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风中?
名为沉浸式演出的“如何在风中”算是摇滚现场演出的一次小尝试,结合戏剧表演的形式,观众入场时头戴面罩、腕戴病历手环,开唱前专业演员在楼上的戏剧表演实时透射在舞台的屏幕上,后半段还有隐喻精神放飞的舞者表演,观众可以客串“病友”上楼接受诊断。在演出剧本里,王海洋塑造了一个多重人格障碍、自诩为中国鲍勃迪伦的昔日摇滚乐队主唱,与“严医生”对话(也可能是自我臆想的人物),依托《台风》这张专辑呈现了自我意志与外部意识对抗的格局,像是席卷精神的风暴,被动地接受而无力反抗。
「Live」野外合作社-复活 Live in Shanghai “如何在风中”, 20201113
「Live」野外合作社-八十九 Live in Shanghai “如何在风中”, 20201113
开场曲《绝对安全》是专辑里最诙谐的、充满现实主义描述的歌,以“大国小公民”形象反讽了当代泛滥的犬儒主义,让我想到港剧《夸世代》台词,年轻的革命幻想破灭后——“别问自由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没有风险,跟随大流不用害羞,除非你比狗跑得还快”;《台风》、《暖层》、《平流层》、《等待》、《将至》是平克·弗洛伊德式的整轨结构,其中台风的意象暧昧不清,既有个人精神层面的紧张,也是社会意义上外界强力意志的压迫;《上帝的意志》对动拆大会上领导讲话的采样,可以视作致敬腰乐队《垃圾好比你的脸》,可见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矛盾与问题仍然是“发展”;《八十九》不言而喻,彼时世界另一边的波兰革命敲响了苏联社会主义的丧钟,政治与爱情的同构性是中国摇滚最暧昧的母题之一,“下面是岩浆是飞驰的子弹,上面是一颗必死的心”,我把它视作最钟爱的情歌之一,当现场合唱出“可惜只有一把手枪”时内心是温热而激动;《复活》是最后收尾,英文歌名是Back to Life,让我联想到平克·弗洛伊德的Coming Back to Life,是精神平复之际的自省与振作;现场录播的女声爵士版的《南京之声》出奇得好听,我眼前飞过《飞越疯人院》最后暮色草场上奔跑的人影,轻盈而脆弱的意识随风涣散,无论是拯救也好妥协也罢,都达成了某种意义上的自由。 最后现场演的《南京之声》并不是“如何在风中”线上演出时的曲目,我想可以当做是对现场歌迷的回馈(从没听过乐队歌曲的朋友称这是全场最爱),也可以当做是整场戏剧结束时彻底的清醒与自由。
即使看过了线上直播,“如何在风中”依然值得现场看,《台风》并不是一张完美的专辑,但它包含了很多,如“月之暗面”一样是连贯的、自我诠释的,也只有在一次次的诠释中,专辑封面那个带着红色头纱端坐的新娘才会慢慢揭开面纱。So, so you think you can tell, heaven from hell, a smile from a ve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