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爱你
在我的感觉和认识里。我觉得蓝调一向是一种比较随性的音乐。很多时候,歌手们一边弹着吉他一边随口就编了起来,语意简单,像诗人一般唱吟,然,通常容易上口,当然,调子也简单,随意。比.比.金的音乐也随意,可是这种随意当中你却会不由自主地跟着他的纯碎的心灵舞动,这种心与心的交流和共鸣,其实就是对音乐最好的赞赏了——也是最根源的蓝调。
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容易动感情的人。尤其是喜欢的东西,一下子就给打动了。
这样的人也不是那么好,起码对自己来说不是好事,也许容易受伤,或者说容易伤人。谁知道呢?总是把自己藏好,那么远,以为都到不了的地方,实际上,是别人不屑进去罢了。这样的时候,我更加依恋自己这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盏灯,一间小小的房子,还有一个总也触摸不到的内心。不管多懂你的人都好,有时候你还是关了门,黑了灯。
所以我喜欢这些,可以打动我的这些。我依恋和习惯它们的来访。
听蓝调的时候,我总是想起《诗经》,也是这么地反复颂唱,意思简单,也是那么一种自由的说唱风格,那么真实、饱满的一种真挚感情。然而,我们知道蓝调韵律的美,感受它的忧郁的节奏,知道它的真实。我们不知道"诗经"是怎么唱的。正如我们可以品味唐诗宋词的美,品位它的意境的真实、高远。然而,我们只有一种诵读的形式去感悟,除此以外,我们没有别的办法,那么完美、精致、深邃的词句,我们只能用心去读,而不能一再在生活当中也肆意地表达这么强烈的感情。但是,蓝调可以。尽管只是说唱的形式,只是简单的节奏(初期),毕竟,我们有了更多释放感情的途径,我们可以尽情地表达,每个人都可以去表达,而无视意思的是否完整,只要找到一个宣泄口就好了,这是我自己听蓝调的时候的强烈感受。
缓慢、拖拽,重复的拍子,这些都是蓝调的基本特点。蓝调就是如此"简单"的音乐形式。就歌词而言。它采用的也多是"A-A-B"模式,这点从刚才我以下摘录的歌词中也可以看到,你知道我爱你
你知道我爱你,宝贝。
但你从来不说
我知道你爱我,宝贝,但你从来不说。
如果你不说你爱我
我收拾包袱就要走。
我住在点唱机酒吧对面,宝贝
整晚他们都在放蓝调
我住在点唱机酒吧对面,宝贝
整晚他们都在放蓝调
每次他们一放唱片
亲爱的,我就想到你
里面有一张唱片,宝贝
总是萦绕在我心头
没错,就是那首歌
总是萦绕在我心头
每次他们一放,宝贝
我马上开始哭泣
宝贝请别离开我
为我播放蓝调
请为我播放蓝调
(萨克斯风独奏时演唱)
现在我倒卧在床上,宝贝
一直哭到睡着
我要倒卧在床上,宝贝
一直哭到睡着
梦里我听到你说
"爱人,请回到我身边"
乔.特纳。。。。。
跟我们的《诗经》挺"像"。
同样是反复的叠缀,反复地咏唱,想到这一篇,不禁莞尔。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王风》
爱情的表白没有高雅庸俗之比,之分。爱了就是爱了。只有心里才能意会。有时也许需要言语的表白和坦诚,到底还是心里的共鸣和碰撞。所以今天把它们俩放在一起——对爱的迫切、渴求和心里的隐痛、焦急。
它还有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说唱形式,一首歌就讲述了一个故事,用他们那些朴素的语言,稍加修饰,就是一首非常舒服的曲目。有人说过:蓝调它一定会一直继续下去,因为蓝调就是生命的故事,生活的五味杂陈。归纳得真好。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评价,蓝调引进了"蓝调"音符,这才是黑人文化对美国音乐的最大贡献之一。这些音符通常是把大调音阶的第三、第五或者第七个音符降半音。这样的音符就注定了蓝调的特别的感觉,再加上蓝调和弦进行。最后很容易就让乐手们把各种情绪带了进去,直至震撼人心。
蓝调风格一直被当作是爵士(Jazz)的基础之一。从1912年汉迪成功地引进这种音乐时,在美国的南方,这种充满活力的黑人民间音乐,至少已经流传了二十多年。确切的说法是,这种音乐是从西非流传过来的。当时西非是大部分奴隶的家乡,绝大多数的黑人过着悲惨的奴隶生活,只有歌唱和舞蹈伴随着他们的凄惨和感伤。不管是出生、婚姻、战争、饥荒、宗教信仰、狩猎还是死亡,种种的题材和事情都让他们编进自己独创的音乐里去,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但是,当时并不是所有的奴隶主都是开明的,所以,有一部分的奴隶得以批准边干活边唱歌,因为他们知道必须要给这些奴隶一个宣泄口;然而有些却是不准,千方百计地禁止,可惜,音乐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影响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蓝调的主旋律——忧郁、低吟或者呐喊、吆喝的简单模式。
说回刚才那里,蓝调一直充当着爵士的基础,当时的乐队、乐手盛行使用的是短号和钢琴,而很少使用吉他和口琴。"散拍乐"是当时最为流行的音乐形态。英文称之为"Ragtime",意思是参差不齐的拍子。它的特色在于左右手所弹奏的方法不同。左手演奏的是正拍,而右手演奏的多半为切分音,重音放在左手两个强拍之间,形成巧妙的对位关系。这种过分地强调切分音,且风格略为呆板的音乐演奏,只能是先写好曲子再来演奏,和蓝调的即兴演奏显然不能同拟。
所以,后来出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短号手——查尔斯.巴迪.博尔登,他第一次在新奥尔良以"爵士手法"(jazzing)来诠释歌曲,里面大量地溶入了蓝调的风格和独特的元素,使得蓝调逐渐成熟,在黑人社区里越来越受欢迎,影响越来越深。真该再感谢他一次。
对音乐的感受和喜好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这跟他(她)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个人喜好有关。当然,不排除身边的人的影响。说这话没有别的意思。完全看你自己把它放在一个什么位置而已。你把它看得重于一切,这其实不是那么好的事情,因为也许意味着其它事情的牺牲。总会有一些人有些不屑,这不就是小资情调么?哪来那么多闲情雅致?从盘古开地的那一天起,人类最早的语言就是音乐。直到现在,最好的沟通语言也是音乐。当你喜欢的时候,你会知道、在意它的性质和给你的所得,不喜欢,则反。
但是,也有一些意外或者人为的原因,70年代以后,蓝调的热潮渐渐消散,直到八十年代以后才慢慢又从沉睡中苏醒。在那个辉煌的时期,巨大的成功确实给很多"蓝调钟情者"带来了巨大的喜悦和震撼。一些歌手乐手的生活也随之糜烂起来,最直接、可怕的后果是,连带他们生活的本身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和厄运。当时决大多数的乐手一天到晚都流连于酒吧等各种声色场所,一个当然是因为表演的需要,有时却是药物和酒精的控制下不能脱身。最后导致付出生命的代价的是这些人:珍妮丝.乔普林、吉米.亨德里克斯、吉姆.莫里森、布莱恩.琼斯…… 当然,还有一些人不是因为当时在摇滚乐队猖狂的海洛因,而是因为种种的意外或者生活的艰难而过早地凋零。例如:小沃尔特是死于1968的一场街头恶斗;魔术山姆是因为1969年的心脏病,当年才32岁;詹姆斯和伦德斯是因为生活的磨难,同一年先后离去;佛瑞德.迈克道威尔1972年40岁就因为肺结核过早地步入天堂;还有霍林的狼等等都先后在70年代离开人世……
蓝调乐界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便接受了如此重大的打击,结果显然可见,独剩下的一些人仍然在努力探索当中,后来的由盛转衰都跟这些脱不了干系。当然,还有比.比.金这样的大人物。可是,又有多少个比.比.金呢?他是一个全才的乐手,弹奏水平自不必多说,独创的"金式弯音"令多少人望而项背,不能超越。实至今日,估计像他那样一年开个人演奏会200多场以上的又有多少人?所以,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说他是蓝调大师的音乐领导人和大使,一位真正的心灵导师并不为过。
20世纪以后,以蓝调、卡津、柴迪科、爵士、乡村和蓝草音乐为诱因的夏日音乐节又开始走向了另一个繁荣和辉煌。其中蓝调差不多和所有的草根音乐形式一样在流行音乐界开辟了一块很大的领域,走向了另一个高端,逐渐为更多的人重新注意或者认识。
然而,个人感觉,蓝调还是缺少了三让东西,始终觉得有些东西横埂在那里一时半会无法逾越。其一:尽管现在很多的新人陆续出现,然而始终无法取缔"史蒂夫.雷.沃恩"之离去而留下的空缺,在个人成就方面,很多人无法达到他那样的高水准,还有始终蓝调界缺少了一位像比.比.金那样的具有领袖气质的超级巨星来交接,所以一路只能由已经逐渐衰老的他独撑大局。其二:蓝调好象现在已经无法重新吸引黑人乐迷。现在在黑人里头,最流行的已经是"嘻哈"音乐这样一种音乐形式,它完全吸引了所有黑人唱片的消费者,相比之下,蓝调只有暂时旁观的味道。在很多的蓝调演唱会上,想如以往一样搜索一张完全黑人的面孔已经很难。最后,尽管蓝调的影响力不断的在扩大,但是,仍然很难吸引到年轻白人乐迷眼光和注意力,喜欢听蓝调的都是一些已经过了三十五岁以上或者一些比较特殊的人群,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悲哀。
不管怎样,希望蓝调还是继续前行。这种美国草根音乐形式中最老、也最有韧性的一种音乐,真心希望它能够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本色下去,继续保持着它的关键角色。 希望它真的是如别人所说:"蓝调?蓝调就是美国音乐之母,美国音乐的源泉。"我想,音乐感动人心的地方就是其丰富音乐传承的力量。
给我喜欢的蓝调爵士。
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容易动感情的人。尤其是喜欢的东西,一下子就给打动了。
这样的人也不是那么好,起码对自己来说不是好事,也许容易受伤,或者说容易伤人。谁知道呢?总是把自己藏好,那么远,以为都到不了的地方,实际上,是别人不屑进去罢了。这样的时候,我更加依恋自己这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盏灯,一间小小的房子,还有一个总也触摸不到的内心。不管多懂你的人都好,有时候你还是关了门,黑了灯。
所以我喜欢这些,可以打动我的这些。我依恋和习惯它们的来访。
听蓝调的时候,我总是想起《诗经》,也是这么地反复颂唱,意思简单,也是那么一种自由的说唱风格,那么真实、饱满的一种真挚感情。然而,我们知道蓝调韵律的美,感受它的忧郁的节奏,知道它的真实。我们不知道"诗经"是怎么唱的。正如我们可以品味唐诗宋词的美,品位它的意境的真实、高远。然而,我们只有一种诵读的形式去感悟,除此以外,我们没有别的办法,那么完美、精致、深邃的词句,我们只能用心去读,而不能一再在生活当中也肆意地表达这么强烈的感情。但是,蓝调可以。尽管只是说唱的形式,只是简单的节奏(初期),毕竟,我们有了更多释放感情的途径,我们可以尽情地表达,每个人都可以去表达,而无视意思的是否完整,只要找到一个宣泄口就好了,这是我自己听蓝调的时候的强烈感受。
缓慢、拖拽,重复的拍子,这些都是蓝调的基本特点。蓝调就是如此"简单"的音乐形式。就歌词而言。它采用的也多是"A-A-B"模式,这点从刚才我以下摘录的歌词中也可以看到,你知道我爱你
你知道我爱你,宝贝。
但你从来不说
我知道你爱我,宝贝,但你从来不说。
如果你不说你爱我
我收拾包袱就要走。
我住在点唱机酒吧对面,宝贝
整晚他们都在放蓝调
我住在点唱机酒吧对面,宝贝
整晚他们都在放蓝调
每次他们一放唱片
亲爱的,我就想到你
里面有一张唱片,宝贝
总是萦绕在我心头
没错,就是那首歌
总是萦绕在我心头
每次他们一放,宝贝
我马上开始哭泣
宝贝请别离开我
为我播放蓝调
请为我播放蓝调
(萨克斯风独奏时演唱)
现在我倒卧在床上,宝贝
一直哭到睡着
我要倒卧在床上,宝贝
一直哭到睡着
梦里我听到你说
"爱人,请回到我身边"
乔.特纳。。。。。
跟我们的《诗经》挺"像"。
同样是反复的叠缀,反复地咏唱,想到这一篇,不禁莞尔。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王风》
爱情的表白没有高雅庸俗之比,之分。爱了就是爱了。只有心里才能意会。有时也许需要言语的表白和坦诚,到底还是心里的共鸣和碰撞。所以今天把它们俩放在一起——对爱的迫切、渴求和心里的隐痛、焦急。
它还有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说唱形式,一首歌就讲述了一个故事,用他们那些朴素的语言,稍加修饰,就是一首非常舒服的曲目。有人说过:蓝调它一定会一直继续下去,因为蓝调就是生命的故事,生活的五味杂陈。归纳得真好。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评价,蓝调引进了"蓝调"音符,这才是黑人文化对美国音乐的最大贡献之一。这些音符通常是把大调音阶的第三、第五或者第七个音符降半音。这样的音符就注定了蓝调的特别的感觉,再加上蓝调和弦进行。最后很容易就让乐手们把各种情绪带了进去,直至震撼人心。
蓝调风格一直被当作是爵士(Jazz)的基础之一。从1912年汉迪成功地引进这种音乐时,在美国的南方,这种充满活力的黑人民间音乐,至少已经流传了二十多年。确切的说法是,这种音乐是从西非流传过来的。当时西非是大部分奴隶的家乡,绝大多数的黑人过着悲惨的奴隶生活,只有歌唱和舞蹈伴随着他们的凄惨和感伤。不管是出生、婚姻、战争、饥荒、宗教信仰、狩猎还是死亡,种种的题材和事情都让他们编进自己独创的音乐里去,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但是,当时并不是所有的奴隶主都是开明的,所以,有一部分的奴隶得以批准边干活边唱歌,因为他们知道必须要给这些奴隶一个宣泄口;然而有些却是不准,千方百计地禁止,可惜,音乐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影响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蓝调的主旋律——忧郁、低吟或者呐喊、吆喝的简单模式。
说回刚才那里,蓝调一直充当着爵士的基础,当时的乐队、乐手盛行使用的是短号和钢琴,而很少使用吉他和口琴。"散拍乐"是当时最为流行的音乐形态。英文称之为"Ragtime",意思是参差不齐的拍子。它的特色在于左右手所弹奏的方法不同。左手演奏的是正拍,而右手演奏的多半为切分音,重音放在左手两个强拍之间,形成巧妙的对位关系。这种过分地强调切分音,且风格略为呆板的音乐演奏,只能是先写好曲子再来演奏,和蓝调的即兴演奏显然不能同拟。
所以,后来出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短号手——查尔斯.巴迪.博尔登,他第一次在新奥尔良以"爵士手法"(jazzing)来诠释歌曲,里面大量地溶入了蓝调的风格和独特的元素,使得蓝调逐渐成熟,在黑人社区里越来越受欢迎,影响越来越深。真该再感谢他一次。
对音乐的感受和喜好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这跟他(她)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个人喜好有关。当然,不排除身边的人的影响。说这话没有别的意思。完全看你自己把它放在一个什么位置而已。你把它看得重于一切,这其实不是那么好的事情,因为也许意味着其它事情的牺牲。总会有一些人有些不屑,这不就是小资情调么?哪来那么多闲情雅致?从盘古开地的那一天起,人类最早的语言就是音乐。直到现在,最好的沟通语言也是音乐。当你喜欢的时候,你会知道、在意它的性质和给你的所得,不喜欢,则反。
但是,也有一些意外或者人为的原因,70年代以后,蓝调的热潮渐渐消散,直到八十年代以后才慢慢又从沉睡中苏醒。在那个辉煌的时期,巨大的成功确实给很多"蓝调钟情者"带来了巨大的喜悦和震撼。一些歌手乐手的生活也随之糜烂起来,最直接、可怕的后果是,连带他们生活的本身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和厄运。当时决大多数的乐手一天到晚都流连于酒吧等各种声色场所,一个当然是因为表演的需要,有时却是药物和酒精的控制下不能脱身。最后导致付出生命的代价的是这些人:珍妮丝.乔普林、吉米.亨德里克斯、吉姆.莫里森、布莱恩.琼斯…… 当然,还有一些人不是因为当时在摇滚乐队猖狂的海洛因,而是因为种种的意外或者生活的艰难而过早地凋零。例如:小沃尔特是死于1968的一场街头恶斗;魔术山姆是因为1969年的心脏病,当年才32岁;詹姆斯和伦德斯是因为生活的磨难,同一年先后离去;佛瑞德.迈克道威尔1972年40岁就因为肺结核过早地步入天堂;还有霍林的狼等等都先后在70年代离开人世……
蓝调乐界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便接受了如此重大的打击,结果显然可见,独剩下的一些人仍然在努力探索当中,后来的由盛转衰都跟这些脱不了干系。当然,还有比.比.金这样的大人物。可是,又有多少个比.比.金呢?他是一个全才的乐手,弹奏水平自不必多说,独创的"金式弯音"令多少人望而项背,不能超越。实至今日,估计像他那样一年开个人演奏会200多场以上的又有多少人?所以,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说他是蓝调大师的音乐领导人和大使,一位真正的心灵导师并不为过。
20世纪以后,以蓝调、卡津、柴迪科、爵士、乡村和蓝草音乐为诱因的夏日音乐节又开始走向了另一个繁荣和辉煌。其中蓝调差不多和所有的草根音乐形式一样在流行音乐界开辟了一块很大的领域,走向了另一个高端,逐渐为更多的人重新注意或者认识。
然而,个人感觉,蓝调还是缺少了三让东西,始终觉得有些东西横埂在那里一时半会无法逾越。其一:尽管现在很多的新人陆续出现,然而始终无法取缔"史蒂夫.雷.沃恩"之离去而留下的空缺,在个人成就方面,很多人无法达到他那样的高水准,还有始终蓝调界缺少了一位像比.比.金那样的具有领袖气质的超级巨星来交接,所以一路只能由已经逐渐衰老的他独撑大局。其二:蓝调好象现在已经无法重新吸引黑人乐迷。现在在黑人里头,最流行的已经是"嘻哈"音乐这样一种音乐形式,它完全吸引了所有黑人唱片的消费者,相比之下,蓝调只有暂时旁观的味道。在很多的蓝调演唱会上,想如以往一样搜索一张完全黑人的面孔已经很难。最后,尽管蓝调的影响力不断的在扩大,但是,仍然很难吸引到年轻白人乐迷眼光和注意力,喜欢听蓝调的都是一些已经过了三十五岁以上或者一些比较特殊的人群,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悲哀。
不管怎样,希望蓝调还是继续前行。这种美国草根音乐形式中最老、也最有韧性的一种音乐,真心希望它能够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本色下去,继续保持着它的关键角色。 希望它真的是如别人所说:"蓝调?蓝调就是美国音乐之母,美国音乐的源泉。"我想,音乐感动人心的地方就是其丰富音乐传承的力量。
给我喜欢的蓝调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