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墨 is a must?
首先一点,这首歌的伴奏非常简洁,由一些机械化的重复小节组建而成,并且刻意模糊掉了主歌副歌的界限。这似乎是目前的一种潮流(也许也是历史潮流?我不是音乐学者)。我想到最近的类似例子一是蔡卓宜的《Bye 请慢走》(也是两位欧美制作人操刀),二是Cardi B和Megan Thee Stallion的《Wap》。这样的策略让主副歌之间的沟壑变得不明显,全曲因此变得很顺滑。
其次,歌词是简单又具像化的。所有和冰激凌主题相关的意向和符号,比如ice,icy,fridge,cone,coldness,sweetness,flavour之类,被一种轻盈调皮的方式组合成句,确实营造出了一种夏日冰饮的感觉。词作者之一的Bekuh BOOM也提到她想让歌词听上去无忧无虑、幽默诙谐("carefree, humorous, and witty"),并且用高音打造一种能在浴室演唱("sing-scream")的氛围(见Genius上Bekuh BOOM对歌词的注解)。
最后,这首歌既是所谓跨国制作或者“世界墨“的一个明证,当然也是英语霸权的一次胜利。全曲居然只有Lisa的rap里掺杂了两句韩语,其他部分全是英文。但是粉墨四人本身的英语发音(在唱腔的辅助下)可以称得上authentic,没有违和感。高度英语化的策略很明显是韩流音乐一贯瞄准世界市场(或者更主要是英语市场)战略之体现,而这种策略的成功则是由没有口音的英语演唱所标记。粉墨的这首歌暗中说明了所谓跨国制作在东亚流行音乐界的一个极致化身:英语制作人,英语合作歌手,以及最终地,没有口音的英语唱词。世界墨们的国际化,本质上是欧美化,而欧美化的准确用词,则应该是盎格鲁-撒克逊化。
对于流行音乐多样化的发展而言,世界墨是一种必需吗?也许本质上,盎格鲁才是一种必需。这是一种后殖民的遗憾,也是无奈的现实。
世界墨 is a must? Anglophone is a m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