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LOVE》的两个版本

阴寒了几天,又渐渐温暖。周日,冬阳煦煦。室内却依然冷。我开着窗,尽量把阳光放进来。
耳朵想听点什么。在CD夹里找了几张碟,最终把莎拉布莱蔓的《月光女神》定在MEDIA的播放列表里。清寒的冬日,干燥的瓷砖地面上洒着阳光,适合这样一种辽远浩淼的声音。
听到《THIS LOVE》,感觉有些起伏。这首歌,我曾反复反复地听过,是什么时候?而且,那是另一把声音的演绎,更轻灵,更虚渺。
感谢搜索引擎,我找到了《THIS LOVE》的首位歌手——Elizabeth Fraser。这首歌是她和Craig Armstrong于98年首次合作所推出的单曲。
Elizabeth Fraser曾是大名鼎鼎的Cocteau Twin乐队的女主唱。这个乐队被奉为新古典主义与Dream-Pop风格的先驱,所打造的迷幻音乐多年风行全球,影响深远。Fraser其貌不扬,却拥有一把天籁之嗓,被评为英国独立音乐界最美的女音。许多人也许不知道,她还是王菲翻唱歌曲最多的歌手。
《This Love》出版后,惊起巨大反响,更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誉为“20世纪最阴毒的Trip-hop”。
阴毒,这个词用得真是准确。本来Trip-hop音乐的整体特点就是“迷幻”、“虚渺”、“凄冷”,用“靡靡之音”来形容再合适不过。Fraser的声音优雅、闪烁,有丝绸的质感——丝般的梦幻,丝般的飘逸,丝般的凉滑,在钢琴与电子乐的伴奏下,使人心神摇曳,不由自主灵魂出窍,随之前往那不知名的幽暗深处。听过《THIS LOVE》的人大都立刻中毒,深陷于 Fraser所营造出来的幽冥异境里不能自拔。
2000年,莎拉•布莱曼翻唱了这首歌,展现了另一种风格——较大气,显得辽阔、坚定与明亮。歌剧演员出身的莎拉对《THIS LOVE》的演绎甜美温暖,如晨曦之光,告诉我们爱是多么美好。
而Fraser,飘摇隐约的声线,如冬夜里云层中朦胧的月色,唱出了我们对爱的渴望与不确定。
经历过爱的磨砺,我更爱Fraser。
可是,上一次一遍遍地听《THIS LOVE》,是什么时候呢?那一段夜夜难眠的时光,是什么时候呢?竟然,不能够清晰地回忆起来。只是这样也没什么不好。能够忘却一些事情,属于某种幸福。
耳朵想听点什么。在CD夹里找了几张碟,最终把莎拉布莱蔓的《月光女神》定在MEDIA的播放列表里。清寒的冬日,干燥的瓷砖地面上洒着阳光,适合这样一种辽远浩淼的声音。
听到《THIS LOVE》,感觉有些起伏。这首歌,我曾反复反复地听过,是什么时候?而且,那是另一把声音的演绎,更轻灵,更虚渺。
感谢搜索引擎,我找到了《THIS LOVE》的首位歌手——Elizabeth Fraser。这首歌是她和Craig Armstrong于98年首次合作所推出的单曲。
Elizabeth Fraser曾是大名鼎鼎的Cocteau Twin乐队的女主唱。这个乐队被奉为新古典主义与Dream-Pop风格的先驱,所打造的迷幻音乐多年风行全球,影响深远。Fraser其貌不扬,却拥有一把天籁之嗓,被评为英国独立音乐界最美的女音。许多人也许不知道,她还是王菲翻唱歌曲最多的歌手。
《This Love》出版后,惊起巨大反响,更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誉为“20世纪最阴毒的Trip-hop”。
阴毒,这个词用得真是准确。本来Trip-hop音乐的整体特点就是“迷幻”、“虚渺”、“凄冷”,用“靡靡之音”来形容再合适不过。Fraser的声音优雅、闪烁,有丝绸的质感——丝般的梦幻,丝般的飘逸,丝般的凉滑,在钢琴与电子乐的伴奏下,使人心神摇曳,不由自主灵魂出窍,随之前往那不知名的幽暗深处。听过《THIS LOVE》的人大都立刻中毒,深陷于 Fraser所营造出来的幽冥异境里不能自拔。
2000年,莎拉•布莱曼翻唱了这首歌,展现了另一种风格——较大气,显得辽阔、坚定与明亮。歌剧演员出身的莎拉对《THIS LOVE》的演绎甜美温暖,如晨曦之光,告诉我们爱是多么美好。
而Fraser,飘摇隐约的声线,如冬夜里云层中朦胧的月色,唱出了我们对爱的渴望与不确定。
经历过爱的磨砺,我更爱Fraser。
可是,上一次一遍遍地听《THIS LOVE》,是什么时候呢?那一段夜夜难眠的时光,是什么时候呢?竟然,不能够清晰地回忆起来。只是这样也没什么不好。能够忘却一些事情,属于某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