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崔健在唱情歌
http://prepare.blogbus.com/logs/13480545.html
头些天崔健又在工体开个唱了,小柔去看了,我先前都不知道有这回事儿,早知道应该撒丫子奔去北京啊。谁让他是崔健呢!22年了!崔健又站在了那个“时代的晚上”,扯开那把老嗓子干嚎起来了。
我觉得崔健的“晚上”和几年前罗大佑的“围炉”差不多都是一个意思。真正被感动的还是那些个旧人,那些当年在《一块红布》、《花房姑娘》的歌声里热泪盈眶的年轻人。他们现在已经老了,而这样的演唱会,正好让他们追念起从前的故事,那些未尽的理想、乱七八糟的忧伤和追了也没追上的姑娘。再想想现在混乱不堪的中年生活,继而感动得稀里哗啦,鼻涕眼泪一大把。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
或许我这么说有点刻薄。但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再听老崔的歌,已经没有当年的味道了,多少会有点误读。就像在任何失败的时候听《一无所有》,总有点儿励志歌曲的味道。我就是这么被打动的。但崔健的牛逼之处并不在于此,作为当代中国一根极为敏感的神经,崔健的牛逼之处在于他能把自己的个人情感放在一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去写,去唱,而一切又来得自然而然。这样的歌者,就像是时代下了一场大雨,呼呼啦啦长起来的野草。他的根扎在时代的泥土中,生命却都是自己的。所以崔健的歌才会感人,你从近处听,都是些个人体验;从远处听,却都是时代的回响。
以前听崔健的那拨人,多半感动的是自己在历史潮波中同样的身不由己。而现在听崔健的小青年们,一半是在追复古流行的风,一半是在忙不迭的把能误读了都误读了,为了感动而感动。但这种感动一点深度都没有。我们已经错过那个时代了。就像我现在怎样也无法体会,崔健在喊出那句“我曾经问个不休”时的冲动,那种冲动就像是野草发誓要破土而出,那种冲动最接近于一种原始的力量。这种力量的一个侧面写着
http://prepare.blogbus.com/logs/13480545.html
头些天崔健又在工体开个唱了,小柔去看了,我先前都不知道有这回事儿,早知道应该撒丫子奔去北京啊。谁让他是崔健呢!22年了!崔健又站在了那个“时代的晚上”,扯开那把老嗓子干嚎起来了。
我觉得崔健的“晚上”和几年前罗大佑的“围炉”差不多都是一个意思。真正被感动的还是那些个旧人,那些当年在《一块红布》、《花房姑娘》的歌声里热泪盈眶的年轻人。他们现在已经老了,而这样的演唱会,正好让他们追念起从前的故事,那些未尽的理想、乱七八糟的忧伤和追了也没追上的姑娘。再想想现在混乱不堪的中年生活,继而感动得稀里哗啦,鼻涕眼泪一大把。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
或许我这么说有点刻薄。但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再听老崔的歌,已经没有当年的味道了,多少会有点误读。就像在任何失败的时候听《一无所有》,总有点儿励志歌曲的味道。我就是这么被打动的。但崔健的牛逼之处并不在于此,作为当代中国一根极为敏感的神经,崔健的牛逼之处在于他能把自己的个人情感放在一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去写,去唱,而一切又来得自然而然。这样的歌者,就像是时代下了一场大雨,呼呼啦啦长起来的野草。他的根扎在时代的泥土中,生命却都是自己的。所以崔健的歌才会感人,你从近处听,都是些个人体验;从远处听,却都是时代的回响。
以前听崔健的那拨人,多半感动的是自己在历史潮波中同样的身不由己。而现在听崔健的小青年们,一半是在追复古流行的风,一半是在忙不迭的把能误读了都误读了,为了感动而感动。但这种感动一点深度都没有。我们已经错过那个时代了。就像我现在怎样也无法体会,崔健在喊出那句“我曾经问个不休”时的冲动,那种冲动就像是野草发誓要破土而出,那种冲动最接近于一种原始的力量。这种力量的一个侧面写着
http://prepare.blogbus.com/logs/13480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