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ey Cyrus《Plastic Hearts》:复古流行摇滚背后的决绝与拉扯
迪士尼出身的女歌手里,Miley Cyrus可谓是最叛逆的一位。其音乐生涯基本一直处在各种“转型”之中。
出身于乡村音乐世家的她没有留下太多保守的痕迹,从青春热情的摇滚小天后Hannah Montana,到《Bangerz》时期以叛逆形象震惊全球的吐舌歌姬,其后又在与The Flaming Lips的合作中跨入噪声迷幻,《Younger Now》又回到乡村基底之中。对于大多数听众而言,Miley Cyrus每一步都在撕碎她职业生涯的高光起点。
之后的EP《SHE IS COMING》是她在Trap大潮之下做出的一张未来流行气质的佳作,可惜原定与之成为系列作品另外两张EP因家宅大火、婚变等种种原因未能发行。在那之后,我们等来了这张复兴80年代摇滚、舞曲、合成器流行的《Plastic Hearts》。
在专辑发行前,随着《Midnight Sky》的单曲宣传进行,她的一系列翻唱、致敬、合作也逐渐被摆上台前,成为《Plastic Hearts》专辑的风格指引。
她翻唱的作品包括Blondie的Disco名曲《Heart of Glass》和The Cranberries的摇滚名曲《Zombie》,甚至于有人将《Midnight Sky》与Stevie Nicks的《Edge of Seventeen》相比较时,她干脆与Stevie Nicks合作了一版名为《Edge of Midnight》的新remix。
《Plastic Hearts》可以说就是在Miley对这些作品的吸收之中组合起的拼图。在其中随处可见她对摇滚传奇们对致敬,例如在《High》的歌词中引用Bob Dylan经典《Like A Rolling Stone》,在标题曲《Plastic Hearts》以手鼓节拍外加一句嘶喊致敬the Rolling Stones经典《Sympathy For The Devil》的开场,等等。这几乎可以当作是一张Miley写给摇滚时代的情书。
其实拨开80年代前后音乐那些new wave、pop rock、disco之类的风格名词,比起被hip-hop、电子、neo-soul、PB R&B等洗礼过的21世纪当代音乐,其审美倾向上有着相当的差异。打个笼统的不恰当比方,如今时下流行乐常着力氛围的构建,从极简到极繁皆有如此的倾向,哪怕散落开去的声响也可以在疏松的结构里被赋予氛围化留白的意义;而80年代流行乐由于当时制作技术上的限制,在有限的信息量和声音频段里,需要相当注重topline的表现,songwriting本身的魅力非常重要,需要在相对规整的编排中做出吸引力(当然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趋势,没有认定当代音乐不重songwriting的意思,只是如今创作的意义被拓展到了每一个电子音色的塑造里)。
从另一个线索来梳理,是如今黑人音乐的主流化和制作手段的电子化改变了这一切。而80年代前后的摇滚和舞曲,虽然也由黑人音乐发展而来,但呈现的却是为白人文化吸收后的形态,更重旋律、推进和叙事。
《Plastic Hearts》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全专也力求在此下功夫。开场《WTF Do I Know》弹性十足的贝斯、鼓点与吉他组合出的速度感与强势人声带来的侵略性听感已然给足阵势,立住了气场。
专辑以抒情曲《Angels Like You》《High》为分界线划为三部分,首段更偏摇滚气质,中段更偏舞曲气质,尾段则更偏抒情气质,从三个维度对复古流行摇滚进行平衡性的探索。
从音乐的角度,独唱曲目里我比较喜欢的是《WTF Do I Know》《Plastic Hearts》《Midnight Sky》《Gimme What I Want》《Angels Like You》。
《WTF Do I Know》如前所述,旋律hook短促劲道强悍,bandsound和人声的粘合度交出了不错的开场;
《Plastic Heart》沿着滚石的气质游走在轻盈和灼热之间,非洲班戈鼓点是提升气质的点睛之笔;
《Midnight Sky》(尤其与Stevie Nicks合作的Remix)是今年复古潮中不容忽视的舞曲佳作,也是整专在制作与songwriting上最考究最出挑的一首,不愧首单;
《Gimme What I Want》冷冷的工业摇滚气质配上Miley热烈的声音表现别有一番趣味;
《Angels Like You》在我这里是全专最佳抒情曲。
三首合作曲则各有千秋。
与Billy Idol的《Night Crawling》是合作曲最佳,黑暗癫狂气质的唱腔和旋律结合明亮的合成器音色,对比更盛;
和Joan Jett的《Bad Karma》亮点主要集中在两人的吟唱段;
《Prisoner》里Dua Lipa声音里的慵懒松弛在中段稍微中和了Miley声音里的烈度。
在歌词文本上,Miley的笔触相对朴实,特点是直接、浓烈。《Hate Me》直接写道“I wonder what would happen if I die/I hope all of my friends get drunk and high”,深到触及死亡之后,视角又回到了drunk and high上,这反而很青少年感。
虽然从《Plastic Hearts》《Angels Like You》《High》等歌曲中就可以看出,《Plastic Hearts》笼罩在离婚后的情绪背景中,但专辑并未陷在单调的情感议题里。她与前夫的明星身份注定了当她书写自己逝去的情感时,这段不断曝光在媒体注视下的经历势必引发她外在声名与内在自我的探讨。
例如《WTF Do I Know》是对媒体不断探查婚姻状况的反抗,《Angels Like You》写道“I’m everything they said I would be”,《Golden G String》写道“And at least it gives the paper somethin' they can write about”,多少加深了整体在现实层面上的厚度。
听完专辑,最大的感受还是Miley在不到30岁的年纪展现出的早熟外在表现,与依然涌动少年心气的内在之间表现出的拉扯感。她可以用纯熟的声音表现与磨砂般的音色条件去扮演一位80年代的经典摇滚巨星,但内心深处那些属于青年流行的直白表达依旧如同公路片青春女主角般决绝与茫然并存。《Plastic Hearts》即是她在两种年龄层气质间不断来回的产物,不必以摇滚批评的角度要求其鞭辟入里,更多的意义是在这位流行歌手的身上注入了粗粝坚硬的审美质感。
推荐曲:《WTF Do I Know》《Night Crawling》《Midnight Sky》《Gimme What I W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