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陈婧霏的生活片场
不夸张地说,打开这张专辑,第一首歌《我的孤独认出你的孤独》里鼓和打击乐的前奏响起,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仿佛是大卫·林奇的电影《内陆帝国》里的入梦音乐,随后响起男声英语旁白,配合着高跟鞋先急促后笃定的脚步声,大幕拉起。“Just put it on, and do what you gotta do.”只管戴上面具,做你当做的事。接着陈婧霏的歌声响起,演出正式开始,一切都刚刚好。
陈婧霏的女低音质感独特,用歌曲《深蓝》中的一段歌词来形容无比贴切:蓝色丝绒/绵绵泡沫/柔柔水波般,拥有吞噬焦灼的魅力。再配以梦幻、迷幻的曲风,以及精心挑选的小号、大提琴等乐器,每段旋律都像丝绒般,熨帖地包裹了一切。
正如专辑简介所描绘的,“声音,从来不是陈婧霏作品的唯一表达。”在2018年发行的单曲《晚风》中,她就曾尝试用声音做画笔,描绘融合油画质感和胶片颗粒感的水墨画。到了这张全词曲创作debut同名专辑,她试图用声音来连接不同时空,进行一场用音乐结构电影的跨界实验。
这或许与陈婧霏本人的经历有关,她是伯克利音乐学院的科班出身,但与影像也有着深厚的渊源。她演过话剧,写过剧本,甚至所有的音乐MV都是她自己一手导演或制作。一直以来,她都在尝试用导演的思维创作音乐,希望构建梦幻的光影世界。
专辑开场的“戴上面具扮演我自己/谁在意里面悲喜”,几乎就相当于直接宣布了,这是陈婧霏的“无画之映画”。除了词曲创作之外,搭配的MV也是她驱动音乐的方式。在随专辑同步发布的第二波主打《夏宫》的MV中,我们看到的正是电影构建的全部过程。其中有花絮,有幕后的奔忙,直至最后完成成片。但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论在哪种时刻,我们的歌者都一样投入,花絮与成片、现实生活与光影幻梦的界线逐渐消融。
这样的圆融时刻在《舞舞舞》中达到了巅峰,“我不怕孤单/只是有点贪玩”与随后的“我好怕孤单/来我们一起玩”,几乎让人无法分辨,哪一句是现实,哪一句是台词。正如她在《生活在别处》中的独白:
We are not in the world, the true life is absent
The place in which I’ll fit will not exist until I make it
An artist of the purest kind, a poet with no poems
A musician with no tones
My life is my work that I devoted all my love to it
Cuz I believe life imitates art
我们并不身处世界,真正的生活是缺失的
适合我的地方不存在,除非由我亲手建造
有着最纯洁心灵的艺术家,不写诗的诗人
不谱曲的音乐家
我的生活即我的作品,我已将所有热爱投注其中
因为我相信,生活模仿艺术
这段独白完全可以视为这位初登场的优秀歌手的宣言,“生活模仿艺术”正是她的艺术观的真实写照。真实的生活并不存在,因为只存在于幻梦之中,因此我们在《夏宫》MV最后的画面中,看见墓碑上写的是“A Realistic Dreamer”,“一个现实主义幻梦家”。
在这张专辑中,能看到许多清醒与沉沦的时刻。比如《晕船记》中的“黄昏里醒来/梦境还在徘徊”,《消亡史》中的“美梦太仓惶/等不到天亮”,深蓝中的“我用嘴唇眺望/尘世的梦幻想”。
这些模糊了幻梦与现实界线的时刻,正是陈婧霏想要呈现的一个个人生片场,她希望听众从中看见的是自己的意识投影,并且剪辑出自己的映画。
片场搭好,银幕拉起,姿态就位,之后就是映画想要呈现的内容了。“时间是海/欲望是船/哪里才是我彼岸”,《人间指南》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值得审视。“这时代有太多选择/太少安全感/美食榜单/精品片单/追不完”,这句形容描绘的正是当下信息爆炸、贩卖焦虑的年代,甚至可以进一步说,在前置摄像头的支配下,我们身处的是一个低美感的时代。
作为敏感的创作者,陈婧霏试图于时间之海中找到彼岸,而她的答案是回望。正如时尚界会一次次回溯过去的风尚,流行音乐经常会从经典中寻求灵感,“复古”也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之一。于是在《夏宫》中,她带领我们回到“时代边缘外”的“上世纪客厅”;在《消亡史》中,她带领我们一同畅想了“情欲在金色的麦田里生长”的原初古典时代;在《晕船记》中,她带领我们温习了诗词发展的黄金年代。那样的时代值得我们一次次回望与追溯,“复古”应当成为我们指导现实的方法论。
从这种层面来看,这也是一张献给美与生命力本身的专辑。其中歌唱的爱情其实也是美与艺术的隐喻,比如《今晚》中呼唤的“所以今晚能不能不要离开”,也可以说是在呼唤过去的美好与爱。
艺术是人类思维世界的结晶,专辑中回溯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比如“我的孤独认出你的孤独”语出瑞士超存在主义雕塑大师,他说:“我是孤独的,因而被带入了一种必然性,反对这必然性,你就什么都做不了。如果我只是我所是,我就坚不可摧。是我所是,并毫无保留,我的孤独认出你的孤独。”村上春树在同名小说《舞舞舞》中,用宾馆作容器,盛放主人公青春落幕后残余的敏感。跟随流逝的时间和青春起舞,才是对抗流逝本身的最好方法。《消亡史》则讲述了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笔下的莎乐美惊心动魄的故事。米兰·昆德拉在同名小说《生活在别处》中描绘了一位年轻诗人充满激情的一生。
在人生的片场中,每个人只能演好属于自己的当下。
既然“务虚务实都难圆满”,那么不如就“尽情地旋转”吧,“纯粹就是性感,自由着多迷幻”。欲望,可以臣服和禁断。但正如《消亡史》中所说,“克制和挥霍没什么不一样/地狱和天堂/同一个地方”。
《夏宫》沉重的前奏就预示了,这是一个郑重而盛大的命题,“身处黑暗/享受黑暗”是纵身前的铺陈;《消亡史》在让人跃跃欲试的超长前奏后迎来的是坚定的表述,“带你进入永昼的光芒/赴浪漫的刑场”奏响了盛大高潮到来之前的最强音,纵情燃烧才能迸发最顽强的生命力;到了《晕船记》,“过去未来都在此刻交载”,“沉醉到忘了归路/误入星河深处”之后,决心“朝着彼岸驶去/寻找新诗意”;于是在《In Blossom》中,“急迫的雨水/我脑中的合唱/协调一致”;在《生活在别处》中,“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感受什么,期待什么/都在此刻,交给生活”。欲望之船的探索历程,沿着这样的轨迹找到了出路,新诗意重新回归了现实生活的片场,艺术成长得以完成。
这张专辑让我感觉像是回到了世纪之交的某个年份。在那个时候,音乐专辑依然是需要独立欣赏的作品,而不只是为影视剧提供的插曲和旋律。物质的相对匮乏,更凸显出精神世界的丰富。从某种程度来说,那像是我的黄金年代。
在现实和幻梦之间,生活与片场之间,一定存在一个“别处”。那里投映着新的诗意,揭示着生命的真相。欢迎走进陈婧霏的生活片场,寻找你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