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出这是谁的十年

专辑:十年
艺人:刘以达
厂牌:隽星文化
时间:2007/12/28
评分:★★☆
音乐这东西是有根的,不是说能挪屋就能挪屋的。就像刘以达,虽然他这几年一直致力于粤港乐坛连线的伟大使命,但“达与璐”的平庸,却还是证明了达叔音乐水土的不服。这同时还说明了一个道理,虽然广东和香港拥有同一种语言,属于同一个地域文化体系,但是,分隔了这么多年,毕竟会造成一定的隔阂,而有隔阂就会有差异。在这方面,刘以达恰恰只是一个音乐人,一个以感性创作为生的音乐人,而非音乐教育家、理论家,懂得在文化上将音乐融会贯通,所以屡试屡败。
当然,从刘以达说到文化,有点扯远了。不过,除了刘以达之外,其实在香港乐坛还有一个最好的水土不服的例子,那就是因为“达明一派”才进入词坛的陈少琪,《今夜星光灿烂》、《禁色》和《马路天使》,不仅是“达明一派”的经典之作,更是堪与林夕《皇后大道东》媲美的港人写港的优秀之作。可是看看这位大师在奥运歌曲《We Are Ready》里所显示的文字功底,你真的不敢相信他居然写过像《马路天使》这样的歌词,这也再次印证了不是这个圈子的人,莫干这个圈子的事这样的道理。毕竟,陈少琪的根还是在香港,在这座华丽城市声色犬马的生活里。
而刘以达这张名为《十年》的合集,则又撞到了文化的枪口上。做为回归十年的献礼,专辑很明显想表达刘以达这十年的心路历程,以及由他为代表来呈现香港这十年的变化万千。主题很宏伟、用意很明确,这张专辑的角度就是从大处着眼,以非常“通稿”的形式所做的官样文章,但恰恰是这种“同一首歌”般的恢弘叙事,再次害了达叔。“达明一派”的成功在何处?不仅是什么香港的“发电站”或者“杜兰杜兰”这种音乐意义上的革命,毕竟再怎么革,还是别人发明创造的东西,“达明一派”对于香港乐坛来讲,真正的魅力就在于他们由小处入眼,唱尽了香港这座城市的浓妆淡抹。至于达叔在十年以前对即将到来的十年的感慨,抛开当时的视野问题,其实一张《神经》已经交待的明明白白了。而这一次再用《十年》这张完全不同角度,高高在上回味的合辑来表现这十年,反而会让刘以达的音乐人格,在两种不同的叙述中变得分裂。
尽管是合辑,但明显感觉这张《十年》,在音乐上几乎就是刘以达于“达与璐”中实践的后续,简洁的三大件,就连效果都是很原始的音色。原本这种做法,是会呈现出独立音乐中的独立特色的。但一是刘以达本人近几年对旋律敏感的下滑,造成歌曲旋律普遍的不流畅;二者则因为这些歌手在演绎上的表现能力实在差强人意,也最终让他的这些作品甚至比很多专攻独立不攻音乐的独立音乐还不独立。
歌手的选择确实是个大问题。尤其是作为主打的那些广东DJ:在《孤单自由行》里的上官飞凤有音准却没热情;《听风》里的林颐有力度没韧劲;《我有力量》里的秦海菲则有范儿却没味儿;而梁宇翀又把一首很内敛的《暗花》唱得激动万分。不要说这是因为DJ非职业的问题,林忆莲和黄耀明不都是DJ出身吗?也没见过他(她)们这么玩的!再听这张合辑还有什么相对比较醒目的作品,居然一直不知所谓的叶世荣的《无界无解》也能排在前列,而“九紫乐队”的《香港喝彩》更算是最出类拔萃的佳作,这也足以说明刘以达还是更多的容易在香港音乐人身上找到默契。至于群星合唱的《十年》,则根本就是为“梦想中国”所写的应景之作了,除了吉它效果器很有达叔在“达与璐”时期的范儿之外,整首作品基本就是一标准的晚会歌曲。真的没想到经过在内地几年的锻炼,不是刘以达为内地乐坛带来了新鲜血液,反倒是这个原本的个性音乐人被同化了。
当然,这张合辑还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它同时也是达叔送给达嫂的十年献礼,其实这种温情的小主题,反倒是更值得刘以达狠下工夫的,因为有时候个体的变化,反而更能突出集体变化的效果。可事实上,没有!也因此,反倒让我频生一种感慨,与其这样的假大空,其实反倒不如干干脆脆让达叔在合辑里,索性翻唱一首陈奕迅的《十年》,简简单单又情真意切,最重要的是能从表现小世界的文字中,不自觉的就让听者感受到了岁月的流动,而这种流动才是岁月流转中最真实的东西,毕竟我们都是平凡的人。
文/爱地人
http://rainbowsir.bokee.com
艺人:刘以达
厂牌:隽星文化
时间:2007/12/28
评分:★★☆
音乐这东西是有根的,不是说能挪屋就能挪屋的。就像刘以达,虽然他这几年一直致力于粤港乐坛连线的伟大使命,但“达与璐”的平庸,却还是证明了达叔音乐水土的不服。这同时还说明了一个道理,虽然广东和香港拥有同一种语言,属于同一个地域文化体系,但是,分隔了这么多年,毕竟会造成一定的隔阂,而有隔阂就会有差异。在这方面,刘以达恰恰只是一个音乐人,一个以感性创作为生的音乐人,而非音乐教育家、理论家,懂得在文化上将音乐融会贯通,所以屡试屡败。
当然,从刘以达说到文化,有点扯远了。不过,除了刘以达之外,其实在香港乐坛还有一个最好的水土不服的例子,那就是因为“达明一派”才进入词坛的陈少琪,《今夜星光灿烂》、《禁色》和《马路天使》,不仅是“达明一派”的经典之作,更是堪与林夕《皇后大道东》媲美的港人写港的优秀之作。可是看看这位大师在奥运歌曲《We Are Ready》里所显示的文字功底,你真的不敢相信他居然写过像《马路天使》这样的歌词,这也再次印证了不是这个圈子的人,莫干这个圈子的事这样的道理。毕竟,陈少琪的根还是在香港,在这座华丽城市声色犬马的生活里。
而刘以达这张名为《十年》的合集,则又撞到了文化的枪口上。做为回归十年的献礼,专辑很明显想表达刘以达这十年的心路历程,以及由他为代表来呈现香港这十年的变化万千。主题很宏伟、用意很明确,这张专辑的角度就是从大处着眼,以非常“通稿”的形式所做的官样文章,但恰恰是这种“同一首歌”般的恢弘叙事,再次害了达叔。“达明一派”的成功在何处?不仅是什么香港的“发电站”或者“杜兰杜兰”这种音乐意义上的革命,毕竟再怎么革,还是别人发明创造的东西,“达明一派”对于香港乐坛来讲,真正的魅力就在于他们由小处入眼,唱尽了香港这座城市的浓妆淡抹。至于达叔在十年以前对即将到来的十年的感慨,抛开当时的视野问题,其实一张《神经》已经交待的明明白白了。而这一次再用《十年》这张完全不同角度,高高在上回味的合辑来表现这十年,反而会让刘以达的音乐人格,在两种不同的叙述中变得分裂。
尽管是合辑,但明显感觉这张《十年》,在音乐上几乎就是刘以达于“达与璐”中实践的后续,简洁的三大件,就连效果都是很原始的音色。原本这种做法,是会呈现出独立音乐中的独立特色的。但一是刘以达本人近几年对旋律敏感的下滑,造成歌曲旋律普遍的不流畅;二者则因为这些歌手在演绎上的表现能力实在差强人意,也最终让他的这些作品甚至比很多专攻独立不攻音乐的独立音乐还不独立。
歌手的选择确实是个大问题。尤其是作为主打的那些广东DJ:在《孤单自由行》里的上官飞凤有音准却没热情;《听风》里的林颐有力度没韧劲;《我有力量》里的秦海菲则有范儿却没味儿;而梁宇翀又把一首很内敛的《暗花》唱得激动万分。不要说这是因为DJ非职业的问题,林忆莲和黄耀明不都是DJ出身吗?也没见过他(她)们这么玩的!再听这张合辑还有什么相对比较醒目的作品,居然一直不知所谓的叶世荣的《无界无解》也能排在前列,而“九紫乐队”的《香港喝彩》更算是最出类拔萃的佳作,这也足以说明刘以达还是更多的容易在香港音乐人身上找到默契。至于群星合唱的《十年》,则根本就是为“梦想中国”所写的应景之作了,除了吉它效果器很有达叔在“达与璐”时期的范儿之外,整首作品基本就是一标准的晚会歌曲。真的没想到经过在内地几年的锻炼,不是刘以达为内地乐坛带来了新鲜血液,反倒是这个原本的个性音乐人被同化了。
当然,这张合辑还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它同时也是达叔送给达嫂的十年献礼,其实这种温情的小主题,反倒是更值得刘以达狠下工夫的,因为有时候个体的变化,反而更能突出集体变化的效果。可事实上,没有!也因此,反倒让我频生一种感慨,与其这样的假大空,其实反倒不如干干脆脆让达叔在合辑里,索性翻唱一首陈奕迅的《十年》,简简单单又情真意切,最重要的是能从表现小世界的文字中,不自觉的就让听者感受到了岁月的流动,而这种流动才是岁月流转中最真实的东西,毕竟我们都是平凡的人。
文/爱地人
http://rainbowsir.bok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