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出新玩意:第三个田馥甄的诞生
具体说说新专辑
对老听众来说,最本真的田馥甄或许还是初出道时的tohebe和mylove,从《渺小》开始是转型期,走仙气路线。其实说白了,唱片公司已经不满足于让田馥甄一直走前两张的小情小爱小文艺风格,也许是担心以后变成像某些歌手那样虽然有无人能撼动的经典却因为风格单一导致以后总被人诟病吃养老保险活命的尴尬,所以还是为了田的后路铺路,后面的专辑中基本都是仙气风和经典田氏风对半开的局面。到这张《无人知晓》也是典型的一半仙气飘飘一半田氏情歌,两者都是她擅长的,听上去也并不违和。
最有意思的是,这次仙还仙出了新东西,《田》和《底里歇斯》两首,迷幻、摇滚中甚至有金属,激烈的情绪节奏带着一些舞台剧式的神经质,是以前没听到过的新尝试,如果是佛跳墙中的戴佩妮还不奇怪,但却是田馥甄,而且驾驭得这样好!想再次说下《无人知晓》这首,既保留了副歌的田氏芭乐又嫁接了割裂感的前奏和收尾,所以初听像两首歌,但经得起久听却不腻味。
总而言之,这张专辑初听,老粉的接受度可能不太大,毕竟加入了三分之一的新馥甄,但反复听就能领会它的好。这张综合来说超越一二张的经典,三个馥甄(一人分饰三角)三足鼎立,让整张专辑比之前所有的都更丰富而多元。
关于转型,或者说升级更准确,这之中可以看到的成功案例比较典型的就如蔡依林,(某位歌手最近出了一首大转型电音舞曲,却是转型失败的典型。)田馥甄在转型这方面却可以说是幸运的,因为从后面三张专辑来看,仙气风是适合她的,说得好听点就是,在文艺田之外又诞生了一个仙女田,(她那么喜欢她的偶像王菲,应该很多年前就做过功课练过基本功的,所以走这样一条新的路竟然也没有跌进坑里。)像后期的《皆可》、《独善其身》、《念念有词》,都是另一个维纳斯。
很多人说她学王菲,虽然有些地方音色技巧有相似之处,但能做到王菲那样既能把《红豆》唱到大江南北唱成经典又能唱好《浮躁》,这样的功力不是说学就能学的。不过在形式上,田馥甄从《小幸运》到《独善其身》,前者大江南北了,后者又仙得小众,和王菲还真有些像。但像归像,就像林忆莲与王菲的那种天然的像,并不是模仿。所以说,说田学王菲就像当初别人说王菲学bjork一样,没什么意义,也没必要拿这种不痛不痒的东西来口诛笔伐她们。
题外话
2005那几年张靓颖从超女出道时,走在大街小巷从甩卖清仓特价促销门店到坐巴士时广播里都在放《如果爱下去》、《g大调的悲伤》和莫文蔚的《阴天》,包括我自己的随身携带的mp3里。再到2010年后那几年,每天上下班的路上,从去ktv和同事唱歌到坐公交车时小电视上都在放田馥甄,从《寂寞寂寞就好》到mylove。记得有一次分手不久,在下班的公交车上忽然听到mylove,发现头顶移动电视在放mylove的mv,我坐在车上,心里五味杂陈,车子慢慢往家的方向开着,这种场景恍如隔世又无比令人熟悉。
因为发现自己似乎目睹了两个华语乐坛鼎盛时期的模样,也体会到了“某某式情歌”年代这种音乐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年轻人耳朵里都戴着耳机包里揣着mp3和磁带随身听的时代。更别说那时候华语音乐对所有年轻人生活深远的影响。
华谊兄弟时期的张靓颖和华研时期的田馥甄其实有非常相似的生命线,公司都抓住了她们两个最擅长的东西,张靓颖和田馥甄天生的唱腔情绪就是用来演绎情歌的,就像小说家的笔就是用来写小说的而不是用来写工作报告一样。(至于一些不明智的歌手或公司,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到后期脱离华谊兄弟后的张靓颖不再有靓式情歌。而田馥甄才刚刚脱离华研,其实也能看到有很大的变化了,比如去涉猎大陆民谣的《一一》,(虽然说田馥甄本人很喜欢民谣,但对于我个人来说她也许并不适合,因为民谣的质朴和她本身的气质和风格是相悖的,唱歌这种事情本身百分之九十都是天生的,就像某位情歌小天后突然去唱电子舞曲一样,事实证明无疑是旱鸭子下水投河自尽。)还好田馥甄不像张靓颖完全否定并丢弃了早前摸索搭建的基石,至少现在她还有《无人知晓》、《讽刺的情书》这样的半主调稳住整张专辑,而不是像张靓颖已经被冲美之路毁得一塌糊涂。
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记得的还是十年前的靓式情歌,只希望田馥甄引以为戒。华语音乐的没落,并不只是市场需求的原因,也不只是欧美日韩市场分流的原因,更多还是用心与否的原因。至少目前看来,田馥甄这张新专辑很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