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他的寂寞邂逅(旧文)
看到友邻的动态,才发现这张专辑到今天已经发行20周年了。这就是我最爱的莫莫的专辑,没有之一,至今我都还为当年金曲奖最佳女演唱人被那姐截胡而不爽。13年前,还在念书的我为这张专辑写了一篇小作文,现在回看我都觉得自己写得蛮好的,就像这张专辑,现在听还是那么动听(是的,我真不要脸,哈哈)。
以下为当年的评论全文。
对莫文蔚的迷恋和对李宗盛的仰慕在听这张唱片时爆发到极致。
她,是华语乐坛的一朵奇葩,清瘦的面容、骨感的身形、个性的声线,在唱片里深刻探讨男女情感的是她、在演唱会上艳光四射的是她、在电影里暴牙舞刀的也是她,对于她,似乎一切皆有可能;他,是台湾音乐教父级人物,温文儒雅、才华横溢,对解构现代都市情感最为擅长,时而温柔缱绻、时而冷静理性,让李玟生命[完整]的是他、让梁静茹充满[勇气]的是他、和林忆莲[当爱已成往事]的还是他。
当她和他相遇,会是怎样一番别样的景致?
[十二楼的莫文蔚]并不是莫李二人的第一次合作(之前已经合作过一曲让众人惊艳不已的[阴天]),但这是李宗盛第一次担任莫文蔚整张专辑的制作人并亲自贡献了八首词和一首曲,他终于可以全方位的阐释自己心中Karen的最佳形象。事实证明,李宗盛对歌手及音乐的敏感度和判断力的确是最一流的,寂寞,是他为这张唱片定做的基调,而游离不定的唱腔让Karen成为寂寞不可替代的诠释者,莫文蔚声音里暗藏的特质,就这样被李宗盛挖掘出来并发挥得淋漓尽致。
[十二楼]:空旷的合成器音效、机械的电话按键音、节奏凌乱的钢琴声、慵懒散漫的鼓点,Karen丝质的声音如烟般在空气中氲开来,回荡缭绕。“忘了关/那扇门/那扇窗/电光/石火/秋凉”,这一叹三咏的韵律让人不禁想起“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只不过千年前旷野上辽远的悲凉化成了如今由钢筋混凝土筑起的十二楼上冷漠的空虚。整首歌像极了蔡明亮的文艺片,“孩子离开了秋千”—“剧场版沸沸扬扬”—“吸烟对怀孕的影响”—“女优与假知青的恋情终于曝光”,毫无逻辑的蒙太奇,让我等旁人只能远远地窥探这十二楼上的寂寞女子,她的美丽、她的哀愁、她的爱和情欲。
[寂寞的恋人啊!]:悠然的秋日午后,阳光明媚,街角的无名小店,一客绿茶,隔着被阳光映暖的玻璃幕墙,看街上川流如梭的人群和满地金黄的落叶。眼前的景物渐渐模糊,清晰起来的是爱和寂寞,努力爱一个人,和幸福并无关联。啜一口绿茶,吞下这淡淡的苦涩,却尝到清新的回甜,恰如此刻的寂寞。人生在世,寂寞如影随形,即便是爱也无力挣脱,但人们依然轰轰烈烈地飞蛾扑火,只因为,爱因寂寞而生,而寂寞,因爱而美丽。
[起了毛球]:李宗盛和李焯雄都是台湾音乐界的文字大师,这首由他们联袂操刀的歌词理所当然地闪耀着二人的睿智和才情。初生的爱情,是一件漂亮华丽的外衣,而两个人的自我和棱角不断地摩擦着它,于是爱慢慢变薄、起了毛球,所有的温柔被弄皱、变成了毛躁的念头。绝妙的比喻搭配Tanya淡雅却不失韵味的曲子和吉他弹奏,再由Karen独特的嗓音来诠释,让人爱不释手。
[两个女孩]:这首歌有种错位的美感。关于一个男孩和两个女孩的爱情,没有锥心入骨的痛苦、没有歇斯底里的挣扎、没有无止无尽的怨恨,反而用一支如此优美婉转的曲子来表现,Karen以第三人称的口吻置身事外、像位好朋友一样娓娓道来。于是,在清澈舒缓的钢琴伴奏中,一段复杂的三角恋情竟如同隔世童话般动人起来。
[懒得管]、[爱情中毒]、[你的天堂]三首歌构成了这张专辑快歌部分的主体。从[i]开始,莫文蔚的快歌一味追求另类或者重口味的效果,反观这张专辑的快歌都是风格一致的轻摇滚,节奏明朗轻快,Karen轻重适宜的咬字发声更显率性洒脱,给人自然舒服的听觉感受,心情也跟随这些跳跃的音符不自觉地愉悦起来;[因为所以]彰显出自欺欺人的失落无助,编曲很有厚度,Karen也少有地用了相对扎实的声音来演唱;[月蚀]在专辑接近尾声时与开首的[十二楼]遥相呼应,些许的电子气息,虚幻疏离;最末一首与李宗盛对唱的[遇见另一个自己]营造出恍如梦境的氛围,莫文蔚是梦中人,李宗盛是解梦人,自关于回忆的梦中层层地剖析出最本源的爱情和最真实的自我,感染力极强。
另人惋惜的是,这次火花十足的寂寞邂逅竟然成为莫文蔚和李宗盛的最后一次合作。[十二楼的莫文蔚]在2000年发行后,由于格调过高、风格过于超前而遭遇了市场的滑铁卢,销售成绩是Karen所有唱片中最差的一张,据说这对李宗盛的打击很大,一向笑傲市场的他在此之后成绩一路下滑,最后更是无心恋战台湾而转战大陆;莫文蔚也在发行了另一张粤语唱片后离开滚石转投SONY,发行了席卷全亚洲的超级大碟[i]并一举夺下金曲歌后的桂冠,从此走上一条越发精致却略失个性的主流路线。
现在看起来,还真有些世事弄人的感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