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分 只聊音乐

和上一张专辑folklore相似,都是在流行-民谣的框架下融合了白人音乐的元素。(不是乡村!不是乡村!不是乡村!这两张专辑只有部分曲目借鉴了乡村元素!它们不是乡村专辑!口琴和风琴都是民谣的典型乐器!) 上一张folklore让部分听众觉得“不抓耳”,并不是因为旋律不好,而是因为节奏感弱,很多曲目缺乏鼓组和贝斯。Taylor在2014年左右做pop音乐抓耳的秘诀是:用精妙的节奏和律动包装“短平快”的旋律。在踏入民谣领域后,她重新开始写流畅绵长的旋律线,没有强烈的节奏加持,自然少了些吸引力。于是这张evermore她引入了更明显的节奏线来让整体基调显得明快,甚至部分曲目加大了配器的比重,偏向独立摇滚的路线。
Track01 willow 和Track13marjorie中她像是嗓音更加沙哑的Adrianne Lenker,用弦乐构建曲目主体,用人声来辅助吉他的流动感。Track01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二段副歌和声的运用,第三段副歌弦乐的加持。这种工巧的递进感让它更具有流行音乐特点,更适合做商业宣传。 Track02champagne problems 不足的地方在于钢琴作为主体乐器缺乏特点。重复的和弦让整首曲目只能依靠人声处理设置爆发点。 Track03 gold rush和Track12long story short都设置了很有趣的鼓组进程。前者的律动依靠不断闪烁的合成器,后者与上一张的Track03都有相似的鼓点,美国嬉皮士时代的律动特点中同时夹杂着轻巧的叙事感与厚重的历史感。
我个人最喜欢Track06与HAIM的合作曲。班卓琴的引入和厚重的反拍鼓点让它同时具有乡村音乐的“接地气”和软摇滚的“亲切感”。在抓耳的同时不至于流俗,很好地平衡了主流和独立音乐两方听众的取向。 Track15evermore我们熟悉的Bon Iver主唱唱法终于回来了。可惜高频男声没能与Taylor略显沙哑清淡的嗓音产生化学反应。这部分来源于他们没有太多时间进行磨合,无法像Bon Iver自己的专辑那样走向偏实验音乐的氛围化制作,略显可惜。
说到时间,不少曲目还是能听出来,如果多给一些时间再打磨一下制作会更好。Taylor的人声部分依旧没有完全开发来为曲目增色,导致部分曲目像是自弹自唱的demo再上一点混响,缺乏完整感和辨识度。AaronDessner偏向清冷简约的制作一旦与不那么出彩的作曲碰撞,就容易导致“拖沓”的听感。
文本方面,Taylor依旧沉浸在那个充满着怪诞传说的世界里。不过她探讨的大多还是爱情/亲情方面的小故事,这也是她作词的舒适区。上一张专辑有祖父的故事,这一张有祖母marjorie的温情。上一张有三首歌构成的三角恋,这一张有dorothea亲姐妹之间的情感。上一张与Bon Iver合作的exile是电影般的争吵与放逐,这一张的evermore是分别后的隐隐作痛。上一张写了豪宅女主人的传奇故事,这一张写了Este被出轨的丈夫杀掉后Taylor复仇的生活小品......具体这两张专辑有哪些埋藏的伏笔,有哪些收束的故事线,就交给有兴趣的听众自行研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