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历史上最“黑暗”的音乐...


有很多人问过我应该在bandcamp上买什么专辑,最好是那种其他地方听不到的,我想到的会有很多,但首先想到的只有一个,可以说被称作镇站之宝的,来自The Caretaker的名为”Everywhere at the end of time”的专辑。
在这之前我没有要写它的冲动,至少是没有想用这么多文字,我挺懒的,要让我动笔写一篇所谓的乐评去夸一张专辑或者一首歌太难了,所以它绝对是足够有意思能让我把其他的因素都抛在脑后的。这张专辑很长,有几乎6个小时,循环的部分很多,纯音乐没有歌词(废话),能做到一次性听完难度不小,我一般是把它当作背景音乐放着,就这样时不时的拿出来听我大概听了有一年,每当我不知道放点什么听的时候我就会翻出来听听,直到前几天我再次像往常一样去播放,然后靠在沙发上睡个午觉….
我想很多人都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就跟为什么有好多专辑如果没有一首主打歌你看到的“最多播放”几乎都是第一首歌一样,我们常常会比较熟悉前面的部分忽视后面的部分(除非你经常从后往前听那当我没说),这种习惯在数字化的今天太普遍了,像黑胶有A B面,CD有1碟 2碟,网易云音乐上可没有,我也会犯这时代病,就这张专辑而言,我感觉我总是在前半张打转,后面的就没有真听进去,所以当我从午睡中醒来时我发觉听到的不对劲,不是我熟悉的声音也是很自然的。于是我想从后半张开始再去认真听这张专辑,不听不要紧一听吓一跳,“这不是我听的那张专辑啊”,“为什么是这种声音”,看了眼窗外还好是白天,灵异的氛围少了一半,我没有觉得很恐怖只是疑问很多,带着这些问题我又去点开了第一首歌,打算重新听一遍,我总觉得这前后是一定有联系的,虽然我认真读过作者在bandcamp上写的简介,但至此我还不打算深入研究去查阅资料,我更想有自己的体验。这一听就是到了午夜,在摘下耳机的一刻我没有犹豫的断言这是我听过的最压抑和黑暗的音乐。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身处于一艘轮船的舞厅,大概是1930年或者至少你在海上已经呆了超过十五年了,这只巨大的船上有你能想象到的一切,商店,餐厅,剧院….但是你从来没有去过。有一天这艘船行驶到了海洋的深处,天空乌云密布,你突然发觉在轰鸣的引擎声下你是唯一的存在的人,你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名字。船舱里面雾气弥漫于是你想走到最顶层,那里你看到了我最初提到的舞厅,那里巨大的窗户透出的自然光让你找到了一丝安慰。你好像很久很久没有见到任何一个活着的生物了,你觉得可能只是还没有遇到….你的破碎的记忆构建不起一组能描述的画面,日复一日,乌云越来越多,记忆越来越淡,疑惑已越来越深,你感觉不到饥饿,疲惫,你唯一能察觉到的是周围的东西在腐烂,螺丝钉在一点点的生锈松动,船上存在的渐渐从你脑子里消失….只剩下音乐,对,从始至终船上一直都在飘荡着的音乐,永不停歇的音乐伴随着你在船上的每一个角落…这音乐到底听上去是什么样?不用我去讲你也应该知道,就是”Everywhere at the end of time“。
James Leyland Kirby,英国作曲家,在2016-2019年间,他化名为The Caretaker,创作了这全长六小时的氛围音乐集,他将整张音乐分成六部分,分别从Stage 1到Stage 6。






其实初听第一部分也就是全部的开始我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舒服,甚至是格外的温馨,Kirby在此处采样了大量的30年代Ballroom流行音乐,并把他们“做旧”,听起来就跟老唱机里播放出来的似的,还有着颗粒感,这种温暖朦胧着的感受让我很快进入状态。如果你足够敏感,在第二部分你可以感受到有些许的预示,它接下来会朝着黑暗的地方前进。在此我在思考,接下来的音乐它还会有多深遂和黑暗,一切都是未知数。Kirby让这些老的音乐听起来更老,我的感受自然是如同在比往日更深的大海中潜水,你越往下浅你越恐惧,甚至有种不可逆的感官。第三部分是噩梦的开始,我能感觉到气氛的明显改变,类似皮肤脱离感,混响增强,声音在四周莫名的游离。在第三和第四部分的交界我可以明显感受到特别的不安全感,当我觉得这黑暗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我看了下时间,才过去了一半,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到底还会有多久”。从第五部分开始到结束就是整张专辑最不安和恐怖的段落,你不会有一分钟感觉到自在,时间的概念也停驻了,在某一刻我还以为是耳机出了问题,小号提琴钢琴混杂在一起的声音慢慢扭曲变成噪音,在此时音乐不再是音乐了,就像破碎的音符躺在地上奄奄一息,抽搐着哭泣。在你真的听完了这六个部分后,摘下耳机或者关闭音响,你一定会有种灵魂出窍后又回归现实的欣快感,我很难去解释那种特殊的感觉,在那过去的六个小时里,我觉得完全和这个社会脱节了,就像那艘船,只有我一个人。
同样是“痛苦”的音乐,但我们所熟悉的William Basinski的经典dlp也不过是在背后的故事听起来让人紧张罢了,可Kirby是从内而外的让你脊柱发凉,有人说音乐真的可以影响人的心理,我是相信的,这些音乐就是最好的例子。说到这儿了我还并没有提到它的核心,就是为什么Kirby想做出这样的音乐?它到底代表了什么?这一切只需要用一个名词解释 —— 阿尔兹海默症。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更广为人知的说法是老年痴呆,是一 种以记忆功能和认知功能进行性退化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多发于老年期。发病通常静悄悄地来,过程缓慢且不可逆。“ 这是来自知乎的一段引用,这个看似很常见的病却有着数十种可能的病因,我们到现在没有能根治和解决的办法,就意味着有大量的人,不止是老人饱受着它的折磨(即使他们不知道)。我想你应该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我提到了这个病,它就是这六个小时的音乐所描述的,一位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应该有的体验和过程。Kirby说过他最初的灵感是来自库布里克的经典惊悚片“闪灵”,那讲述的是一位被幻觉逼疯了的男人,但相对于精神问题,阿尔兹海默症有着更复杂的来源,也有着更广泛的群体。Kirby完完全全用音频的形式将这种疾病的恐怖表现的一览无余,这是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给了我我前所未有的体验。这就很好解释从第一部分开始如此清晰的音乐逐渐演变成最后支离破碎的声音尘埃的过程,是如此自然和科学。
在此贴上这张专辑在bandcamp上的简介,Kirby详细介绍了每一个部分的体验,你可以在听的时候去品味这些语言:
STAGE 1 - (A+B)
Here we experience the first signs of memory loss.
This stage is most like a beautiful daydream.
The glory of old age and recollection.
The last of the great days.
STAGE 2 - (C+D)
The second stage is the self realisation and awareness that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a refusal to accept that. More effort is made to remember so memories can be more long form with a little more deterioration in quality. The overall personal mood is generally lower than the first stage and at a point before confusion starts setting in.
STAGE 3 - (E+F)
Here we are presented with some of the last coherent memories before confusion fully rolls in and the grey mists form and fade away. Finest moments have been remembered, the musical flow in places is more confused and tangled. As we progress some singular memories become more disturbed, isolated, broken and distant. These are the last embers of awareness before we enter the post awareness stages.
STAGE 4 - (G+H+I+J)
Post-Awareness Stage 4 is where serenity and the ability to recall singular memories gives way to confusions and horror. It’s the beginning of an eventual process where all memories begin to become more fluid through entanglements, repetition and rupture.
STAGE 5 - (K+L+M+N)
Post-Awareness Stage 5 confusions and horror.
More extreme entanglements, repetition and rupture can give way to
calmer moments. The unfamiliar may sound and feel familiar.
Time is often spent only in the moment leading to isolation.
STAGE 6 - (O+P+Q+R)
Post-Awareness Stage 6 Is without description.
对了,你一定会注意到它的封面,在上面的六部曲都有单独的一张封面,看起来很美,但你却说不上来画上的到底是什么,这让我想到这张专辑在网上被人知晓是通过一个叫做“Can You Name One Object In This Photo“的youtube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F7XBwFwA-M ) 这张看起来普通的照片你却说不出来任何一样其中的物品,不觉得和那六张封面有着诡异的联系吗?

也有人说其灵感来自William Utermohlen,这位同样有着阿尔兹海默症的艺术家因未在30年间不间断自画像而闻名,可以看到在他逝世前的创作,从1967年画上的英俊男子到2000年他几乎记不清自己的面容而画的抽象线条,令人唏嘘。

再说说封面的创作者Ivan Seal,这位居住在柏林的艺术家和Kirby合作了数年,他的风格蛮独特,我不是个懂艺术的人,尤其是画,只能说直观感受,看到他的其他作品我能很确定是来自同一人之手。我认为他们两个人的合作很奇妙,应该是互相影响着,缺一不可。
“When work began on this series it was difficult to predict how the music would unravel itself. Dementia is an emotive subject for many and always a subject I have treated with maximum respect. Stages have all been artistic reflections of specific symptoms which can be common with the progression and advancement of the different forms of Alzheimer’s. Thanks always for your support of this series of works remembered by The Caretaker.”
“当开始创作这个系列的时候很难预测到这些音乐是如何自我解体的。痴呆症是很多人的情感主题,也始终是我以最高敬意对待的主题。这个系列里的每一个部分(stage)都是特定症状的艺术反映,这些音乐所表现的可能与不同种类的阿尔兹海默症的发展相同。“
这是来自Kirby卸下The Caretaker头衔最后所说的话。
我们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各异,它确实没有高低贵贱,但有些音乐是可能影响你对人生的态度,观察生活的角度,看待生命的观念。在我不了解它之前我对它的理解仅仅是听起来吓人的音乐,在读完了背后的故事后我觉得它足够“黑暗”,是我们所忽视的一片黑暗,我希望你从未真正的体会到它。这让我想到最近我一直在听一个播客,叫故事FM,有一集我印象挺深刻,是来自一位“灵车司机”的讲述,他说了好多工作上发生的事儿,让他最印象深刻的那些片段,我在凌晨3点听的有点慎得慌,但听到他最后讲到的因为这些不寻常的经历而对生命的理解我反倒豁然开朗,这张专辑也是一样,从痛苦中得到的往往更深刻,像有个外国人的评论说的大概是这样 “在听完它之后我更珍惜生命中出现的精彩时刻。”。请戴着一个好点的耳机,留出六个小时的时间,我相信你会有一次独一无二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