那种,光是看专辑封面和标题就能感受到的,扑面而来的引领潮流的意象和气场。连最俏皮的台湾艾回的翻译都显得不再匠心独运,《滨纷》像是成了删去了当年的“彩虹”的滨纷彩虹这样简单的应付交差。我想,台版背面的歌单,每首歌后面也不再有译名。滨、纷二字都似乎貌合神离,像是翘首期盼的众人纷纷洒洒的叹息。但是滨崎步还是滨崎步,那些歌词里那些很滨崎步的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电子舞曲的hook的习惯性编排手法……都可以清晰地在专辑里听到。只是我们常常无法战胜自己期待过久过高造成的倦怠。
(我怎么会想那么多……)
另外这张专辑如果算上演唱会限定发行的会场单曲盘,10首歌里貌似有8首都以单曲形态发行过。这可能是削弱了整张专辑概念感的原因之一,因为每首单曲发行过的歌都太有自己的身份了。我觉得这张如果直接像Party Queen一样不发单曲整张推出反而会使这张专辑显得更有惊喜感,评价也可能会高一点。
同时貌似从这张开始艾回将双碟及以上的版本的包装盒变得和CD only的包装盒一样。 当年,薄薄的CD+DVD版到手的时候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仿佛一个时代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