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围与音乐,谁是谁的祖宗?——Apollo听后感
听Apollo: Atmospheres & Soundtracks的时候不是有意识的,总是反复播放着它去做其它的事情,至于Brian Eno,我对他的崇拜简直是五体投地,于是便有意识的收集了一些他的音乐作品,总的来说,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这张Apollo,至于其中的原因,可能仅仅是因为我播放它的次数很多吧。久而久之,我便发现了其中的趣味性,也就引发了以下的思考。
什么才算是氛围音乐呢?至少我是永远也说不清楚了。
但我认为,凡是音乐便都是感性的、情绪化的,在聆听它的同时,一种情感上的东西就会被传达。当然,音乐的创作者有情感,聆听者亦有情感,同样一种声音于不同的聆听者就意味着不同的含义,这往往与某一单位个体所经历和感受的不同而各有差别。
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运动员进行曲》(大概是叫这个名字吧,就是在运动会开幕仪式上和着运动员入场播放的音乐)对于多数人来说应该是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曲子,我想这也是写这个曲子的作者所要表达的。而对于我,这曲子简直糟糕透顶,不是曲子本身怎样,这种坏情绪源自我的学生时代,因为每次听到这段音乐都是做课间操的时候,对于不是很好动的我来讲,做操在当时看来可以算得上是十分不愉快的事了。这个例子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即便当时我听到的是其它的什么音乐,我想我也会对我听到的怀恨在心吧。
那么,上面那些废话究竟要说明什么呢?我想说的有两点,既“氛围与音乐的关系”和“什么是氛围音乐”。
氛围与音乐的关系,这个概念太庞大复杂了,或者应该说是模糊抽象。对于我这个没有受过正统音乐训练的人来说,这似乎并不是我应该去思考的问题,但我有耳朵,我能听到声音,我想我就有发言权吧,至少有谈谈我个人看法的权利吧。我把氛围与音乐的关系主要概括为两个词:“随机”与“交集”。所谓随机,就是说一段音乐对于同一个聆听者可能产生无数种情绪,但最终产生的是哪种呢?这就取决于聆听者在听到它的时候所处的环境了。就如同上面我的例子。所谓交集,就是说一段音乐本身表达的情绪也能影响到环境甚至聆听者的感受。于是,这个“交集”就有了恰当的与不恰当的了,比如在喜庆的节日里,本身欢快悦耳的音乐就会把这种快乐的氛围营造的更加清晰,而悲伤沉痛的音乐在这中环境中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了,只有环境与音乐的本身属性有着共同之处,那么它们才有交集,才是和谐的。“随机”与“交集”我个人更趋向于前者,因为“随机”更能体现出不确定性,更加潜意识些,这样才有意思。还是要提《运动员进行曲》,这曲子本身给我的感觉其实也是振奋激动的,但在我的意识深处,在不受或很少受外界影响的那部分里,我是恨这曲子的,听到它我感觉遭透了。而“交集”本身就建立在环境与音乐自身的属性上,而这些属性是哪来的呢?毫不客气的说是人给的,是在历史、自然等因素的作用下给出的。那么这些属性客观准确吗?在一定范围内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是人,探讨问题也是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如果是跟其他什么物体“探讨”,我想就没有说下去的必要了吧,至少我是无法与它们沟通的。
什么是氛围音乐,很多权威的定义我想我就不必说了吧,但我认为,只要是音乐,那么它就是氛围的。这取决于它们何时出现,怎样的被聆听。也就是说如果你以听一段音乐为目的而去听的话,那么此时的音乐就是音乐,而不是氛围音乐,即使它已经被贴上了氛围音乐的标签,那它也不是。而当你在从事其他活动或不是主动的去接受的时候听到了一段音乐,那么这段音乐就可以叫做氛围音乐,因为环境是立体的,它是环境的一部分。这样一来一切就很清楚了,无论是轻柔的还是强烈的,只要它们是组成环境的一部分,那么就是氛围音乐。
说到这,便引出了一个问题,究竟怎样欣赏一段氛围音乐呢?我想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不要去试图欣赏它。这就是氛围音乐的可爱之处,因为它是无处不在的,风声、雨声、呼吸声、汽车声、机器声、噪音甚至是耳鸣,它们都是氛围音乐,因为它们是组成环境的一部分,也是组成你情绪的一部分。而当你意识到这一点并有意识的去欣赏它们的一瞬间,它们就已经不在了,不是停止了,而是不再叫“氛围音乐”了。氛围音乐无时无刻不陪伴着我们,同时我们也是氛围音乐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就都可以被称做是氛围音乐家了。
最后要说的是,如果你经常耳鸣的话,我建议你不要抱着欣赏氛围音乐的古怪念头去聆听它,去医院看医生才是你马上应该做的。
什么才算是氛围音乐呢?至少我是永远也说不清楚了。
但我认为,凡是音乐便都是感性的、情绪化的,在聆听它的同时,一种情感上的东西就会被传达。当然,音乐的创作者有情感,聆听者亦有情感,同样一种声音于不同的聆听者就意味着不同的含义,这往往与某一单位个体所经历和感受的不同而各有差别。
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运动员进行曲》(大概是叫这个名字吧,就是在运动会开幕仪式上和着运动员入场播放的音乐)对于多数人来说应该是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曲子,我想这也是写这个曲子的作者所要表达的。而对于我,这曲子简直糟糕透顶,不是曲子本身怎样,这种坏情绪源自我的学生时代,因为每次听到这段音乐都是做课间操的时候,对于不是很好动的我来讲,做操在当时看来可以算得上是十分不愉快的事了。这个例子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即便当时我听到的是其它的什么音乐,我想我也会对我听到的怀恨在心吧。
那么,上面那些废话究竟要说明什么呢?我想说的有两点,既“氛围与音乐的关系”和“什么是氛围音乐”。
氛围与音乐的关系,这个概念太庞大复杂了,或者应该说是模糊抽象。对于我这个没有受过正统音乐训练的人来说,这似乎并不是我应该去思考的问题,但我有耳朵,我能听到声音,我想我就有发言权吧,至少有谈谈我个人看法的权利吧。我把氛围与音乐的关系主要概括为两个词:“随机”与“交集”。所谓随机,就是说一段音乐对于同一个聆听者可能产生无数种情绪,但最终产生的是哪种呢?这就取决于聆听者在听到它的时候所处的环境了。就如同上面我的例子。所谓交集,就是说一段音乐本身表达的情绪也能影响到环境甚至聆听者的感受。于是,这个“交集”就有了恰当的与不恰当的了,比如在喜庆的节日里,本身欢快悦耳的音乐就会把这种快乐的氛围营造的更加清晰,而悲伤沉痛的音乐在这中环境中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了,只有环境与音乐的本身属性有着共同之处,那么它们才有交集,才是和谐的。“随机”与“交集”我个人更趋向于前者,因为“随机”更能体现出不确定性,更加潜意识些,这样才有意思。还是要提《运动员进行曲》,这曲子本身给我的感觉其实也是振奋激动的,但在我的意识深处,在不受或很少受外界影响的那部分里,我是恨这曲子的,听到它我感觉遭透了。而“交集”本身就建立在环境与音乐自身的属性上,而这些属性是哪来的呢?毫不客气的说是人给的,是在历史、自然等因素的作用下给出的。那么这些属性客观准确吗?在一定范围内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是人,探讨问题也是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如果是跟其他什么物体“探讨”,我想就没有说下去的必要了吧,至少我是无法与它们沟通的。
什么是氛围音乐,很多权威的定义我想我就不必说了吧,但我认为,只要是音乐,那么它就是氛围的。这取决于它们何时出现,怎样的被聆听。也就是说如果你以听一段音乐为目的而去听的话,那么此时的音乐就是音乐,而不是氛围音乐,即使它已经被贴上了氛围音乐的标签,那它也不是。而当你在从事其他活动或不是主动的去接受的时候听到了一段音乐,那么这段音乐就可以叫做氛围音乐,因为环境是立体的,它是环境的一部分。这样一来一切就很清楚了,无论是轻柔的还是强烈的,只要它们是组成环境的一部分,那么就是氛围音乐。
说到这,便引出了一个问题,究竟怎样欣赏一段氛围音乐呢?我想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不要去试图欣赏它。这就是氛围音乐的可爱之处,因为它是无处不在的,风声、雨声、呼吸声、汽车声、机器声、噪音甚至是耳鸣,它们都是氛围音乐,因为它们是组成环境的一部分,也是组成你情绪的一部分。而当你意识到这一点并有意识的去欣赏它们的一瞬间,它们就已经不在了,不是停止了,而是不再叫“氛围音乐”了。氛围音乐无时无刻不陪伴着我们,同时我们也是氛围音乐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就都可以被称做是氛围音乐家了。
最后要说的是,如果你经常耳鸣的话,我建议你不要抱着欣赏氛围音乐的古怪念头去聆听它,去医院看医生才是你马上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