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非常冗长的《心岛》的听后感

cr.兔球閃電 如果说《樱桃园》是对爱与美的怀恋和歌颂、《娜米达》是伤痛后与世界和解,那么《心岛》在我心里,大概便是那个18岁独自一人闯荡在北京的阿云嘎,要天不怕地不怕与命运抗争的那个阿云嘎。 主歌部分,他不断以沉闷的声音描述着循环而逼仄的苦闷,不管是“希望就这样睡下/不再醒转”、“已忘记我曾活过”,甚至“任凭天地将我海葬”,这一部分,他看似好像已经接受了这一切命运带来的磨难与不公。可是画风一转,接下来却是一句慷慨激昂的“站在惊涛骇浪大海之上”。 我好喜欢的那一句“我仰头望/望向亘古无声的月亮/没有光/黑暗就是光”,这首歌的戏剧张力在这几句拔高到了极致,感觉这要是一部音乐剧的话,这时候的背景道具应该是一轮明亮的满月,男主角对月而歌,脚下是无垠广阔的黑色的大海。整首歌的情感从前序的压抑与苦闷,在这一刻终于爆发出来,变成“舍我其谁草书豪情”的悲壮与凶猛,整首歌在这一刻通过最后的呐喊终于成为一幕完整的戏剧。 而最后一句“望着高窗上/那一点光/看海鸟掠过我的窗”无疑给整幕剧画下意犹未尽又引人遐思的省略号,原来前序与高潮所有的苦闷、挣扎、斗争都不过是他自己与自己发生在灵魂深处的故事,但也正是却靠这挣扎内省的过程,终于得到了“没有光,黑暗就是光”的感悟与超然,从此以往,自己便是自己的光。 在专辑介绍里,阿云嘎说《心岛》的灵感是来源于《基督山伯爵》,讲述了一个不屈的灵魂与命运抗争的故事,那么我是否能够将这首歌看做是阿云嘎对世界、对命运、对无常人世的一次质问与复仇呢 那个努力在北京打拼的他,是否也曾质问过、呐喊过、拷责过命运为何如此无常、世界如此冰冷。那个少年啊,在那个一迈八步半就能走完的房间里,是否也曾遥望过窗外春去秋来,飞鸟掠去,是否也觉得黑暗中没有任何光。 可是也是那个少年啊,要抓住那一缕月光,将悲痛与怒火以歌声写就,然后背负起理想向前方奔跑,把天空撕开口子,全世界都要给你让路,让自己变成别人眼中的光。正因为曾经身处黑暗,所以才拼尽全力要去抗争、去不满,正因为经历过,所以才要永远保持鲜活的愤怒与斗志,敢于直言缺陷与乱象,把自己活成那轮月亮,再去照亮别人的黑暗。 在写这一篇的时候,我朋友提到了一句:“创作与歌唱的过程都是向别人进行灵魂的剖白”,我真的非常喜欢这句话,在《心岛》里,我好像有幸看到了那个藏在彬彬有礼温柔可亲的小嘎的灵魂中,那个一直躁动不安的、永远保持愤怒与斗志的那一部分,正是那一部分一直驱使着他不断向前跑、不断向上飞,要逃脱出这片禁锢他的铁窗,然后去征服惊涛骇浪的大海。 大概《心岛》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成为我单曲循环的歌了,@阿云嘎Musical 真的非常感谢小嘎能够带来这么美好的音乐体验