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怪腔怪调”的女歌手,到华语最佳女歌手
很庆幸在今年早些时候偶遇了这张专辑,能在她以此获得金曲奖最佳女歌手以前不受舆论影响的欣赏它。
我对此张专辑的爱主要来自于几首慢歌的细腻诠释:《陪着你》《Don't Cry. Don't Cry》《Ophelia》,以及《星期三和礼拜三》。那是一种充满细节表现力与个人风格层面独创表达所带来的耳目一新感。这种共情显得真诚,亲密,而不是一种技法娴熟而带来的隔阂感。偶尔在我的心情不太“丧”的时候,听听她的快歌,也能感觉到技巧的丰富、气息的充沛。我想作为一个完整的作品,在评奖过程中肯定也为她多元的表现能力提供了很多加分。从情感层面来讲,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很多面项,所以色彩的跳跃我可以理解。美中不足是有几首歌的编曲听起来稍微有点违和和硬来的感觉,比如《既然不再假装自己不是多愁伤感的诗人》。换一个编排方式我觉得会有更好的可听性、复听性。
有人说,现在的金曲奖让我们大陆观众看了觉得陌生而不明所以。我觉得这张专辑得到最佳女歌手的肯定,背后是台湾审美偏好对自由表达、自我抒发、不拘一格的鼓励。还记得曾经看到一个词人关于魏如萱的访谈,内容模糊了但标题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喜欢一个怪腔怪调的女歌手?”。当大技巧不再是歌手的主要衡量标准,也许这给百花齐放的艺术表达提供了发荣滋长的生存条件?
© 本文版权归作者 Ragingse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