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片场,然后找到自己。
对于内地indie音乐爱好者来说,陈婧霏这个名字你一定不会陌生,2020是她作为歌手出道的第三年,她的同名debut《陈婧霏》也终于和听众见面。
在这个出概念唱片越来越不循规蹈矩的时代,我对她依然抱有期待,除了她声音的质感有些蔡健雅和程璧的结合外,还好奇一个掌控视觉的人会怎么去玩自己的处女作。因为关注她微博的朋友会知道,她除了歌手的身份外,另一个重要的tag就是导演,此前发布的几首作品mv也都是由她导演制作。
听完成品后我是非常惊喜的,她对世界的感知变得比此前单曲《晚风》、《垂直向下》中所呈现的更加敏锐,每一首歌的编曲和制作都展示了无尽的想象力与音乐才华。你甚至很难用一个甚至一些风格去定义这张专辑——jazz、dream pop、new wave、indie pop这一切都被陈婧霏融合,被“复古”这一核心概念统一。
当我们追捧“复古”时,究竟向往的是什么?当世界运转得越高速,我才越体会到“滞后”的迷人,这种不协调感并不是落伍或是停止进步,而是正如陈婧霏所说的“相信过去就在未来”,在专辑中没有愤世嫉俗的洪荒,也没有矫揉造作的晦涩,你可以从专辑的每一个角落,直接进入她的世界。
《我的孤独认出你的孤独》是绝好的开场,听完回望整张专辑的时候,你会发现这张专辑的画面感从最初的高跟鞋和念白声中就立住了。“偏偏在最好的年纪,失去爱的能力”女王气质十足,歌词也被她处理得很有趣,野性、张扬的一句话却又唱出了自嘲的感觉。如果把整张专辑看做电影的话,前半场就是由这句歌词发生的故事,如何从“失去爱的能力”的疏离到最终“至少此刻,你还在我的身边”的期盼。
《夏宫》的想象空间巨大,复杂变换的和声从主歌就开始展现,配合着暧昧的编曲,她的唱法也变得悸动起来,让听觉立体感骤然丰满;《消亡史》是整张专辑用词最华丽,也是陈婧霏唱腔最颓靡的一首歌,“仲夏的玫瑰色幻想”、“浪漫的刑场”、都给歌曲添上一层王尔德的戏剧美感;专辑的首波主打《今晚》则是她这张作品音乐化、感官化、影像化的全面展示。
专辑的前半部分集中突出了陈婧霏的抒情能力,慢歌呈现的另一种唱腔,以《晕船记》为重点,这首歌的听觉感触总能让我联想到《你是雾我是酒馆》。一边在无形律动的合成器中微醺,一边又在失真处理的人声中感受“晕眩”,其中贝斯搭配着英语念白更像是彩蛋一般出现在歌曲中。
我相信《深蓝》是陈婧霏非常满意的作品,她大概是非常懂得如何来写一首好诗的,不依靠华丽辞藻的堆砌,只是凭借文字自身的简洁有就能构建出场景画面。除了作词,在bridge部分还有 “攀过你胸前起伏的波浪“这样极佳的旋律,氛围营造也是整张专辑的上乘,灰蒙蒙、湿漉漉的感觉体验,好像梦境中突然下起了雨,迷幻且潮湿。鼓点伴随着人声,一副在幽蓝大海中随波漂流的画面慢慢浮现,散发着恍惚的情欲气质。
《In Bloom》的合成器前奏一出来,能明显听出她受到过Moses Sumney的影响,扭曲的音色、极简的表现手法,相比于其他曲目都淡化了编曲的力度,让人声变得更加裸露和柔软;《舞舞舞》则更像是对于《In Bloom》的回应,从“dancing with my scar”,到“跳得多灿烂,坚硬的都柔软”。编曲细密而锋锐,整首歌都保持着密集、稳定、精准的鼓,而结尾的即兴律动,再一次展示了她的风格可塑性。
你总能在创作歌手的专辑中听到这样的音乐小品,戴佩妮的《懒人满游》、蔡健雅的《旧行李》、魏如萱的《飞鸟》——歌词没有拯救什么的大义,没有水深火热的沉痛爱情,也没有对于世界万物博大的感慨。有的就是我们刚开始喜欢她的那份对于“小”的自在、轻松的感触。《生活在别处》也是这样的作品,在前面几首歌中,我们听到了陈婧霏的很多思考——“时间是海,欲望是船,哪里才是我的彼岸”、“命运是手掌凹凸不平的光,预见了疯狂,却欣然前往”、“用人定胜天的暴力,把偶然重复成命运”,无论是坚定的她、感性的她还是沮丧的她,在最后一首歌,随着轻快的旋律,回到我们最初认识的她,“都在此刻,还给生活”。
于陈婧霏,这张同名专辑无疑是一份满意的音乐总结,它所满足的想象和创造我相信会改变华语乐坛创作倾向的重心;于我们听众自身,就进入音乐,感受各自“片场”的本真与深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