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林一峰《BORN IN KOWLOON》的觀點與角度
來到第十九張個人專輯,林一峰仍一貫未變地帶大家暢遊世界,窺探他的成長和思緒。只是這一次,已習慣長期旅居世界不同角落的他,要帶樂迷暢遊的不是他方,而是他的出生地——九龍。透過歌詞與音樂,他去蕪存菁地描繪了成長地多年來的變化,也帶來感受這個地方的不同視點與角度,看看大家又會選擇哪一角度?
一個人的辯論賽
在《BORN IN KOWLOON》專輯的十首歌當中,由第一首的《麻鷹與麻雀》到最後一首《花與根》,從歌名到內容都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角度與視點,一峰指這並非刻意安排,只是在製作專輯的兩年多裡,一直經歷著不同的事情和衝擊,便成了現在的樣子。他笑說,這專輯就像其腦袋的橫切面底片般,呈現出他一直思考的東西,而這要歸功於一峰多次提到的中學時代啟蒙老師,他說:「中學時我的中文老師陳淑慧老師常教我任何事情都要考慮正反兩面,所以創作時也常會自己在腦海先辯論一次,就像寫論文一樣。」因此,他透過《麻鷹與麻雀》兩種香港常見的雀鳥,以他們不同的視角與高度,展現香港社會的生活與變化;也藉著《花與根》說只要是真正的愛,無論是面向陽光的花或是藏於幽暗的根都要照單全收;還有以被人遺忘的《老師傅》,回應《西裝友的心事》、《出走半日到西貢》對應《兜路》等,每首歌都從不同角度出發,就像其個人辯論賽的結果,讓人透過音樂與歌詞得到不同的啟發。
輕輕的說地方故事
聽林一峰的歌就是有一種淡然,沒有聲嘶力竭,未必是一聽就愛上,但真摯細膩更能歷久常新。就如專輯中的《浪漫九龍城》,已是十多年前跟LITTLE AIRPORT合作的作品,現在換上輕快的編曲和加上部份新詞,帶來除了是輕鬆感覺外,還讓人驚覺九龍城在十多年間已變化不少。一峰說:「九龍城是一個有趣的地方,我在旁邊的坪石邨長大,就在啟德機場旁,親眼目睹這裡180度轉變,由機場搬遷,從很嘈到好靜,由很擾攘變成沒有很多事發生,所有事情都是有辣有不辣。也有很多生命體在九龍城做著自己喜歡的事。那種狀態其實很CHILL,在最繁忙、最混雜的社區裡,用自己的方法找到自己生活的節奏,我覺得這簡直是人間天堂。」因此在音樂上,他選擇了類近REGGAGE的輕鬆曲式,帶大家漫遊一趟九龍城。至於在專輯中,令他最深刻的則是曲風比較簡約,與《浪漫九龍城》有著強烈對比的《老師傅》,「這歌本來做了很多處理,最後還是覺得LESS IS MORE,不要畫蛇添足,老實地用一支結他、一個口琴,說一個關於這城市被遺忘的一群老師傅故事。」由此可見,除了以歌詞帶出不同角度看法外,一峰也借音樂處理的差異帶來不同的感覺,突顯了老師傅被遺忘的無奈蒼涼。
聽罷全碟,可能會為大家帶來一些反思、啟發與力量,而在《BORN IN KOWLLON》的實體專輯內,一峰就寫了一節《有關回頭》的文案,作為專輯的序言,也是後記,告訴大家在回頭看的時候,別忘了最終還是要前行。藉著這張專輯,樂迷可透過一峰個人的成長片段找到共鳴,也可以一起稍作停頓,在梳理過後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